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十首经典诗词
(2025-02-19 08:03:29)
标签:
杂谈文化 |
分类: 诗词鉴赏 |
朱熹十首经典诗词,收藏起来,品味理学大家的哲理韵味与古风雅韵
[1]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寻芳的美好画面。诗人在风和日丽之时来到泗水之滨,眼前焕然一新的无边景色令人陶醉。“等闲识得东风面”,将抽象的春风具象化,仿佛东风可感可知。“万紫千红总是春”则以缤纷的色彩,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寓意着在圣人之道的熏陶下,万物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蕴含着诗人对美好世界和哲理的深刻感悟,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2]
《偶题》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此诗是朱熹对时光易逝、学业难成的感慨。开篇直接点明“少年易老学难成”,告诫年轻人青春短暂,学习不易,要珍惜光阴。“一寸光阴不可轻”强调了时间的宝贵。“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以春梦未醒,台阶前梧桐叶已闻秋声,形象地表现出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让人警醒,督促人们抓紧时间努力学习,莫等岁月匆匆过去而追悔莫及。
[3]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明丽的画面,半亩方塘如镜子般清澈,天光云影倒映其中,动静结合。后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设问的形式,揭示了方塘清澈的原因是有源头的活水不断注入。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蕴含深刻哲理,借水之清澈,比喻知识的不断更新,人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让自己的内心如方塘般清澈,充满活力。
[4]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此诗同样富含哲理。前两句写昨夜江水上涨,原本笨重的大船此时如羽毛般轻盈自在地航行。后两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将往日费力推船却难以行进,与如今春水上涨后船自在航行作对比。诗人借此说明,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做事就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强调了厚积薄发的重要性,同时也启示人们,做事要顺应规律,不可盲目蛮干。
[5]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宋·朱熹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
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
尘世难逢一笑,
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无尽今来古往,
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
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这首词化用杜牧的齐山诗意境。上阕描绘了江水倒映云影、鸿雁南飞的秋景,诗人携壶与友人登山,面对美景,感叹尘世难有欢乐,不如趁此时节插满紫萸黄菊而归。下阕则表达了对人生的看法,认为应尽情享受佳节,不必为时光流逝而哀怨。“人生如寄”等句,以豁达的态度看待古今变迁,劝人莫要像齐景公那样为人生短暂而悲伤,体现出诗人超脱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6]
《西江月·睡起》
宋·朱熹
睡起纱窗日静,听残归燕叮咛。
闲拈笔管题新句,
忽有山僧送酒至,方觉野兴顿生。
世事浮云变灭,人生落日催程。
林间高卧梦魂清,
笑看风花雪月,不管人间宠辱。
上阕描绘了一幅闲适的生活场景,诗人睡醒后面对安静的纱窗,听着归燕的啼鸣,随意提笔写诗,此时山僧送酒,更添野趣。下阕则转入对人生的感慨,以“世事浮云变灭,人生落日催程”感慨世事无常、人生短暂。最后“林间高卧梦魂清,笑看风花雪月,不管人间宠辱”,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不被世俗宠辱所扰的心境,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7]
《念奴娇·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宋·朱熹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
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
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
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
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
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
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这首词以梅自喻。上阕赞美梅花的高洁品质,它独立不群,只有姑射山的仙子可与之相比,其绝艳无人怜惜却能自保,与尘世无缘,天然的美好与风露冰雪无关。下阕将梅花与俗李粗桃对比,梅花不屑于吸引狂蜂轻蝶,只在黄昏与清浅溪水中的霜月相伴。最后几句表达了对梅花的呵护之情,也暗示自己坚守高洁,不被世俗轻易折损的志向。
[8]
《南乡子·次张安国韵》
宋·朱熹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
目断晴空雁字连。
这首词写送别之情。上阕描绘了夕阳下船安稳驶过澄江的景象,感谢友人的留客之意,同时表达从此将与这一片风月分别。下阕用“离绪悄危弦”形容离别的愁绪如紧绷的琴弦,长夜清霜透过幕毡,更添凄凉。“明日回头江树远”,想象离别后友人远去,江树渐远的情景,表达对友人的怀念,最后“目断晴空雁字连”,望着天空中大雁排成的字,寄托着深深的思念。
[9]
《菩萨蛮·季高送游桂林》
宋·朱熹
江摇叠巘清涵影,撑舟影入明镜里。
香雾湿高鬟,人家春树间。
回首旧曾游,山川空自暮。
离恨几悠悠,岁华都一休。
上阕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江水倒映着层叠的山峦,船行在如明镜般的江上,香雾打湿了女子的发髻,人家隐于春树之间,宛如一幅清幽的画卷。下阕则由眼前景转入对过去的回忆,回首曾经游玩之处,如今只有山川在暮色中空自伫立。“离恨几悠悠,岁华都一休”,表达了离别的惆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往昔的美好时光似乎都随着离别而停歇,情感真挚深沉。
[10]
《好事近·雪后欲往西湖,苦雨不果》
宋·朱熹
春动酒边情,谁道雪花能妒。
只为天寒留得,伴梅花清瘦。
竹边松外共横枝,相与弄风月。
多谢老天怜我,且放梅花过。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雪后欲游西湖却因雨未能成行的心情。上阕写春天的气息在酒边涌动,本想赏雪,却无奈雪花似乎在嫉妒。“只为天寒留得,伴梅花清瘦”,体现出梅花在寒雪中的清瘦姿态,惹人怜爱。下阕想象在竹边松外与梅花共同欣赏风月的美好场景,最后“多谢老天怜我,且放梅花过”,幽默地表达了希望老天成全自己赏梅的心愿,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动人。
前一篇:2025新题型,难哭全国语文老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