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让书香自然浸润日常?

(2025-04-26 11:27:12)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老师,您如何让书香自然浸润日常?


阅读不仅是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与生命丰盈的养分。您如何以身为范,带领学生品读文字之美?您会设计哪些有趣有料的阅读活动,让书页翻动的声音在整个校园回响?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您的阅读巧思。

老师,您如何让书香自然浸润日常?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学 周春红:让学生爱上阅读

我开书单你来读。学生很多时候对读什么书感到很迷茫,也不知道自己对什么书感兴趣。老师可以在班里举办“我开书单你来读”的活动,请同学们写出自己爱读的书名,并且在课前讲述书中一段有趣的故事,激发孩子们读书的热情。



思维导图来比拼。老师可以号召孩子们用思维导图画出书中的人物关系,简要描述书中有趣的故事,并在班级外设置展示架,把有趣的思维导图全部展示出来,让孩子们成就感满满。



涂色菠萝来打卡。老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组,每组进行读书打卡大比拼。同时,可以定制一个菠萝形绘板,小组内成员只要读完一本书就可以涂色其中一部分菠萝。最后根据每组学生菠萝绘板的涂色进度,给予其相应的奖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翁祐实验学校 覃渝:校园“书”适圈,赋能“美”一天



沐浴晨读之光,唤醒美好。一日之计在于晨。用读书开启新的一天,可以帮助学生为一天的学习活动做好准备。安排每日固定的时间在教室进行晨读,既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律品质,增强学习积极性。

聆听诵读之声,对话经典。朗诵,是文字的有声表达,在与文字的互动中,能体会文化之美。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特性,在课前一分钟,可采用全班齐诵、个人朗诵等形式开展“背诵古诗词”“经典诵读”等活动。这样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丰富教学形式,还能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

图书漂流之旅,传递书香。图书漂流是一段奇妙的旅程,它是知识的接力,也是文化的传播。漂流,既可通过“以书换书”的形式,也可号召学生“图书分享”,丰富班级图书角。学生借阅图书的过程,不仅实现书籍资源的循环利用,还能拓展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在共读中,学生交流思想、表达体会、碰撞智慧。



@内蒙古包头市铁西第一小学 柳芳:以行动带动影响,让阅读“活起来”



营造阅读氛围。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学生们在书的海洋中探索的身影。通过丰富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集体阅读和分享。学校可以提供丰富的专业书籍,并在阳光读书吧开展教师集体阅读活动,让教师们共同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此外,定期举办读书心得分享会,让学生们有机会交流彼此的阅读体验和感受。通过分享,学生们能够更深入理解书籍,同时也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特色活动和项目。开展特色班级活动,如“辩论赛”“故事会”“精彩十分钟”等,增强班级向心力和学生归属感。设立图书角、心灵长廊和作品展区,用书香浸润生命,滋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川省成都师范银都小学 陶涛:“读-行-创”,让书香从书房奔向山海



读,以书为锚在自然中定位知识坐标。科学阅读从“问题”开始,在学习植物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怎样观察一棵树》《种子的胜利》等书籍,引导他们用荧光笔标注自己的疑问。阅读不再是单向输入,而是带着任务走进自然。当他们蹲下观察蒲公英种子的飞行,翻开书对比风力传播的插图,用实验袋收集证据时,知识就逐渐在具象场景中扎根。



行,用脚步丈量书页外的科学真相。开展“户外读书”活动,让学生携带书和探索工具包。学习岩石与矿物时,他们化身“地质侦探”,对照图鉴敲击校园岩石,聆听书里描述的“清脆声”或“闷响”。学习昆虫时,学生举着《昆虫记》探索蟋蟀窝,亲眼见证书中所描述的场景。



创,将灵感种进现实的土地。阅读的终极目标是唤醒创造力。学生读完《怎样观察一朵花》后,开始制作花的标本,用花和叶创作植物画,作品中满含创造力。还有些同学以书籍为基础,开展许多创造性的实验。老师也可以开展“校园植物故事”活动,以校园植物为基础,鼓励学生为每棵树撰写“科学+故事”双版本名牌。




