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100多节公开课,我总结出了这些优质课经验
(2024-12-17 07:47:4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听了100多节公开课,我总结出了这些优质课经验
陈黎明
我,有幸听了100多节公开课,从中汲取了无数宝贵的经验。
今天,我想把这些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为你们的教学之路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一、紧扣教学目标,每一步都需精准发力
当我们设计一堂课时,必须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
每一个教学步骤,都要问问自己:“这一步骤对我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有什么作用?”
如果答案是不确定或者没有直接关联,那么这个步骤可能就是多余的,不值得花费太多时间。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它引领着整个教学过程的方向。
只有紧扣目标,我们才能确保每一分钟都花在刀刃上,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有针对性。
二、课堂总结不可小觑,它是检验成果的试金石
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但到了总结环节却草草了事。
其实,课堂总结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记忆,还能够将课堂所学与课后作业紧密衔接起来。
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时,一定要重视总结环节,确保它能够真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个好的总结,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清晰的认识,也能够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指明方向。
三、设问需推敲,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
课堂上的设问,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但很多时候,我们的问题可能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回应。
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仔细推敲,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
这个问题他们能否理解?
预设的生成是什么?
如果问题太难,有没有更简单的提问方式?
只有当我们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才能够设计出既符合教学需求又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四、精简课堂语言,让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
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传递知识、引导思考的重要载体。
但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过于啰嗦或者使用了不准确的表述,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我们需要精简自己的课堂语言,确保每一句话都准确无误、简洁明了。
同时,我们也要控制自己的语速和语调,避免过多的废话和冗余信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学生更加专注地听讲,更加高效地吸收知识。
五、公开课不是独角戏,学生的参与才是关键
公开课往往被视为教师展示自己教学水平的舞台,但实际上,学生的参与才是课堂成功的关键。
我们不能把公开课变成自己的独角戏,而是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发言。
只有当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才能够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充满活力。
因此,我们在设计公开课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六、丰富课堂互动,让学习不再孤单
课堂互动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学习氛围的重要方式。
我们不仅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要鼓励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们在相互帮助、相互启发中共同成长。
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够让他们的思维在碰撞中擦出火花,激发更多的创新灵感。
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时,一定要注重互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七、合理分配时间,让学习更加从容
时间管理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艺术。
我们要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学生能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讨论时间和思考时间。
课上既要有热烈的讨论氛围,也要有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从容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时间的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八、教姿教态显气场,日常练习不可少
教姿教态是教师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足够的气场和自信,能够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激励学生。
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教姿教态的练习,避免过多的小动作和不必要的肢体语言。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表情,确保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阳光的状态。
那么,公开课到底应该听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听上课老师的语音、语调、语气。
这些看似细微的元素,实际上却能够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氛围。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去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让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其次,我们要关注老师的课堂用语。
课堂用语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桥梁,也是传递知识、引导思考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听老师是怎样引导学生、怎样提问、怎样表扬学生的,以及他们如何处理课堂意外情况。
这些用语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还能够为我们自己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在听公开课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新老师往往更注重自己的讲而忽视了学生的学。
他们可能更倾向于直接告诉学生“要怎样”,而缺乏对学生主动性和思考能力的激发。
而有经验的老师则不同,他们更懂得如何用问题去引导学生、如何用讨论去激发学生的思考。
他们的课堂用语丰富并有亲和力,能够让学生如沐春风;他们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他们的表扬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信心满满;他们的过渡语言能够使整节课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一言以蔽之,听了这100多节公开课,我深刻体会到了优质课的重要性。
它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发展。
希望这些经验能够为大家的教学之路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更加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前一篇: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第一生产力
后一篇:试卷评讲这样做,成绩想不涨都不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