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时代,课堂上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
(2025-02-28 08:34:4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在AI时代,课堂上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
在短短一个月内,国内多所高校,如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深圳大学等,纷纷布局积极并开展DeepSeek的本地化应用。这一现象反映出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地重塑教育领域的现状与未来走向。那么,在人工智能时代,课堂的核心要素究竟是什么?
0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各行业正面临深刻变革与持续成长。这一趋势促使人们不仅要高效地获取新知识与技能,更要具备在复杂环境中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分析复杂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这种能力是人类区别于人工智能的关键所在,也是未来职场的核心竞争力。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2021年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作品-《罪犯持械行凶的处置》,该案例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我防护的安全四要素”的新知内容,加深记忆,同时通过展示歹徒持械行凶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尽管人工智能在数据整合、信息收集和任务执行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创新领域,尤其是原创思维、灵感激发和提出新颖解决方案方面,AI仍存在局限性。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对于提升学生的未来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开放式讨论、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学生勇敢探索未知领域,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2021年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作品-《创新项目实战》,该案例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锻炼自身的探索能力,还通过“创情境、创思维、创模型、赛成果、创平台、创能力、创优项、赛作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03
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AI技术的广泛渗透促使各行业加速融入AI元素,这使得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技术素养,以高效理解和运用相关技术,提升学习效率,并在未来就业市场中占据优势。在AI时代,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人才极为稀缺。
通过加强技术素养的培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能够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挑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技术基础课程和技术应用实践环节,帮助学生掌握技术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践操作提升技术运用的熟练度。
例如2021年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作品-《健康童鞋的数字化开发》,该案例利用“少年太空梦”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虚拟仿真数字化平台选择一款模型设计其色彩和材料。
依托3D的模型、数字化的材料,打通了虚拟到现实,设计真正做到了所见即所得,同时还实现了绿色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设计发展的趋势。在学生设计模型的过程中,有利地帮助了学生掌握其虚拟仿真技术的原理,同时3D的呈现效果更加直观地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技术应用能力。
04
个性化学习
针对《关于信息技术助力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提案》,教育部明确提出将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深化“互联网+教育”模式,借助信息技术推动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落地。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利用AI技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AI技术能够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精准分析,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情况,帮助教师迅速洞察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支持。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借助AI工具,例如元助教平台,实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课程完成情况、学习成绩以及个人学习画像等信息,从而实现更加科学、客观的评价与反馈。
虽然部分学生可能借助AI完成作业,但AI在教学领域的优势依然显著,包括其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丰富的教育资源、智能辅助工具,以及能够突破时空限制的知识拓展功能。因此,教育领域应紧跟时代发展,充分运用AI技术为教学赋能,同时坚持以人文理念为导向,构建一个更加优质、包容和富有创新性的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