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润的教育更具生长的力量
(2025-05-18 10:42:57)
标签:
杂谈文化 |
分类: 杂谈 |
温润的教育更具生长的力量
王慧云 陈文
湖南省浏阳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浏阳一中”),这座拥有96年办学历史的湖湘名校,自1929年创建以来,培养了包括胡耀邦、杨勇等一大批救国图强、精神高尚的校友和先贤。如今,在校长袁章军的带领下,浏阳一中正以“温润教育”为核心理念,致力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提供更强的向上生长力量。
庄严古朴的校园,始建于宋代的文庙,谭嗣同在此创办的算学社,为学校师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如今,这所久负盛名的湖湘名校,在一代代教育人的薪火相传中,不仅谱写了学校发展的精彩华章,更开启了数万名优秀学子的卓越人生。
一、师德师风:教育的根本
挑起浏阳一中校长这副重担时,袁章军深感责任重大。面对这所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辉煌历史的学校,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传承和发扬老一辈一中人的教育情怀,同时结合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他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引导广大教师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树人先树德,”袁章军校长强调,“这样的思想在学校里早已生根发芽。所有教师都忠实履行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潜心治教,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可以影响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不怠慢,不应付。”
二、名师与良师:教师团队的建设
在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方面,袁章军校长有着独到的见解。他重视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但更希望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能做“良
师”,少崇拜“名师”。他认为,学校教师团队不应该只有一棵参天大树,而应该是树木组成的森林。“每一棵树都是良师,每一位良师都心怀仁爱,都能用关怀宽容的眼光和胸怀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袁章军说,“我更重视‘森林式’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建设“森林式 ”教师团队,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温润和谐的工作环境:浏阳一中没有上班打卡制度,但教师们从不辜负学校的信任,总是以更高的教育自觉投入到工作中来。早读、晚班、上课,每一项工作都履职到位。
成长的平台:学校图书馆二楼设置了“教师书吧”,优雅温馨的环境让人倍感舒适,30台电脑和丰富的报刊书籍随时为教师提供精神滋养。中午,教师们在书吧休息看书;下午,有备课组在这里集体教研备课。教师们享受有品位的精神生活,教育变得格外美好。
青年教师工作坊:学校设置了“青年教师
工作坊”,由袁章军校长亲自担任“坊主”,培训青年教师的三笔字、语言表达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等,通过师徒结对为他们提供课堂教学指导。在浓厚的教研环境下,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80%
以上的青年教师获得市级以上赛课奖励。
校长特别奖:学校还专门设立“校长特别
奖”,鼓励教师在工作、生活中磨炼教育技能,努力成为能塑造学生良好品格的良师。
三、温润教育:理念与实践
近年,袁章军校长提出了“温润教育”的理念。他认为,浏阳一中经过90多年的办学实践,在传承老一辈一中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情怀的基础上,进入新时代,应提出“温润”教育理念,目的是要求教师以仁爱之心涵养学生的幸福人生。
“我理解的‘温润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仁爱’教育,‘温润’又是儒家思想中‘玉文化’的一种体现,即所谓的‘温润如玉’。”袁章军校长解释道,“温之于心、润之于微、教之于精、育则无形,这就是温润教育。‘温润’教育是一种理
念,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文化 。 因 为,教育不能太多的暴风骤雨,必须如春雨润 物无声,如美玉坚实有形。”
四、温润教育的实施路径
1.倡导“精 ”“勤 ”的工作方式
学校以“仁爱 ”为核心构建治理体系,以
“精”“勤”的态度将无形的“温润”教育理念落到实处。“精”就是教师备课精心,开展工作精细,处理问题精当;“勤”就是勤走路、勤观察、勤思考、勤动手,勤于有所改变。“仁爱”是“温润”教育的内核,而“精勤”是施行仁爱的必经途径。
同时,学校积极营造“校园无处不课堂,人人皆可做教育”的大教育氛围,落实“安全即质量,守护亦教育”“食堂即课堂,服务亦教育”“寝室即教室,陪伴亦教育”的理念。2012
年,学校“八百学生用餐泔水不足一桶”的新闻成了国内主流媒体的头条,学生文明的素养已经深入人心。
2.队伍建设:从管理走向治理
现代学校要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必须从管 理转向治理,由单一向度的管理转向多元向度
的相互作用。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通过合作、协商等方式共同处理学校事务。
为了提升学校管理干部的治理意识,激发教职员工的创新意识,浏阳一中坚持开展学校治理论坛,如校级领导治理论坛、中层干部治理论坛、班主任论坛、教研组长论坛、青年教师论坛等,让不同岗位、不同年龄、不同科目的教师都有机会站上讲坛,分享各自的工作体验。
在干部培养方面,提出既要“用人所长”,也要敢于“用人之短”。袁章军校长主张干部要在多岗位进行锻炼,补足短板,促进全面发展。
3.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
“温润”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和成长规律,努力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柱。在“温润”的校园文化土壤中,学生就如同种子,顺应时节,吸收养料,在经历“春的滋养”“夏的历练”“秋的收获
”“冬的积蓄”后,奋力绽放,自由生长。
酷暑下的军训是一中学子进入高中的第一课,这堂课,教给学生的是坚强,是磨炼。秋天,收获成熟的季节,全校师生按传统礼仪前往文庙祭拜孔子,在先贤的注视下加冠加笄,宣告成人。冬天,万物沉寂,校园的琅琅书声正在为梦想积蓄力量。
4. 为学生提供最适宜的环境
浏阳一中校园景色优美,环境宜人。浏阳文庙、樟树坪、新算学社、植物园、灯谜长廊、诗词墙等交相辉映,处处弥漫着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温润”教育的理念就在这其中孕育,融入学校全方位的育人实践里。袁章军校长强调,师生关系如同树与树之间的摇动,心与心之间的唤醒。温润教育常常体现在细节中,体现在写好每一个字、吃好每一顿饭、上好每一堂课中。
食堂与健康:学校把食堂办好,让学生吃 好每一顿饭,促进其身体健康发育。
课堂与习惯:老师上好每一堂课,特别是体育课,让学生形成受益一生的健身习惯和思 维方式。
特色课程与活动:学校先后开设了特色外语类、实践类、活动类、生活类等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元选择和发展途径。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去参加这些课程的辅修或专修,促进均衡发展的同时,挖掘自身特长。
社团与平台:学校为学生兴趣搭建平台,建有文学社、健康社、话剧社、摄影社、创客社、军政社、谜社等30多个社团,让学生在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科技创新节、师生读书节等活动中增本领、长才干。
国际视野:学校先后与英国、法国、美国等多所高中建立友好交流和互访机制,以此开拓 学生的国际视野。学校有一门课程叫《世界观
察》,着重引领学生走出去,去观察不同的文化以及不同教育生态下的学生,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为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拓宽道路。
校本课程与教材:学校编写《校友胡耀邦》《走近谭嗣同》《浏阳文庙》《国学入门》等校本教材,开设《生涯规划》《创客空间》《中国古代文化》等校本课程和日语、法语等特色外语课程,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创新精神。
文化活动:学校每年举办诗词大会、校园 艺术节、元旦晚会、文庙祭孔等活动,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搭建平台。
在未来的路上,浏阳一中将继续深入探索,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提供更强的向上生长力量。袁章军校长表示,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心去耕耘、去浇灌。他相信,在“温润教育”的理念指引下,浏阳一中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尚
品德、扎实学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后一篇:怎样当好一名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