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构关系的教育实践——以丑小鸭中学为样本的教育反思

(2025-07-09 16:20:58)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重构关系的教育实践——以丑小鸭中学为样本的教育反思
詹大年
在传统教育语境中,我们习惯以成绩、行为来评价孩子,却常忽略了“关系”这一隐藏变量的巨大影响。孩子不再爱学习了,逃学、沉迷手机、对抗家长与老师,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管教方法”是否得当,却鲜有人去追问:这个孩子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什么问题?

丑小鸭中学,一所位于云南昆明的民办初中学校,用十余年的办学实践,提供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答案:当关系被重新建构,教育才真正发生;当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尊重,成长才会悄然启动。

丑小鸭中学从创办之初,就开始接收“无法正常上学”的孩子,这些孩子多是厌学、逃学、被诊断为抑郁症的青少年。我们以为这些是“问题学生”,直到有一次做健康统计,才震惊地发现:在当时的91位学生中,72位为重度抑郁症患者,其中很多是带药入学。我们还有一个发现,这些学生大多来自高收入、高素质、高学历家庭,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名校,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家长是教师。

这些原本应最理解教育的人,为什么反而最容易在亲子关系中走入死角?北京大学徐凯文教授的研究指出,青少年抑郁发病率最高的家庭类型是教师家庭、医生家庭、行政干部家庭。这与我们多年的观察完全吻合。我们需要追问,为何这些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为什么这些家庭 

的孩子容易抑郁?

首先是家长的角色缺失。教师回家后放不下“老师”的姿态,将孩子视为学生;医生回家后带着“医生”的视角,审视孩子“是否有病”;行政干部回家后仍旧保持“领导”的形象,将孩子视作下属。这种角色的错位,导致亲子关系失衡,孩子感受不到爱与平等。

其次是认识错位。高学历、高素质、高收入人群对孩子普遍期待较高。作为应试教育的受益者,他们对学习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刷题”层面。然而,AI时代,学习的工具、方法、概念和意义都已发生改变。我们这代人追求物质财富,而新一代孩子则更注重个性与自由。因为他们的物质需求早已满足,转而追求精神需求。此外,是对主体尊重的缺失。教师、医务工作者、行政干部往往较为强势,容易忽视对方(特别是弱势一方)的个性化需求。

再次是方法粗暴。一位著名大学的博士后,他的孩子患有重度抑郁症,父子关系紧张。他将孩子送到丑小鸭中学后,孩子告诉我:“校长,我想跟我爸爸打个电话,但我还没想好说什么,我怕说不赢他。”这位父亲是逻辑学博士,习惯讲道理。然而,心理学最忌讳的就是讲道理,孩子最怕的也是讲道理。讲逻辑是为了战胜别人,眼里只有对手而没有孩子。这对心理脆弱的孩子而言,无异于精神施压。




孩子抑郁的原因:

从身体到关系

我不是心理专家,但通过多年的观察,我认为导致青少年抑郁的原因大致有三类:遗传、体质、关系。

遗传我们无法控制;体质方面,现在很多孩子身体虚弱、营养失衡,看似吃得好,其实营养结构极不合理,尤其是不常在家做饭、以外卖为主的家庭。

丑小鸭中学通过以下三点解决学生的体质问题:一是三餐一点加水果;二是保证每天9.5小时睡眠;三是每天进行3小时以上的运动。实践证明,这三点对改善体质性抑郁非常有效。

而关系问题,才是最根本也最复杂的。很多人把孩子的学习问题当作教育的首要矛盾。实际上,学习只是表象,真正的矛盾在关系。一个学习出现问题的孩子,通常是他的人际关系出了问题——先是亲子关系,再是师生关系,接着是同伴关系。孩子在这些关系中得不到尊重与理解,最终在学业中失去动力,陷入自我否定。孩子开始逃学、厌学、沉迷手机,本质上是逃避不被理解、不被看见的孤独状态。不管哪一类型的“问题孩子”,他们最后的问题都是原生的关系被破坏。

当一种关系被破坏时,另一种关系很快会自然构建。或许,这种新的关系,就是我们成年人不愿意看到的。这样,这些孩子就被我们定义为“问题孩子”。




教育的核心是重构关系

很多人问我如何“搞定”不听话的学生,事实上,我从未想过“搞定”他们,因为他们的问题在于关系。作为未成年人,他们构建关系的能力较弱,对关系问题的理解也较为片面。我在丑小鸭中学只做了一件事——“构建关系”。

首先,关注孩子的安全感。心理安全是所有关系问题中最重要的一环。丑小鸭中学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的被家长骗来,有的被直接绑来。但我们没有笼子和监狱,无法将他们关起来。所以我们想办法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让他们觉得这里好玩、放松。我们的教学楼里有各种一体机、吉他、钢琴,校长办公室和心理咨询室随时敞开大门,茶几上经常放着零食,学生可以随时进来拿取。

