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达到深刻

(2025-03-23 16:55:00)
标签:

作文

分类: 作文
如何达到深刻


      高考议论文写作中,深刻是获得高分的关键要素之一。深刻的文章能够直击读者内心,引发强烈共鸣与深入思考。那么,如何才能使高考议论文达到深刻呢?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助力同学们写出深刻有力的高考议论文。

一、精准立意,挖掘深度主题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精准而深刻的立意是写好高考议论文的基础。同学们需超越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内在本质与深层意义。

      (一)关注社会热点与时代脉搏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热点话题层出不穷,它们反映了当下社会的发展趋势、价值取向以及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将这些热点融入议论文写作,能使文章紧扣时代旋律,展现考生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入思考。如在探讨“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时,可结合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分析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阐述如何在科技发展中坚守人文精神,使立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将其与现代社会问题相结合,能为议论文立意提供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视角。以“诚信”为例,可引用古代“季布一诺千金”的典故,阐述诚信在古代社会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再联系当下商业欺诈、网络谣言等诚信缺失现象,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重建诚信体系,使立意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具有强烈的时代针对性和思想深度。

      (三)反思人性与人生

      人性是文学艺术永恒的主题,也是议论文立意的丰富源泉。对人性的善恶、美丑、弱点与闪光点等进行深入剖析和反思,能使文章触及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处,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灵魂思考。比如在写作“宽容”这一主题时,可从日常生活中人们因琐事而斤斤计较的现象入手,分析这种行为背后狭隘、自私的人性弱点,再通过讲述一些因宽容而化解矛盾、成就他人的感人故事,如“鲍叔牙宽容管仲”“蔺相如宽容廉颇”,阐述宽容对于个人品德修养提升、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使立意在对人性的深入探讨中彰显深刻性。

二、选择典型论据,深入剖析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基础,其典型性、真实性和说服力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深刻程度。同时,对论据的深入剖析能够挖掘其内在价值,使论点与论据紧密结合,增强文章的论证力度。

      (一)广泛收集事实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历史事件、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统计数据等。在选择时,应注重其典型性和代表性,确保能够有力地支撑论点。例如,在论证“坚持才能成功”这一观点时,可选取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忍辱著史记、屠呦呦多年钻研发现青蒿素等不同领域、不同时代的典型事例,展现坚持在不同情境下对于实现目标的关键作用。同时,对这些事例进行分类整理,如分为个人成长、科学研究、国家发展等类别,以便在写作时根据具体论点灵活选用,使论据更加丰富多样,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深刻性。

      (二)引用权威道理论据

      道理论据是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名言警句、科学原理等。引用权威道理论据能够为文章增添理性和深度,提升论证的力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引用时要确保准确无误,并且与论点紧密相关。比如在论述“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时,可引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这一名言,然后结合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实例,如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等,深入阐述创新对于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使道理论据与事实论据相互印证,进一步深化文章主题。

      (三)深入挖掘论据内涵

      在使用论据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罗列事例或引用名言的表面,而要对论据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深层意义。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例,当引用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上千次最终成功的事例时,不仅要叙述事件本身,更要分析爱迪生在每次失败后如何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实验方案,以及他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和对科学探索的执着追求。通过这种深入挖掘,将论据与论点紧密结合,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失败如何转化为成功的动力,从而增强文章的论证深度和感染力。

 三、运用递进式论证结构,层层深入

      合理的论证结构能够使文章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而递进式论证结构则是实现议论文深刻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层层深入的论证,逐步展开对问题的剖析,能够使文章的论证更加严密、深刻,引导读者不断深入思考。

     (一)提出问题,明确核心观点

      文章开篇应简洁明了地提出所要论述的问题,并明确提出自己的核心观点,让读者迅速了解文章的主旨和方向。例如,在写作“如何在信息化时代保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一主题时,可开篇指出:“在当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使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样的开头直接点明了问题和自己的观点,为下文的论证奠定了基础。

      (二)分析问题,从不同层面展开论证

      在提出问题和观点后,需要从多个不同的层面或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逐步展开文章的主体部分。可以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顺序,分别从原因、意义、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传承与创新文化”为例,先分析信息化时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必要性,如文化的独特价值、时代发展的需求等;再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意义,包括增强民族认同感、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最后重点阐述如何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传播传统文化、鼓励文化创新人才等。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分析,使文章的论证更加全面、深入,逐步引导读者理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解决问题,提出具体措施与建议

      在深入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文章的结尾部分应针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和建议,使文章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继续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例,可提出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学校要加强文化教育,家庭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个人要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等具体措施。同时,强调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样的结尾不仅呼应了开头的观点,而且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使文章在逻辑上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进一步提升了文章的深刻性和说服力。

四、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增强论证力度

      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论证观点,使文章的论证更加丰富多样、有力透彻,从而增强文章的深刻性。

      (一)举例论证

      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是议论文中最常用的论证方法之一。在运用举例论证时,应注意事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多样性。除了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历史事件外,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物事迹,使论据更具广泛性和代表性。例如,在论证“坚持就是胜利”这一观点时,除了选用越王勾践、司马迁等名人坚持成功的例子外,还可以讲述一些普通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坚持不懈、最终走出困境的感人故事,如一位身患重病的患者多年坚持与病魔抗争、一位贫困山区的教师多年坚守教育岗位等。通过这些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例子,能够更全面地展现坚持在各种情境下的力量,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深刻性。

