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挥教学智慧,营造灵动气氛

(2025-05-09 08:13:24)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案

发挥教学智慧,营造灵动气氛
杨华当

灵动课堂,是学生绽放生命的课堂,是充满活力与灵气的舞台。灵动课堂,不是由教师独到的教学设计创设而成,而是由师生之间碰撞出的智慧火花点亮而成。在灵动课堂中,教师要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使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乐意、自觉地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语文灵动课堂的构建,绝不仅仅只是前面分析的三个方面,还有很多很多的方面,很多很多的方式。

01.创设学习情境

情境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情境不教学,无情境不命题。突出情境性、实践性是本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够引领学生深度、广泛参与的学习情境”。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承载着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发展和表现,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创设有意义的互动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有效投入言语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创设不同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语文教学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情境教学自有它的优势: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以及交流精神,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的。所以英国教育家威廉雅斯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的教师讲解,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

语文教学的学(研)习活动要考虑到情境,情境是为教学内容而创设的,创设情境要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要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我工作室的罗颖老师在教《芣苢》《插秧歌》时,具体设置了四个情境:

情境一:新宁一中第十六届文体艺术节相关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劳动之歌”展厅的一角,取用了《芣苢》和《插秧歌》两首古诗作为展览的题材。假设,你是“劳动之歌”展厅的解说员,请为参观者有感情地朗诵所要展示的诗歌。

情境二:“劳动之歌”展厅在对外宣传的时候,需要一张宣传海报,你会在海报的主图上画什么?请说明理由。

情境三:“劳动之歌”的宣传海报上,需要一段以“劳动是什么”为主题的宣传语,请结合诗歌内容试着写出。

情境四:参观完“劳动之歌”展厅后,同学们就“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参加体力劳动”展开了大讨论,有人说随着科技的进步,体力劳动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也有人说无论什么时候,体力劳动都还是有其价值的。你赞同哪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图片
我工作室倪冬云老师参加第四届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湘军联盟湘粤省际联合研讨会时,执教了《归园田居(其一)》一课。她开始的设计是诵读、赏析、探究、拓展四个环节,我建议她从情境设置和活动安排上修改。修改后的教学主要设置了一个情境三个活动:

新宁一中高492班班委会正在筹备一个“陶渊明归隐探讨会”,请你阅读《归园田居(其一)》,并结合陶渊明的生平和其他作品,做好下面的发言准备:

活动一:以客观叙述者的身份重现陶渊明的归隐生活。

活动二:以陶渊明的身份述说归隐原因。

活动三:以当代学生的身份分析怎样看待陶渊明的归隐。

02.设计适合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

只有学生在课堂上愿意参与、乐于参与、踊跃参与,我们的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达成目标。试想,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甚至眉飞色舞,但学生在下面无动于衷,我们讲得再好再深再透,又有什么用呢?我们难道不是在做无用功吗?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学会并且能加以运用。所以,课堂上设计适合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更能增加课堂的灵动性。

倡导以活动形式开展教学,这是高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的又一个创新。从教材的活动设计来看,大多数活动都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所以我们要有“在课堂教学中活动,用课堂教学来活动”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的活动形式,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统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时,在学习完五首诗歌后,我就在班级举行了以“绽放青春价值”为主题的诗歌原创朗诵赛。在学习课文诗歌的过程中,我布置学生同时创作自己的诗歌;学完课文诗歌后,每组在初选的基础上选出一首最满意的在全班展示;展示形式不限,可以个人诵读,可以小组合作诵读,展示时可以配乐,可以用PPT做出背景。朗诵赛由语文课代表(也可以是其他同学)主持,事先制定好评分标准,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与语文老师一起打分;各个小组展示完毕后,选出“最动人的青春诗”。

03.新型媒介进课堂

信息化环境下,语文教学需要进一步探索教学流程、资源支持、教学支持、资源评估等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要素所发生的新变化,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模式。语文课堂上,如果能适当运用新型传播媒介比如微信朋友圈、抖音、美篇等,将其与教学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也能增强课堂的灵动性。