在我们学校,所有作业本的封底都印着一句话:“任何时候,校长都会帮助你。”我把自己所有联系方式都写在上面,并告诉孩子们:“校长的电话永远不会更改,永远不会关机,也永远不会停机。无论何时,你们都可以打电话给我,分享幸福,诉说痛苦,或者向我求助。只要你们在国内求助,我保证24小时内赶到来帮助你们,如果我赶不到,我的朋友也一定会到你们身边。”

其次,重塑教育场景。丑小鸭中学建在一所废弃小学之上,地处偏远山头,最初甚至没有通电。我们用最简单的材料,改造出一个自由、开放、温暖的空间。

我们将1.8米的走廊拓宽至7米,拓宽后的走廊设有书架、乐器、唱吧和上网空间,这里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场所。心理室与校长办公室都设在一楼显眼处,孩子可以随时进来,喝牛奶、吃水果,或什么都不说,只坐着发呆。所有这些细节,都是在传递一种信号:“你被允许存在,被允许不完美。”


我们的学校到处都是书,却没有图书馆和阅览室。因为书是用来阅读的,而不是用来收藏或摆设的。我们的书可以随意拿取,不必归还,丢了就丢了,拿回家就拿回家。


我们的食堂由学生管理,氛围轻松。食堂不仅仅是吃饭的地方,还可以看书、玩扑克、举办沙龙和生日晚会,是一个“玩”的地方。
我们的教室没有黑板,因为黑板太小,不够他们使用。孩子们可以在墙上随意涂写,甚至将老师画成漫画。班级和学校的规章制度都由学生自行制定,老师从不干涉。我都当了三十多年的校长,还是不会写制度。

寝室天花板可以涂鸦,围墙由孩子自行设计绘画。哪怕楼道口设置防护栏,我们也选用原木材质,并挂上学生手工艺品。我们希望,这里没有围栏的恐惧,只有边界的温柔。


除了物理环境的改造,我们还在制度层面进行了大胆的设计。我们取消了传统意义上的政教处和教务处,设立“心理部、学习部、生活部、法务部”等新型学生自主管理机构。学生可以申请参与“学校法庭”,审理师生冲突,老师也要接受“判决”。

教室黑板上写着老师的小名:“老孟”“花花”“波波”。没有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孩子直呼其名,是我们信任的表现。孩子不是接受管理的对象,而是规则共建的合伙人。

班级管理不设“班长”“学习委员”,而是“网管”“书管”“水管”“花管”。这些岗位既实用又可爱,让孩子在参与中体验责任感与归属感。

另外,我们还特别为孩子留出了“第三空间”——一个可以安放情绪、发展兴趣、寻找自我的场所。

我们的音乐室被孩子们戏称为“小丽江”,设备全是他们在废品市场淘回并动手修复的。他们在这里弹琴、唱歌、排练演讲、策划活动,这些活动成为他们表达和疗愈的出口。

我们设置“格斗课”和“公众演讲”为必修课。前者锻炼身体和规则意识,后者锻炼表达与自信。孩子说:“以前我不敢说话,现在我能上台讲话,也不怕别人的目光了。”


这些课程的背后,是关系重构的深意。每一项体验,都是让孩子在行动中重拾主体感,在参与中建立自信心。丑小鸭中学没有一面干净的墙,孩子们随意涂鸦,不断更换墙上的画作。我们庆祝每一个节日,因为节日沉淀了优秀的文化,是用来快乐和释放个性的,而不是用来教育的。

再次,满足需求,让孩子感受到价值感。我们认为,抑郁的本质是主体感缺失——当一个人觉得“我说了不算”“我没有影响力”“我不重要”,他就会陷入无力与低落。因此,我们通过制度、文化、空间设计等一切可控手段,帮助孩子恢复“我是有价值的”这种体验。

在校园的一切安排中,我们尽可能让学生成为决策者、组织者和表达者。比如我们的“学生法庭”,负责处理全校师生违纪、侵权案件,处理的方式是调解、审判。法务部的所有成员都是学生,有兴趣的学生报名就可以加入。法务部的组织设定、文件起草、日常运营等工作全交给学生去做。

我对这些孩子说:“其实我也不清楚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我们在做一件此前没有尝试过的事情。大家可能会犯错,不要紧,错了及时改正。遇到问题,大家经常讨论,一起学习法律、相信法律、遵守规则,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我们相信,孩子不是问题的制造者,而是需要支持的人,这些看似微小的转变,背后都是关系的重构。




结语:重塑关系,

就是重塑教育

丑小鸭中学不是奇迹,它只是提供了教育的另一个可能性——在功利化和标准化之外,让教育回归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因为我们在成长,所以并不完美。课程算不得标准,评估算不得系统,制度算不得规范。但我们相信:孩子成长的第一性原理,不是标准化流程,而是“有没有人愿意等我、信我、爱我”。

教育的未来,不在“超纲内容”,不在“提分模型”,而在“是否看得见孩子的存在本身”。当我们开始为每一个独特的孩子设计空间、制度与关系时,教育的灵魂才真正回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