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常见的开头方式和技巧
(2025-06-30 10:24:59)
标签:
情感杂谈 |
分类: 诗词鉴赏 |
律诗常见的开头方式和技巧
律诗常见的开头方式和技巧
律诗(主要是五律、七律)的开头(首联)至关重要,它奠定全诗的基调、氛围、视角,并引导读者进入诗境。律诗的开头虽千变万化,但核心目的在于吸引读者、奠定基调、引导思路、暗示主旨。优秀的起笔往往简洁有力、意境深远、引人入胜,为整首诗打下坚实的基础。古人称律诗的开头为“起笔”或“发端”,讲究突兀、高远、含蓄、工妙等。
律诗的开头方式
以写景开头。一是蕴含情感,在写景中融入情感,使景与情相互交融。比如,杜甫《秦州杂诗》之七,“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通过描写戍边士卒所处的艰险环境,暗含悲凉之意。
二是烘托气氛,用景物描写来烘托特定的氛围,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比如,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以明月、流光、高楼、徘徊等意象,烘托出少妇对恋人的思恋之情。
三是铺垫对比,先写景,为后文的内容做铺垫,或形成反差对比。
四是起比兴作用,借景兴起,或兴而兼比,或只比不兴。比如,李白《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用大鹏起兴兼以自比。
以叙事开头。一是切题词,直接点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使读者迅速了解诗歌的主题。二是切题意,虽与题目中的字词无关,但与题目的主旨切合。
以抒情开头。直接抒发诗人的情感,使读者迅速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基调。
以议论开头。通过议论来引出主题或表达观点,使诗歌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比如,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以议论开篇,引发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以史实开头。引用历史事件或人物,增加诗歌的厚重感和文化底蕴。比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通过引用西晋灭吴的历史事件,引发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以追忆开头。通过对过去事情的回忆,引发对往事的感慨或思考。
以设问开头。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兴趣,使诗歌具有悬念和吸引力。
以感叹开头。用感叹的语句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或观点,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律诗的开头技巧(举例)
开门见山,直扣诗题。首句直接点题,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核心意象,让读者迅速抓住诗旨。
例如:王维《终南山》首句,“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点明所咏对象(终南山)及其高耸入云的特征)
杜甫《春望》首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直接点出“国破”的核心事件,奠定全诗悲凉基调)
李白《送友人》首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明送别地点及环境)
以景起兴,烘托氛围。首联不直接点题或抒情,而是描绘景物,营造特定的氛围、意境,为后面的抒情或叙事做铺垫。景物往往带有象征性或暗示性。
例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描绘深秋肃杀、凄清的江景,烘托诗人漂泊孤独、老病悲愁的心境)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首句以萧瑟红叶点明秋日、黄昏,渲染离别的氛围)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雨后秋山的清新宁静,为全诗空灵、闲适的意境定调)
反起法(逆起法)。首句故意从反面或侧面落笔,制造悬念或跌宕,次句再转回正题,出人意料,引人入胜。
例如: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句说蝉因栖高而难饱腹,看似抱怨,实则是为后文“我亦举家清”的自身高洁与清贫作铺垫和反衬)
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本是自己望月思家,却从想象妻子独自望月写起,角度独特,情感更深沉)
李商隐《落花》,“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先写客人离去,再写花飞,暗示人去楼空、繁华落尽的寂寥,比直接写落花更曲折有致)
设问起笔,引发思考。首句以疑问句开篇,提出问题,引发读者好奇和思考,次句或后文再作答或深化。
例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以设问点明所寻之地——武侯祠的位置,自然引出下文对祠堂景象和诸葛亮的追思)
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首句点明时间地点动作,次句以问句直接抒发内心的迷茫彷徨)
时空阔大,境界高远。首联即展现宏大的时空背景(比如,天地、古今、万里、百年等),营造雄浑壮阔或深沉浩渺的意境。
例如: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以“昔闻”与“今上”形成时间跨度,展现向往已久的洞庭湖终得一见)
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起笔即点明远行渡江的广阔空间)
用典起笔,含蓄深沉。首联即化用典故,含蓄地表达情感或志向,增加诗歌的深度和文化内涵。
例如: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以“五十弦”的锦瑟典故开篇,暗示年华易逝、往事纷繁复杂,为全诗的朦胧追忆定下基调)
杜甫《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阴阳催短景”,暗含时光飞逝的典故感)
对仗工整,精炼有力。首联即用精工的对仗,句式整齐,意象鲜明,语言凝练有力,给读者强烈的视觉美感和节奏感。
例如: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工整对仗,交代出使的轻车简从和路途遥远)
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工笔描绘江边夜景,意象精炼,对仗工稳,烘托孤独漂泊感)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联即大笔勾勒送别之地的壮阔与友人去向的渺远,对仗工整)
埋下伏笔,暗示主旨。首联看似平淡叙事或写景,但其中暗含关键意象或情感色彩,为后文情感的发展、事件的转折或主旨的揭示埋下伏笔。
例如: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反复强调“昨夜”,暗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留恋,为后文“身无彩凤双飞翼”的阻隔埋下伏笔)
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戍鼓、断人行、孤雁声,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战乱、阻隔、孤寂的氛围,为“寄书长不达”的忧虑和“况乃未休兵”的感慨埋下伏笔)
诗人可以根据主题、情感、风格的需要,灵活运用以上一种或多种技巧组合,创造丰富多彩的开篇效果。以上技巧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能为尝试创作者提供借鉴。
后一篇:建立健康师生关系的四个关键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