我在教学《探界者钟扬》一文时,就利用了抖音直播方式。一位同学做助播,带领大家选出最能为家乡新宁丰田代言的名人,大家一致选出钟扬。“钟扬”上台担任主播,其他同学担任“钟粉”。整堂课设置了“主播自秀”“我想和你说”“主播粉丝互动”等环节。整堂课基本都是学生在活动,老师只是做总结和点评。当然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同学们搜集了有关钟扬的大量资料,并充分阅读了课文;“主播”“助播”事先也进行了演练。

04.尝试新的课堂形式

如果条件允许,我们不妨偶尔尝试一些全新的课堂形式,比如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头脑风暴、波氏小组讨论、鱼缸讨论法、圆桌论坛等。学生首次面对一种全新的课堂形式,会有一种新鲜感,课堂上会更投入;学生在课堂上投入了,我们的课也就成功了。

一次辩论赛,辩论的主题是“当代年轻人面对焦虑,应该是逼自己一把还是放自己一马”。我将学生带入学校的排练大厅,采用鱼缸式讨论法布置赛场:学生分为内圈、外圈两大部分;内圈9个座位围成一个小圆圈,辩论双方各4个座位,主持人1个座位;其余参与倾听和表决的同学坐外圈围成一个大圆圈;教师只参与旁听。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表现,整个辩论过程中,不时的闪现出思维火花的碰撞。

05.借助其他学科知识

语文教学要“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能综合运用在语文与其他学科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反过来,其他学科的知识也能为语文学习服务。比如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在教学中如果能紧紧扣住这一特点,并巧妙利用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有时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习《荷塘月色》,我就巧妙利用了数学中的坐标曲线图。我在教学上主要设置了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绘制情绪曲线图。教学时,我先画出如下的图形:

图片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上图,按数学上的正、余弦来绘制作者的情绪曲线图,并标出作者情绪变化时所处的地点。学生经过仔细阅读,绘出的图形可能不尽相同。我指导学生分析哪些图形最能反映课文的真实面目,然后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图形进行展示:

图片

第二环节,巧妙利用曲线图整体把握课文。

这个图中,基本上包含了文中重要的知识点:

从曲线的绘制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曲线的波动是比较平缓的,从对应的曲线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不是狂喜大悲,而是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行踪:家——荷塘——家。

从作者行踪中引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要去荷塘?

首先设置情境,让学生自己体会:在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你会有哪些举动?学生可能说出很多,但不要忽视学生说出的一点:出去走走,排遣自己的心情。

老师可以进一步问:那么作者为何此时要出去走走呢?用书上的话来说即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第四,作者为何心里不宁静?这就很自然的过渡到本文的背景介绍: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作者感到前途渺茫,此刻心里苦闷、彷徨,故而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基于这样的心情,作者要出去消愁解闷,体现在图中的曲线是时时想超脱现实,但又时时摆脱不了现实,且不时的坠入到苦闷之中。

第五,从曲线图中感悟本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抓住了作者的“情”,就等于抓住了这篇文章的“神”,这就抓住了这篇文章的根本。而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一切景语皆情语”,散文的“形”“景”就相当于一粒粒的珍珠,而“神”“情”就相当于贯穿珍珠的线,抓住了这一根线,便可控制住每一粒珍珠。

图片
06.发挥教学机智,创设灵动气氛


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精心准备教学内容,设置灵动的教学方式,而且还要善于发挥教学机智,调控课堂气氛,创设灵动气氛,以达到课堂的灵动性。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消化课堂所学内容。课堂的灵动性不仅表现在整个课堂,也表现在某个教学环节,甚至课堂中的某处细节。

比如故设悬念。老师先设置一个悬念,引导学生思考,然后不失时机地点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就会获得松驰后的愉悦。

一节语文课的主题是读书交流会。有学生畅谈读了《西游记》之后的感想后,我曾跟学生说,长大以后,你们都要做一只“白骨精”。学生愕然。我旋即解释:白,是指为人处世都要清清白白;骨,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情况,都要保持自己的骨气;精,是指知识要学精,技艺要学精。学生释然。

