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的课堂更精彩
(2025-03-11 09:17: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让自己的课堂更精彩
——再谈高效课堂建设
刘向军
让自己的课堂更精彩,这是一个至高的标准,也是一个基础的标准。
它要求课堂是教师的精彩,更要求课堂是学生的精彩,并最终以学生的精彩来证明教师的精彩。
先要明确高效课堂的基本定义:学生全员全程通过自主深度参与达成学习目标。
这里有这几个关键词:
全员全程,深度参与,自主达成。
说到底,任何高效课堂骨子里都要追求三大功利目标:
第一,避免“三不”课堂:学生在课堂上一言不发,一字不写,一动不动。
第二,组织学生“三学”:愿学+会学=学会。
第三,有效提高成绩:让优秀生能帮人,让后进生有人帮。
要深刻理解和运用这条极为重要的心理学原理:人只有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才能够获得强烈的自我实现感。
儒学大师袁枚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世界级教育学大师马斯洛说:自我实现是最高级的需求。(需求五层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世界级心理学大师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得到他人的欣赏。
“学习金字塔”理论说:当下教给他人是这是保存率达到90%的最高层级的学习。(听讲5%,阅读10%,视听20%,演示30%,讨论50%,实践75%,教授90%。)
“费曼学习法”说:以教他人的方式来学。
因此,学习有同等重要的三种形式:独学,对学,群学。
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复述,转述,讲解,辩论,演示。
其根本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来,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落实课堂学习目标。
高效课堂就需要给学生创造边写边说的机会。说出来不等于理解,但是说不出来一定没有真正理解。
有两句经验之谈:聪明的父母会装傻,智慧的老师会示弱。其根本道理就是让孩子成为家长和老师面前的“小大人”,“小老师”,就是让孩子以教的方式去学。
相信孩子孩子才能自信,锻炼孩子才能成就孩子。这是真理。
常规课堂教学改进的几点反思:
第一,独学和群学要相结合。
在传统的课桌与座位布局下,片段独学,而后群学,避免学生总是得转身子,扭脖子,挤课桌。
充分发挥独学的优点,让群学有效弥补独学的不足。
第二,老师一定克制自己讲解的冲动。
既然80%的同学都会了,为什么老师自己还要费劲去重复讲解呢?在同样的时间,挑选优秀生上台来讲,让后进生当众复述、讲解,效果更好;如果让所有的后进生在各自的小组内连续讲解两遍,效果最好。
第三,训练可更具与学生相关的情境性。
“李老师买了4块橡皮和3支铅笔,花了XX元,买了2块橡皮和3支铅笔,花了XX元”,让学生计算橡皮和铅笔的单价。这样的试题虽有生活情境但还不够生动,不够真实,不够有趣。
“咱们班的李辉耀同学买了4个汉堡和3根烤香肠,花了XX元,胡亿航同学买了2个汉堡和3根烤香肠,花了XX元,他们吃得开心,却忘了单价,谁能帮他们算一算?”
如果班级中三个同学共同在街上买了三样东西,谁能编几道有水平、有意思的数学题吗?
周末回家,谁能用家庭里日常生活用品的真实价格编几道有水平、有意思的数学题并列出算式吗?在家里可考考爸爸妈妈。返校后可拿来考查大家,看能不能难住大家!
……
第四,鼓励尖子生成为超级学霸。
有的学生一堂课可以做5~10页训练题,而不只是老师发的那一页。
那就指导这类学生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帮助他人,批改他人,组织纠错,编制试题。
那就鼓励这类学生另买资料,自加训练,自主拔高,自找对手,自我超越。
第五,要有一点课堂效益意识。
效果、效率、效益,这是不同层级的追求。
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要估量这些成本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要考虑如何优化组合,多快好省。
有的学校只用最传统、最廉价的粉笔、黑板、作业本这些教学工具,用学生快乐参与、老师悠闲巡查的最省力的教学方式,达到了同样好甚至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就不但效率高,而且效益也高。
第六,要注意文科与理科课堂的不同。
理科如数学主要是对不对、准不准、巧不巧的“求真”问题,而文科如语文更有好不好、美不美、得体不得体的“求善”“求美”问题。
这两大类学科在高效课堂的情境、训练、讨论、评价等环节上有各自的特点。
总之,让自己的课堂更精彩,既复杂又简单。
全员全程,深度参与,自主达成,让学习真正发生在每个孩子身上。这是要坚守的基本原则。
老师的教学艺术主要体现在启发、点拨、组织、评价、鼓励上,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现成的答案和结论。
面对听课的老师和家长,讲课的老师心中永远要有一个声音提醒自己:
不要总盯着我看,请看眼前的孩子,请看眼前的学生,请看我怎么样让每个孩子朝气蓬勃地展现自我,请看我怎么让每个孩子专心投入地实现自我!
当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精彩地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时候,我们就会赞叹:这堂课真精彩,这位老师真精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