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上的八大共性问题
(2025-01-13 16:38:3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课堂教学上的八大共性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教师自己不清楚这一堂课究竟要给学生教什么,学生自己也不清楚这一堂课自己究竟要学什么,更不清楚要学到什么程度。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能作为具体的某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吗?这种目标是万能的狗皮膏药!这是整个育人过程中永恒的教育要求,它只有依附于具体的教学任务才有意义。
当教学目标不明的时候,其结果好像是学啥都行,怎么学都行,学多学少都行,学和不学也行。
2.教师总想满堂灌输。
做对的同学,请举手!
多数同学都举起了手,甚至全部同学都举起了手,可是老师居然煞有介事地自己又讲了起来。
哪个同学能把这个道理讲一下?
明明有同学能讲得很流畅,可是奇怪,老师自己又重复地再讲一遍。
老师不讲行不行?让学生来讲行不行?让这一半学生讲给另一半学生好不好?
3.课堂管控普遍不足。
学生昏昏欲睡,一言不发,一字不写,学生东张西望,交头接耳,无所事事,可是老师视而不见,或者两眼看着天花板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或者低头盯着ppt一路地读下去。
这样的课堂有意思吗?这样的课堂有效率吗?
无纪律、无规则的课堂不该管一管吗?学生无法参与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该变一变吗?
4.学生上课压力过小。
没有读的任务,没有背的任务,没有抄的任务,没有写的任务,没有练的任务,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只需带着耳朵就行,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或者进不进都无所谓。这样的课堂学生还有学习压力吗?还有学习动力吗?还有学习兴趣吗?这样的课堂学生能不痛苦吗?
我们常说学生的学业压力太重,学业负担太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本该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全都堆到了课后,堆到了周末,堆到了休息时间。
5.自主学习流于浅表。
自主学习需要必要的时间保证,需要思维外现,需要白纸黑字地写出来。如果一堂课上自主学习的时间零零星星加起来还不足五分钟,自主学习尚未开始就已结束,独立思考尚未展开就已终结,这能称得上自主学习吗?
反正学生太傻、太笨、太差,不会自主学习,让他们自主学习也是白白浪费时间。——如果老师总是这样不信任学生、自己大包大揽的话,什么时候才能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退一步说,学生自学学不好,老师一直讲也讲不好,还不如留一整块时间给学生,逼着他去自学,最起码老师还省点劲。
6.小组学习流于形式。
一堂课上只有一次小组学习的形式,总共也只有一两分钟时间,这只是游戏罢了,这是做出来让听课的老师看的,谈不上是有意义的小组学习。
小组每个成员是否都参与了?是否都思考了?是否都落实了?是否达到了一帮一、一对红的目的?这才是小组学习的关键!
7.量化评价普遍缺失。
是不是?是!
对不对?对!
好不好?好!
这种教师问、几个学生应和着答的方式,不算评价。
这样的解答放在考场上能得满分吗?到底能得几分?到底哪里会被扣分?如何避免扣分?这样追问,才是典型的量化评价。
8.缺乏目标达成意识。
一堂完整的课如同一篇完整的文章,一定得首尾呼应一下:上课之初提出了教学目标,下课之前要照应一下教学目标。
当堂的教学目标能完成吗?学生能掌握吗?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吗?有多少学生掌握不了?实际掌握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进行后续掌握?这就是目标达成意识,它和量化评价密切相关。
如果没有目标达成意识,所谓的大容量、快节奏、满负荷,只是老师的自我得意、自我安慰。老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效果很差劲。
前一篇:好的课堂教学长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