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好成绩从一手好字开始
(2025-06-04 16:34:58)
标签:
杂谈 |
分类: 家教 |
教育就是,好成绩从一手好字开始
一
我们小时候有写字课,二年级开始就写毛笔字。
刚开始,墨汁把纸上、桌上、地上,甚至脸上、衣服上都弄得黑乎乎的。
虽然到现在还是学校里艺术节的书法评委,但终于没成为某某会员。
但这种写字课,让我们从小对写字充满了敬畏。
写字,看似简单,实则藏着教育的大秘密。它不只是“把字写清楚”,更是一种习惯、一种态度,甚至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
您有没有发现,一个孩子写得一手好字,往往成绩也不会差!
这是我看过许多学生后的体会。
二
写字是学习的第一张名片
当过老师的会知道,老师批改作业时,第一眼看到的不是答案对不对,而是字写得好不好。
字迹工整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获得老师的关注和好感。
这不是偏见,而是一种“光环效应”:清晰的字迹让人愿意多看一眼,也愿意多给一分耐心,容易让人产生“他做事认真、学习扎实”的联想,从而在潜意识里给出更高的评价。
特别是作文,字写得美观一点,自然“印象分”也会高一点。
就像古人说的:“字如其人。”一个人写的字,能反映出他的专注力、条理性和自律程度。
一个潦草凌乱的作业本,背后往往是不端正的学习态度、浮躁的心态和松散的习惯。
三
写字训练的是基本功
在人工智能、语音输入普及的今天,很多人觉得写字不重要了。
但事实恰恰相反——写字的过程,是大脑与手部协调的过程,是思维整理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手写笔记比打字更能加深记忆。
因为写字需要思考每一个笔画的位置,理解每一个词的含义。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锻炼逻辑和专注力。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写字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系统工程’。”
它要求结构合理、布局匀称、节奏稳定。这些能力,都会潜移默化地迁移到学习其他知识上。
四
写字背后是习惯的养成
我们常说“习惯决定命运”。而写字,正是培养习惯的最佳切入点。
每天坚持练字十分钟,长期下来,不仅字变好了,孩子的毅力、耐心、自我管理能力也会同步提升。
一位家长从一年级起就要求孩子每天认真完成一页字帖,不准跳过、不准敷衍。
现在孩子上初中一年,成绩稳居年级前十,被省内某重点高中提前招走了。
这位在税务部门工作的妈妈说:“写字是最基础的训练,一旦养成了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的态度,学习自然不会差。”
她这话有道理!
五
写字是对心性的磨炼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曾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写字看似是个技术活,其实更是一个修心的过程。一笔一划之间,需要耐心、细心和恒心。这些品质,正是优秀学生身上最核心的素质。
那些作业总是龙飞凤舞、敷衍了事的孩子,往往在其他方面也缺乏条理和坚持。而那些能坚持每天练字、把每个字都写得干净整齐的孩子,通常也能在学习上保持稳定的状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很容易被短视频、游戏吸引,静不下心来。
而写字,还是一种慢下来的方式。一笔一划之间,是与自己的对话,是对内心浮躁的克制。
古人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其实,写字也是一种静心方式,它让孩子学会专注当下,感受细节,培养定力。
练书法成习惯的大人,可能对写字静心会深有体会。
六
很多家长问:“我家孩子写字太慢怎么办?”、“写得难看怎么改?”其实,关键不是逼着孩子写得多快多漂亮,而是让他体会到写字的乐趣。
要让孩子明白:写字不是任务,而是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你与世界的沟通桥梁,是你学习成果的展示窗口。
下面建议供家长朋友参考:
低年级时间多,每天抽出10分钟陪孩子一起写字。高年级可以尝试行楷,能加快书写速度;
选一本适合孩子兴趣的字帖,比如喜欢漫画就练卡通字体;
不求完美,从“横平竖直”开始,但求端正、整齐、匀称;
在写作业时,鼓励孩子就把字写端正;
鼓励孩子自己检查字迹是否清晰;
给孩子展示的机会,比如贴在家里墙上,或者发朋友圈夸一夸。
七
《老子》中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教育就藏在一点一滴的小事里。写好字,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所以,别再忽视写字这件事了。它不仅是语文老师的要求,更是通往好成绩、好习惯、好人生态度的起点。
从今天开始,陪孩子一起写好每一个字吧。
写好字,好成绩水到渠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