比如借助辅助语言。语文老师讲评作文的一大尴尬是学生对要点评的文章不闻不问,以致找不出修改的方法。我给学生讲评作文时,常喜欢选中等水平的习作进行“解剖”。但我会故意添油加醋,读得眉飞色舞、栩栩如生,让学生印象深刻后再明确怎么改进。

比如下面这段文字:

我的生活此起彼伏,坎坷、弯曲“一如既往”地伴随着我,她总是在我犯错误的时候,给我讲道理,把选择权留给我,她不会溺爱我,不会宠坏我,因为命在自己手里,人定胜天。她确实也是这么做的,给我树立榜样。茫茫人世,她就像我的军师,一步步指引我。她从不口头承诺太多,总是以行动来证明自己。她就像是阳光陪伴着我,像警钟一样时刻提醒着我。当我一次又一次地迎接新挑战,一天又一天的面对新生活,那一道道耀眼的初阳,就是给我最珍贵的慰赏。她给我的爱,默默渗透着每一个细节,每一寸皮肤。我那如绵羊般美好的未来,在她一点一滴地百般呵护下,一点一点地清晰开来。

(读完后,学生一片掌声)

老师:这段文字写得特别好吗?你们这么热烈的掌声?

学生:是老师你读得太好了!

老师:那你们仔细思考,从哪些方面修改,文章更加好。

比如佯装不知。佯装不是故意搞笑,而是在笑中含有目的——让学生明白某种道理。

有一次我在教《项脊轩志》时,一个学生“砰”的一声破门而入,径直入座。我未予理会,继续就文章问其他学生:“‘娘以指扣门扉’,为何用‘扣’,而不用‘捶’‘破’等字眼呢?”学生答道:“除了显示出‘娘’对儿子的体贴温柔,还显示出‘娘’有教养。”然后我轻声问“无礼”的学生:“你说他说得对吗?”我故意采用这种方式,既巧妙地教育了迟到的学生,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比如巧置疑点。老师在上课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既幽默风趣又带有某种知识的问题,让学生于轻快中长见识。

一堂以“知识的力量”为话题的作文指导课,为了让同学们感受知识的价值,我先出了一个小题目:“张三廉价购进了一批质地优良的汗衫,计划去阿拉伯沙漠地区出售,请问张三此次买卖大概要付出哪几项成本?”同学们随口应答:“本金、运费、房屋租赁费、食宿费等。”我微笑着,似乎还在期待着什么。同学们窃窃私语,又勉强说出税金、意外损耗等几种“成本”。最后我说:“同学们,有谁见过阿拉伯人穿着汗衫到处跑的?那儿的太阳很毒,外出的人基本上是一袭长袍,头上还扎着布——不要以为热的地方,人们就一定得穿汗衫。”同学们恍然大悟:那就滞销啦,卖不掉!我说:“所以,最大的成本你们没有说,那就是——无知!”

比如适当幽默。有时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或者学生心不在焉,这时教师如果能适当使用一些活跃课堂气氛的幽默小技巧,或许能让课堂充满活力,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个人直率,我故意说这个人是“一根屁股通肠子”;一个人喜欢寻衅闹事,我故意说这个人“喜欢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有时我故意把学生的姓名倒着念;有时学生恹恹欲睡,我故意说“七仙女跟你说了什么悄悄话”……

比如巧借错误。学生的学习有时会出现偏差或失误,教师可以以这些错误为突破口,对学生因势利导,或者组织学生再度学习,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出错”“纠错”的过程,从而演绎课堂的精彩。

讲王熙凤的外貌描写,读到“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学生们哄然大笑。我知道,他们把“风骚”理解成现代意义上的“举止轻佻放荡”了。我发问:“风骚的主语是什么?”学生:“体格。”我再问:“体格能风骚么?那么这里的风骚是不是有另外的含义?”我乘着这个机会,把“风骚”这个词的其它几种含义都分析了一下。

衡量语文课堂的灵动必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因为课堂首先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角。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须得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细节,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的智慧、思维和潜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