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2025届高三二模作文之下水文
(2025-03-26 12:21:25)
标签:
作文 |
分类: 作文 |
温州市2025届高三二模作文之下水文
【作文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如果我们一直接受实际的样子,那么它就会永远如此。
——刘擎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下水文】
改变来自对现状的不满足
刘擎说:“如果我们一直接受实际的样子,那么它就会永远如此。”“一直”二字给出的限定,说明刘擎并非要求我们否认或拒绝接受现状。他意在指出,一味安于现状、满足于现状是不利的,我们需要审视和改进现状。
我赞同刘擎的看法。我认为人们要在接受实际、承认现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现状的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寻找提升进步的空间和努力的方向。而改变,既来自对现状的不满足,也是比安于现状更积极的取态。
为什么说,改变来自于对现状的不满足?
这基于以下考虑:
首先,对现状的满足或“一直接受实际的样子”,是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
一般认为,认识因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而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没有完美的现实,现状总是存在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而满足现状或一直接受“实际的样子”,意味着忽视或无视现实,这会让人的认知在现在的水平上停滞不前。保持这种思维或认知的静止僵化的状态,就等于否定了人们认知的主动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这显然违背了人的认知规律,因而是不理性的。更进一步地,满足现状或一直接受“实际的样子”,用这种不理性也不符合现实的认知,来指导实践,必将方凿圆枘、格格不入,导致进一步的错误。
其次,对现状的满足或“一直接受实际的样子”,是不符合人的行为规律的。
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是为了消除不适感,达致幸福。而现状,或者“实际的样子”,是既有的、事实上存在残缺的、不能让人完全消除不适感的客观存在的情况。如果硬要人对这种情况感到满意,必然需要压抑很多需求,使许多正当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必然会进一步导致种种不适感,而这,就是不幸福。如此说来,企图通过“一直接受实际的样子”来达到,或假装已达到一种幸福的状态,最终会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上都止步不前,收获更多的不幸福和不满足。
因此,“一直接受实际的样子”,一味安于现状是不利的。它会导致实践挫败、生产停滞,也让生活趋向单调枯燥、无聊乏味。
因为,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现状和未来实际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这种“一直接受实际的样子”,作为对现状的耽溺,本质上是对现实和未来之不确定性的逃避或忽视。
从人性的角度看,趋利避害似乎是天性。但是从对不确定性的应对来看,以鸵鸟心态来逃避或忽视现实,无助于解决未来的问题,甚至也难以维持当下的状态,更难保持“一直接受实际的样子”。有鉴于此,人们提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满是向上的阶梯”等,就现实或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出警醒,劝诫人们不要满足于现状,而要作出实际的改变或改进。
也许有人说,只寻求改变,不安于现状,会不会导致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最终失去方向感?
这种担忧有一定道理。但寻求改变不是见异思迁,而是有目的地改善现状。而要改变或改善现状,就要先处理好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避免“顾此失彼”“这山望着那山高”,造成脱靶失焦。
最后,我们愿意重申,改变来自对现状的不满足,我们要在审慎认识的基础上,不满足于现状,积极迈出探索和改造世界的脚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