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聚焦基本问题:以深度提问撬动课堂变革与学校发展

(2025-07-23 10:36:21)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案
聚焦基本问题:以深度提问撬动课堂变革与学校发展

《让教师学会提问——以基本问题打开学生的理解之门》一书,直指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提问。教师每日、每学期累积的提问数量庞大,其质量高低,直接关乎课堂的效度与深度,最终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本书超越了一般性的教学技巧罗列,为教师提供了关于“基本问题”这一核心概念的、实操性的系统指导,其价值不仅在于课堂实践,更对学校教学管理层面的革新提供了重要启示。


书中开宗明义,清晰界定了优质“基本问题”的关键特征:开放式、发人深省、激发高阶思维(分析、推理等)、指向学科核心与可迁移观点、能衍生新问题、需要证据支撑、具有复现性。这些特征精准勾勒出能驱动深度学习的提问样态。其根本价值在于,此类问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深刻理解和迁移应用能力,这正是我们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石。

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尤其需要认识到,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提问能力,使其最终成为“无需教师指导的基本问题提出者和探究者”,实现自主学习,应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之一。

书中关于如何设计基本问题的路径(研读课程标准、聚焦核心目标、基于整体性问题、预见学生易混淆概念)以及使用的“四步法(激发探究、引出并追问不同回答、探讨新想法、达到暂时终点),为教师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框架。

更可贵的是,书中还提出了提升使用效果的具体策略:“等待时间”(提问后与学生回答后,辅以“思考-合作-分享”机制)以及随机点名、班级调查、寻求多元答案、探讨观点与证据、故意唱反调等方法。这些策略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思辨、促进观点交锋、深化理解建构,而非追求单一标准答案。这不仅是提升课堂活力的良方,更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为一名管理者,阅读此书让我深刻反思学校教学管理的着力点:

联结学科教学,深化教研内涵。书中列举的问题(如“《科学》什么是科学?科学是怎么起作用”)正是一个基本问题雏形——开放、指向学科核心价值、激发深层思考。我们应鼓励并指导各学科组,以本书理念为指导,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和大观念,集体研讨设计高质量的基本问题库。将“基本问题设计能力”作为教研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例如,语文组可围绕文本主旨与人性探讨设计问题,数学组聚焦核心概念的理解与建模,科学组则着力于现象背后的原理探究。

推动课堂文化转型,管理赋能教师。书中坦诚指出,教师对“基本问题”应用的普遍担忧是“害怕课堂失控,课堂环节不确定”。这恰恰揭示了课堂变革的深层挑战——从教师高度掌控的“安全”课堂转向学生深度参与、动态生成的“思维”课堂。作为学校管理层面,我们必须:

调整评价导向。修订课堂评价标准,降低对环节完整度、预设达成度的机械要求,增加对“提问质量”、“学生思维深度”、“观点交锋”、“证据运用”等维度的观察与评价权重。

提供专业支持。组织专题工作坊、示范课、案例分享,帮助教师掌握设计和使用基本问题的具体策略(如等待时间的把握、讨论引导技巧、应对“意外”回答等),提升课堂驾驭能力。

营造容错氛围。明确传达管理层的支持态度,鼓励教师勇于尝试,将探索过程中暂时的“失控”视为学生思维活跃、深度学习的积极信号,而非教学失误。管理者需要像“教练”一样,支持教师在实践中变得越发从容自信。

 保障探究时间。认识到深度思考和有效讨论需要时间,在课程安排和教学进度管理上给予必要的弹性空间。

《让教师学会提问》不仅是一本提升教师个人提问技巧的指南,更是一本指向课堂革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终身能力培养的书籍。它促使我们管理者思考:如何从制度、评价、文化和专业发展等多维度入手,系统性地支持教师掌握并善用“基本问题”这一利器,从而真正将课堂从知识的“传输场”转变为思维的“训练营”和理解的“孵化器”。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切实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深层变革,为培养面向未来的自主学习者奠定坚实基础。



金句摘抄:

1.教育应该努力开发和深化学生对重要思想和过程的理解,以使学生能够将之品迁移到校外的学习中。

2.好奇心和开放性是思维的基本特性,也是终身学习者的特点之一。

3.教育的一个主要的长期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更好地发问者,因为最终——随着现代社会中大量的知识快速地被淘汰——提问的能力成为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获取智力成就的关键。

4.基本问题是通向理解的钥匙,也就是说,通过探究问题,学习者在构建自己的意义。

5.最好的测试基本问题的方法就是使用它。这些问题是否使学习者参与了富有成效的探究?是否激发了思考、讨论甚至争辩?是否激起了反思和引向了更深的问题?是否引导了对重要事件的深度思考。 在教学单元里,真正的基本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提起和探讨的。

6.所有成功的提问都始自清晰明确的目标。当基本问题公开时,它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逐渐达到不断探究和更多的讨论,而不仅仅是寻找教师认为正确的答案。

7.基本问题的理念在于表明真正重要的是问题本身。基本问题的本质决定了更深层次的提问。

8.教师要从解答者转变为探究的引导者,需做两件事:模拟或强化有效讨论的标准;成为细心的倾听者。

9.明确的目标和任务非常重要,因此 清晰透明的规定和规范的行为准则是培育课堂探究文化的基本工具。需要正式制定这些行为规范,来帮助我们有意识地、自觉地规避掉一些自然的但却无用的语言和行为。

10.留出20%--50%的课堂时间用于深入的合作探究,是一个合理的时间范围。如果我们在意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那么非常有必要分配一定地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和获取知识的意义,去对易混淆概念和错误概念进行梳理和持续评价,去对如何更好地探究、讨论,学习开展元认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