@湖南省长沙县青山铺广福中学 袁晓华:以书为舟,共赴阅读星河



教师示范,用阅读姿态点亮学生心灯。身教重于言传。课堂上,老师可以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与阅读感悟,将书中的金句巧妙融入教学语言。当讲解《朝花夕拾》时,可以展示自己标注得密密麻麻的书页,讲述反复阅读时的新发现;还可以带着喜爱的书籍坐在教室后排阅读,用专注的神情吸引学生目光。久而久之,越来越多学生会主动借阅书籍,课间交流时,也能听到他们讨论书中的精彩情节。



创意活动,让阅读从书本走向生活。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每月开展“沉浸式阅读日”,设置“名著盲盒”挑战,学生随机抽取经典片段进行演绎;举办“故事接龙创作会”;组织“校园读书漂流”,让书籍带着不同读者的批注在班级间流转。此外,还可以将阅读与实践结合,如读完《昆虫记》后开展校园昆虫观察,让阅读真正“活”起来。



环境营造,构建无处不在的阅读场域。要注重打造充满书香的校园环境。在教室设立“云端书架”,学生可以通过扫码借阅电子书;走廊设置“三分钟阅读角”,摆放便于碎片化阅读的短文集;班级墙报开辟“书影随行”专栏,展示学生的读书心得与好书推荐。还可以联合语文组推出“晨读十分钟”特色活动,用经典诵读开启每日学习,让琅琅书声成为校园最美的晨曲。




@广东省深圳市洪湖小学 胡熠玥:让阅读成为一件让孩子开心的事情



自走棋,激发阅读多巴胺。班级设计一套阅读自走棋,孩子可用每日阅读时长兑换走棋步数,如每日阅读达标自动前进1格,周末完成“好书推荐视频”可额外+2格,连续7天打卡触发“双倍步数卡”,鼓励家长每月至少陪孩子玩一次游戏,营造家庭阅读氛围。



合伙人,粘合阅读“催产素”。将完成必读书目挑战设置为师徒传承任务,班级达标可解锁集体观影日。这种方法在保障班级学生任务完成率的同时,也让学生产生了友谊。几轮任务下来,“催产素”带来的社交归属感便会推动着学生继续阅读。



推荐官,点燃阅读内啡肽。有了前两层“游戏”的铺垫,老师可以在中高学段鼓励孩子担任“好书推荐官”。在每期的“图书拍卖会”上,推荐官们得用三个理由说服别人积分拍书。想要成为合格的推荐官,把好书拍出好价格,让好书遇见好读者,少不了孩子的个性化阅读和理解。语言塑造思维,当孩子认可了自己的推荐官人设,也就迈入了阅读的新阶段。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陈跻云:书香浸润,构建呼吸式阅读生态



环境浸润,打破阅读场所壁垒。倾力打造班级的图书文化角,设立“流动书香站”,并配合每周好书漂流瓶活动,让图书在班级自然流转;开辟“碎片化阅读角”,将教材延伸文本、诗词卡片张贴在墙面的磁贴区,利用课前3分钟进行朗读;创建“声音图书馆”,周末由学生轮流录制经典段落音频,形成可扫码收听的有声书单。通过空间重构,使阅读突破书本形态,成为可听、可触、可分享的多维存在。



任务驱动,激活深度阅读体验。开展“经典故事游园会”,将《西游记》等书籍转化为沉浸式体验场:学生化身人物角色参与“火焰山闯关答题”,每人一份“通关文牒”积累奖章,打卡剧情节点,解锁人物性格拼图。这种“游戏化阅读”与“沉浸式学习”的重构经典文本方式,实现了从知识输入到素养成长的转化,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文化沉淀,培育终身阅读基因。实施“阅读存折”计划,通过APP的打卡功能记录每日阅读时长,生成个性化阅读地图;为学生定制“阅读成长档案袋”,收录读书笔记、同伴互评、家长寄语,毕业时汇编成个人文集。通过多维浸润,使阅读超越学习任务,升华为生命成长的自然节律。




课前三分钟“随身播”。每生书包常备课外书,课前三分钟化身“小主播”,用“1句推荐+1段朗读”点燃同伴兴趣;班级悬挂布艺“流动故事袋”,每日投放5本精选绘本,课间自由取阅打造无压力阅读圈。



班级读书“能量站”。设计卡通阅读存折,每日阅读20分钟获1枚家长签章,50章兑换“午休故事大王”体验券,100章解锁“图书馆小馆长”职务;每周五开放“书香银行”,积分兑换激活持续阅读内驱力。



