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词牌诗词10首
(2025-04-14 07:51:17)
标签:
情感文化 |
分类: 诗词鉴赏 |
《烛影摇红》词牌诗词10首,收藏起来,感受那深深的思念与不舍
该词牌又名“玉珥坠金环”“秋色横空”等,这些别名反映了词牌在不同时期和词人笔下的变化与演绎。《烛影摇红》原意是描绘帝王将相之家的歌舞场景,具有优雅、辉煌的气派,表现奢华、靡丽的风尚。
从词面上看,该词牌描绘了一支孤零零的蜡烛在燃烧,其光与晃动的影子交织在一起,红色的火焰在黑暗中显得无力却又尽力燃烧,将自己的光和热带给别人。这一意象充满了浪漫与哀愁,常被用来表达离别、相思等情感。
《烛影摇红》词牌的格式与格律:1.
基本格式《烛影摇红》的基本格式是双调,即分为上下两片。正体为四十八字,但也有五十字和九十六字的变体。
2.
平仄格式以毛滂《烛影摇红·送会宗》为正体,其平仄格式如下:上片:中仄平平,仄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下片: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中、中平仄仄。中平中仄,仄中中中,中平中仄。其中,“中”表示可平可仄。具体的平仄要求可能因变体而有所不同。
3.
叠句要求《烛影摇红》词牌并没有严格的叠句要求。叠句在词牌中并不常见,且该词牌更注重整体的韵律和意境,而非特定的叠句形式。
4.
变体形式《烛影摇红》词牌有多种变体,主要包括:五十字体:如王诜的《忆故人·烛影摇红》,前段五句两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九十六字体:如周邦彦的《烛影摇红·香脸轻匀》,前后段各九句五仄韵。这种变体将毛滂的四十八字体与王诜的五十字体相结合,并进行了增损和变化。
下面我们来欣赏《烛影摇红》名篇:
[1]《忆故人·烛影摇红》北宋·王诜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沈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王诜(约1048年-1104年后),太原人,北宋画家、词人。他出身贵族,娶宋英宗之女蜀国大长公主,能诗善画,亦工词,词风清丽。这首词被收录在赵万里辑《王晋卿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深夜酒醒后的孤寂与对故人的深切思念。
[2]《烛影摇红·送会宗》北宋·毛滂老景萧条,送君归去添凄断。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
门掩绿苔应遍。为黄花、频开醉眼。橘奴无恙,蝶子相迎,寒窗日短。
毛滂(1056年—1124年),字泽民,衢州江山人,北宋词人。其词以潇洒明润、情韵悠长著称。此词在《东堂词》中有收录。这首词是毛滂在送别友人沈蔚(字会宗)时所作,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和表达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无限感慨。
[3]《烛影摇红·芳脸匀红》北宋·周邦彦芳脸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浅。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早是萦心可惯。向尊前、频频顾眄。几回想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
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争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深院。
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北宋末年著名词人。他妙解音律,善于创作慢词,作品格律精严,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烛影摇红·芳脸匀红》收录于《清真集》。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的美貌与风情,以及词人与她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离别之恨。
[4]《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南宋·廖世美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廖世美是南北宋交替时期的词人,生平不详,相传出生于安徽省东至县廖村。其作品仅有两首词流传至今,收录于《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这首词以登楼怀远为主题,通过描绘安陆浮云楼的壮丽景色和词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词人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离别后的惆怅之情。
[5]《烛影摇红·上元有怀》南宋·张抡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阆苑。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可是尘缘未断。谩惆怅、华胥梦短。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张抡,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开封人,约宋高宗绍末年末前后在世。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其《烛影摇红·上元有怀》收录在其词集中。这首词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词人对故国往昔的眷恋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6]《烛影摇红·一朵鞓红》南宋·孙惟信一朵鞓红,宝钗压髻东风溜。年时也是牡丹时,相见花边酒。初试夹纱半袖。与花枝、盈盈斗秀。对花临景,为景牵情,因花感旧。
题叶无凭,曲沟流水空回首。梦云不入小山屏,真个欢难偶。别后知他安否。软红街、清明还又。絮飞春尽,天远书沉,日长人瘦。
孙惟信(1179年—1243年),字季蕃,号花翁,开封人。以祖荫调监,不乐弃去,名重江、浙间。有《花翁词》一卷,已佚,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有辑本。这首词以“鞓红”(牡丹的一种)为引子,细腻地描绘了一位女子的形象及其内心的情感世界。
[7]《烛影摇红·拙者平生》南宋·刘克庄拙者平生,不曾乞得天孙巧。那回忝卮蜀车来,岂是齐卿小。此膝不曾屈了。更休文、腰难运掉。前贤样子,表圣宜休,申公告老。
凉簟安眠,绝胜儤直铃声搅。集中大半是诗词,幸没潮州表。月夕花朝咏啸。叹人间、愁多乐少。蓬莱有路,办个船儿,逆风也到。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他的词多感慨时事之作,风格豪迈奔放。这首词收录在他的《后村长短句》中。这首词通过词人的自述,表达了他对自己生平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展望。
[8]《烛影摇红·碧澹山姿》南宋·吴文英碧澹山姿,暮寒愁沁歌眉浅。障泥南陌润轻酥,灯火深深院。入夜笙歌渐暖。彩旗翻、宜男舞遍。恣游不怕,素袜尘生,行裙红溅。
银烛笼纱,翠屏不照残梅怨。洗妆清靥湿春风,宜带啼痕看。楚梦留情未散。素娥愁、天深信远。晓窗移枕,酒困香残,春阴帘卷。
吴文英(约1200年—1260年),字君特,号梦窗,四明人,南宋著名词人。其词多写个人情感和身世之感,风格密丽深幽。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这首词主要描写元夕(即元宵节)下雨时的景色以及人们在雨中踏青的情景。
[9]《烛影摇红·赋德清县圃古红梅》南宋·吴文英莓锁虹梁,稽山祠下当时见。横斜无分照溪光,珠网空凝遍。姑射青春对面。驾飞虬、罗浮路远。千年春在,新月苔池,黄昏山馆。
花满河阳,为君羞褪晨妆茜。云根直下是银河,客老秋槎变。雨外红铅洗断。又晴霞、惊飞暮管。倚阑祗怕,弄水鳞生,乘东风便。
此词收录在《梦窗词集》中,是吴文英晚年重游德清之作。这首词上片主要写作者看见梅树而产生的联想,下片则着重写梅之花、枝、树的风采,并暗含感伤之意。
[10]《烛影摇红·红梅》元朝·张雨休击珊瑚,怕惊幺凤枝头睡。看花犹自未分明,雪在空阶砌。步障齐奴故里。尽一幅、仙人绛袂。妍丹吮粉,拟觅生绡,芳心难寄。
姑射肌肤,朝霞散入春风髓。石桥冰酒影娥闲,略约相逢地。错妒嫣然妩媚。柰儿家、天寒翠被。碧桃和露,听彻吹笙,绿珠羞坠。
张雨(1283年—1350年),字伯雨,号贞居子,钱塘人,元代道士、词人。其词多写隐居生活和道家情趣,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词以红梅为描写对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红梅的娇艳妩媚和超凡脱俗。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原因和文献流传的复杂性,对于某些词作的归属和创作背景可能存在一定的争议或不确定性。因此,在欣赏和研究这些词作时,需要综合多方面的资料和信息进行考证和分析。小编整理如有错漏,请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