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怎样预习?
(2025-07-20 14:56:1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案 |
教会学生怎样预习?
为什么学生预习效果不理想?
预习的好坏影响着老师的授课进度和授课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经常强调让学生预习,并且一再说明预习的重要性,学生的预习效果却令人非常的不满意。不知道老师思考过为什么学生的预习不能够让你满意。我试着做了分析,我认为是:
第一,学生不会预习。我每一次接受新的班级的时候,我都会教学生怎样预习。我告诉我的预习方法目的不是让学生去照搬,而是激发学生的思维,去寻找属于学生自己的预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为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照着书抄写一些概念。他们不能够,也不会做有效的预习。
第二,学生没有时间预习。大多数老师应该知道,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是非常的有限。学生的课外时间都会被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或者兴趣班占有,学生的课外时间会被写不完的作业占完。学生没有时间去预习,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第三,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我们老师要求过学生预习,但是我们很少能够坚持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对于预习持一种观望态度,学生预习与否很难做到及时的评价,只是抱怨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预习习惯的培养需要老师的坚持和老师的不断提醒和监督。
怎样预习?
第一、带着这几个问题预习。我认为作为预习你必须回答好这几个问题:这节课讲什么内容?那些知识点我懂?那些知识点我不懂?不懂的知识点是否有通过查阅参考书能够解决的?回答出这几个问题,就是一个深度的预习。第一个问题是对一节课内容的整体把握,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看清楚这节课。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是让学生知彼知己。这是预习的关键,只有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才能够在课堂上做到有目的的听课,能够提高听课的效率。只有知道自己知道什么,才能节省时间,不要让精力浪费在重复知识。第四个问题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自己的问题,依靠自己解决问题这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的培养。只有不断的自己试着解决问题,才能培养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第二、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预习。教会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预习,是帮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我们可以让学生用红色表示自己不懂的知识点,用黑色表示通过努力学会的知识,蓝色表示已经完全掌握的知识点。
第三、给学生预习的时间。我们一再抱怨学生不预习,却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没有时间预习。我认为老师可以给学生预习的时间。我们把每一节课的开始五到十分钟作为学生的预习时间。这个学习老师给学生很清楚的预习目标,让学生自我解决。老师需要耐心,需要等待,不要害怕耽误时间,只要坚持好,一定会让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第四、出示预习目标。要让我们的预习有效果,老师要在每一节课结束的时候出示下节课的预习目标,以及检验预习效果的措施。检验预习的措施可以是习题检验,或者是随机提问。或者是小组检查等待。
结语
预习的好坏决定着课堂的好坏,老师需要耐心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途径,老师要利用好预习的机会,让学生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前一篇:一个让孩子受益终身的能力: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