家校共读“光合圈”。发放床头亲子共读卡,每日固化睡前仪式;每月发放“故事盲盒”书袋,用未知惊喜缓解选书焦虑;教室墙面设“阅读树”,每读完1本书挂1片叶子,家长群同步更新电子树,家校共育见证书香年轮的自然生长。



本周,我们邀请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第一初级中学的徐佳佳老师给大家带来分享:




墨香润心,阅见天地

——让阅读点亮成长的星空

未见世界时,书籍是丈量天地的标尺;遍览山河后,文字化作沉淀生命的注解。立于三尺讲台,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书香引路人。唯有架起孩童与书籍的桥梁,方能带他们乘一苇文字之舟,破万里认知之浪,于浩瀚书海中寻见星辰与远方。



一隅书香:以环境滋养阅读之趣



环境不语却有浸润育人的作用,顺势而为,可以营造读书氛围。班级图书角,除了学校配置图书,也可以发起“一书一世界”计划:每个孩子分享一本心爱之书,扉页附上推荐寄语,丰富班级图书角。教室墙壁上也可张贴与阅读有关的名言佳句,用来装饰教室营造阅读氛围。



随手可读,打造角落“书”世界。教室后面摆上一张桌子,放置一盆小绿植、一个漂亮的笔筒、几支色彩明亮的记号笔、便签纸,放置几把可折叠的小椅子,一个雅致的读书角就布置好了。课余或是自习课完成学习任务的孩子就可以在这里自由阅读,感受墨香与花香交织的美好,静享读书好时光。



一书百态:用活动激活阅读之力



以书为介,设计缤纷多彩的读书活动。阅读如呼吸,需吐纳相济。读,是输入;写或讲,是输出。借助活动让阅读“活”起来,达成“输入—输出”的闭环过程,让文字真正融入生命。



好书漂流,共享智慧。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会,可推荐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并进行互换阅读。还可以让学生以“盲盒交换”形式推荐书籍——将书封包起来,仅留三、四句关键线索,激发寻宝式阅读兴趣。



假期快开始的时候,进行好书漂流活动。确定假期个人阅读书目,为开学初的读书分享会做准备,让假期因阅读而更加丰盈。读书搭子之间还可以进行PK,激活阅读动力,增添一分读书之趣。开展“21天阅读打卡”活动,让亲子共读照片拼成班级专属“阅读星空图”。



笔墨生花,创意表达。读完一本书后让孩子们自行设计读书卡,办一期以读书卡为主题的黑板报,把孩子们的读书卡展示出来。每个课间都会有很多人驻足欣赏,无形中也让他们了解其他同学阅读的好书。也可以将读书卡放置在走廊里,让更多的人观赏,被欣赏的力量会给予孩子们莫大的鼓励和认可。



行读课本,知行合一。节假日建议家长带孩子们去课本里涉及的名人故地、名胜古迹旅行。可以是杜甫草堂,感受一代诗圣的坎坷人生;可以是鲁迅故里,去绍兴看看他的百草园,寻找他刻在桌角的“早”字;可以是三峡,感受青山绿水的美景天成。通过阅读设计旅行路线,读行结合,流传千年的诗句会变得更加具体,诗文中的情感会在此产生共鸣。



读书集锦,成长底色。不动笔墨不读书,写读书笔记,进行美言佳句的积累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常见方式。从初一开始培养孩子们读书批注,积累佳句的习惯。坚持读书摘抄,通过阅读在他人的世界里走一走,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宽广,情感更加细腻。以读促写,孩子们的作文课也不会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为难。



建立“阅读成长银行”。学生每日积累的批注、摘抄、读后感皆可折算为“书香币”,兑换“老班书签”等奖励,让孩子们感受到读书积累带来的成就感。



书页翻动时,春天永驻。当孩子们在《朝花夕拾》的悲欢喜乐中读懂成长,在《昆虫记》的草叶间窥见生命庄严,在《苏东坡传》的烟雨里笑对坎坷——那些经由文字浇筑的品格,终将在岁月中长成挺拔的脊梁。让阅读成为生命的底色,引领孩子们在层层叠叠的书页里,一起筑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