      (二)对比论证

      将两种或多种相反的事物、观点进行对比分析,能够突出论点的正确性和优越性,使论证更加鲜明有力。在运用对比论证时,要找准对比点,确保对比的合理性和针对性。例如,在论述“勤奋与懒惰”的不同结果时,可将勤奋学习的学生取得优异成绩与懒惰懈怠的学生成绩落后进行对比,同时也可以引用相关名人名言,如“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一步强化对比效果。通过这种正反对比,使读者清晰地认识到勤奋对于个人成长和成功的重要性,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论点。

      (三)比喻论证

      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阐述抽象的道理,能够使文章的论证更加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在使用比喻论证时,要注意比喻的贴切性和准确性,确保喻体能够准确地反映本体的特征和内涵。例如,在论述“时间的宝贵”时,可将时间比作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通过这一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说明了时间的可贵在于善于利用,即使看似忙碌的人,只要合理安排,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时间。这种比喻论证不仅使抽象的时间观念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从而加深对论点的理解和认同,使文章的论证更具深刻性和感染力。

      (四)引用论证

      引用名人名言、权威数据、经典著作等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能够为文章增添权威性和说服力。在引用时,要确保引用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要与文章的论点紧密相关。例如,在论述“自信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时,可引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这一千古名句,展现李白对自己才能的坚定信念,然后结合现代社会中一些因自信而取得成功的人物案例,如企业家马云在创业初期坚信互联网商业的前景,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和质疑,但最终凭借自信和努力创立了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通过引用名人名言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让读者深刻认识到自信对于个人成功所具有的巨大推动作用。

 五、锤炼语言,提升表达张力

      深刻的文章离不开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语言。通过锤炼语言,使文章的表达更加精准、生动、有力,能够更好地传达思想情感,增强文章的深刻性。

     (一)使用精准词汇

      选择恰当、精准的词汇能够准确地表达思想和观点,避免产生歧义和模糊不清。在写作过程中,应仔细推敲每个词语的含义、用法和适用范围,力求用最贴切的词汇来描述事物、阐述道理。例如,在描述人物品质时,使用“坚毅”“果敢”“睿智”等具体词汇,比简单地用“好”“优秀”等笼统词汇更能准确地展现人物的特点和精神风貌,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二)运用修辞手法

      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文章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气势。例如,在论述“梦想的力量”时,可运用排比句式:“梦想是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梦想是大海中的灯塔,指引我们穿越迷雾;梦想是沙漠中的绿洲,给予我们希望与力量。”通过这种排比修辞,不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而且从多个角度生动地阐述了梦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使读者在感受到语言之美的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梦想在人生征途中的引领作用,从而提升文章的深刻性和感染力。

      (三)引用经典名句

      在文章中恰当地引用经典名句,如诗词、歌词、影视台词等,能够为文章增添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例如,在写作“青春的价值”这一主题时,可引用“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权德舆)这一古诗名句,劝诫人们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奋斗,避免老年时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同时,结合现代青春励志的影视作品台词,如《芳华》中的经典语句,进一步丰富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表达,使读者在古今文化交融的氛围中深入思考青春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增强文章的深刻性和吸引力。

 六、联系现实,升华主题

      深刻的文章不仅要关注理论和历史,还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体现文章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升华文章主题,使读者能够从文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现实挑战。

      (一)结合当下社会现象

      在议论文写作中,适时引入当下社会中具有代表性和关注度的热点现象,能够使文章更具现实针对性和吸引力。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剖析和反思,展现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入思考能力。例如,在探讨“网络暴力的危害及应对”这一主题时,可结合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网络暴力事件,如某些明星因网络暴力而患上抑郁症、普通网民因言论引发网络攻击等案例,分析网络暴力对个人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以及社会和谐稳定造成的严重危害。同时,探讨如何通过加强网络监管、提高网民素质、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来有效遏制网络暴力现象,使文章在反映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升华文章主题,让读者深刻认识到网络暴力的危害并思考如何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二)关注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重点,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议论文中关注民生问题,能够体现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例如,在写作“教育公平的实现路径”这一主题时,可深入分析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校际差距等不公平现象,如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与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形成鲜明对比;中西部地区教育投入相对不足,影响当地教育质量提升等。然后,从政府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等多个方面提出实现教育公平的具体措施和建议。通过这种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深入探讨,使文章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引发读者对教育公平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从而提升文章的深刻性和影响力。

      (三)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在分析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合理展望和预测,能够使文章具有前瞻性思维和战略眼光。通过对未来的描绘和展望,激发读者的希望和信心,引导人们积极应对挑战,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例如,在论述“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的影响”这一主题时,在分析人工智能对传统就业岗位的替代作用以及对就业结构的调整影响后,可展望未来人工智能与人类就业的融合发展趋势,如催生新的就业领域和职业类型,如人工智能训练师、数据标注师等;提出人们应如何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思维和跨领域能力,以适应未来就业市场的变化。通过这种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使文章在反映现实问题的同时,为读者指明方向,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思考和探索,进一步升华文章主题,增强文章的深刻性和思想深度。

      总之,要使高考议论文达到深刻,需要在立意、论据、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语言表达以及联系现实等多个方面下功夫。通过精准立意挖掘深度主题,选择典型论据并深入剖析,运用递进式论证结构层层深入,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增强论证力度,锤炼语言提升表达张力,以及紧密联系现实升华主题,同学们能够写出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较强说服力的高考议论文,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展现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写作才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