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建语文学考试题特点与应考之招——以2023、2024学考试卷为例

(2024-12-26 07:53:13)
标签:

试题

分类: 会考指导
福建语文学考试题特点与应考之招——以2023、2024学考试卷为例
 郭培旺

福建省高中学考(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放在高三,是所有学科的最后一门。绝大部分学生会首试及格,个别同学因为种种原因堪忧:

或因艺考、体育训练、国际学校读书等因素,而长期缺课,未学高中语文;或语文素质很低,文言文读不进去,古诗词看不懂,古代诗文背诵无从谈起;或写作能力很低,抱守着初中的写作经验为生,记叙文则胡编乱造一番,议论文则感动中国人物。这些情形之下,会难以在1.5小时内快速成文、做完试卷,很难及格。


近年学考试卷的新特点:
一、阅读文字量大,对概括能力要求高。
如2024年1月福建学考的现代文阅读《黄河,让我好好看看你》,后面有三道大型主观表达题,共16分。要知道,文言文所有大题加起来,才12分!这与2023年1月的此类考题一致,其难度和答案文字量甚至不亚于高考。
6.“我”对黄河“既熟悉又遥远”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7.第3段写“黄河的故事”的意图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8.文章结尾说“更让我留恋的还是黄河本来的面目,那不经装饰的母亲般的面容",“黄河本来的面目”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注重读图能力,体现信息时代特点。
这两年的试题都有图表,如2023年1月的“大运河”,2024年1月的而“中国智造”。这与高考试题的“天宫太空授课”等题目是一致的。命题人希望学生有读图的意识和能力,适应多种类型的信息摄入,甚至创造。


三、文言诗词试题难度适中,不为难考生。
选材正宗。如2024年1月卷,选考了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王安石《北陂杏花》,背诵默写则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韩愈《师说》、《论语·泰伯》。
可以看到“唐宋八大家”、儒家经典,是必考爱考的内容。它们是中华文化、华夏美学的典范,其文字表达、情感格调、思想底蕴,都呈现永恒深沉、典雅崇高之美。


四、语用题简单、作文没有审题难度。
语用题会涉及《乡土中国》《红楼梦》的相关信息,如2024年1月考《乡土中国》的阅读体验,2023年1月考《红楼梦》的海棠花意象与晴雯芙蓉诔。
作文审题上没难度,如2024年1月的“一辈子做一件事”,2023年1月的“人生的行走”。作文着眼于对青年进行价值观引导,让进入十八岁门槛、进入成年人社会的青年学生以积极有为的状态开启人生新篇章。
【2023年1月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人生在世,一生俱在行走。幼童成长叫学步,春日郊游叫踏青,世事参与叫涉足,奋力前行叫跋涉,伟大事业叫远征。以上材料对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2024年1月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袁隆平终其一生发现天然杂交稻,培育杂交稻,进一步选育“超级稻”;张乘贵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温暖了几代顾客的心;钟扬一生都在对“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作不懈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勉励年轻研发人员,希望大家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以上材料对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高三学生积极复习应对学考的建议:
一、不麻痹、不忐忑,良好心态对待。
学考难度虽整体相对低,但某些试题考得深,且考试时长短,有可能写不完全卷。
要多做整套试卷的限时演练,切实模拟,寻找考试感觉。
学考题与高考题并无本质背离,不会浪费时间,其答题的分点、对题干的精准理解、文言知识点的落实、作文的发散思维与结构设置,这都与高考一般无二。
当然,也要有充足自信,在经过努力学习后,会考试更顺利、得分更漂亮。


二、加大现代文训练量,提高作答的速度和准确率。
由上可以看到,试卷最开始的这两道大阅读题值得重视,不管是阅读量、题目难度,都要多加训练。自己作答,注重分点,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并与参考答案做比对。这是复习迎考的重中之重。


三、细读必修上下册教材的文言和古诗。
课内皆经典,除了背诵,还要借它积累文言和古诗的感觉,细致阅读,逐句翻译,不妨一试。有能力的要背诵,时间来不及背诵的,要用它们来练翻译。也可以用好《学考纲要》的文言实词汇总。


四、作文要写出真思想,体现个性化。
扣题。从题目,到首段,到每段的核心句,都要想着扣住作文题的关键词。如“一生只做一件事”,如“行走”。
发散思维。“一生只做一件事”不是顽固保守,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基于准确认识和自身禀赋、志趣选择的坚持,是即便不被理解依然矢志不渝的信念。我们青年可能尚未形成确定无疑的志趣选择,但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总有一天会做出抉择。至于“行走”那道题,也是这样,把这个带有“比喻”意味的词语转化成普通的道理阐述语句。(附后,可参看)
逆向思维。只知其一,等于无知,必须把一个命题放在“多角度”“多方面”“多侧面”去考察,才会碰撞出有价值的新命题,议论文不是阐释某个陈旧命题的价值,而是去挖掘新价值,见前人、庸人、不思考的人之所“未见”。——这是知名评论家曹林提出的看法,值得思考。
写作就是把你读的书、思考的话题、见识的网络与人间万象,用自己的脑子思考一下,写出来与人交流。

五、背诵必修教材目录,熟悉两本教材的课文。
要对课文很熟悉,可以用一篇一句的形式,做好摘抄式笔记。我之前有做过一些尝试,可以参考摘录。
附录:
2023年1月学考作文 立意示例:
行走不辍,追寻理想

分论点1:行走意味着勇于“涉足”,意即世事参与,它是好奇心的保持,是多领域的钻研,是对他人生命的关注,是书本到实践,是从象牙塔到广阔社会天地的奋力踏足。唯有如此,青年才能离理想更近一步。——韩寒赛车、写作、电影;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教实习等。

分论点2:行走意味着乐于“踏青”,意即休闲身心,无用之学,是对精致利己的当然拒绝,是对完满身心的必然追寻,是趣味和情怀的颐养。唯有如此,青年的理想才能更丰富、更轻盈。——萧伯纳说“真正的清闲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自由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台湾诗人周梦蝶说“忙人之所闲,而闲人之所忙”。

分论点3:行走意味着“远征”,意即放眼长远,它是对内心理想的恒定认知,是基于充足准备的长远规划,是不迷惑、不陶醉、不颓废,是笑对坎坷、静观波澜涛潮。——学过石油的语文老师杨佳奇、毅然决然回家乡做农副产品直播业务的大学生,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