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包含三大原理

(2024-12-16 18:27:44)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包含三大原理:一是“生活即教育”;二是“社会即学校”;三是“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含三大原理:一是“生活即教育”;二是“社会即学校”;三是“教学做合一”。



一、“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可见,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这是生活原有的教育,好的教育必须有好的生活。



生活是不断变化的,教育必须不断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生活,生活又是没有止境的,所以,生活教育就是终身教育。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死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其实,教育不等于生活,教育的意义在于有意识的指导生活,改造生活,把人们的生活引向更健康、更合理、更高尚的境界。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石。



陶行知主张要真正把学校摆进社会里面,使整个社会成为学校的教育环境。这样一来,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和先生也可以多起来。



其实,学校也不等于社会,学校的根本价值,在于学校在群众生活中发挥更大、更广泛的教育作用,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这才是学校的真正意义,也是社会生活向学校提出的要求,更是陶行知先生惨淡经营的晓庄、育才等学校的内驱力。



“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把学校办成社会的中心,让学校师生直接参加群众生活,并在其中起指导作用。



三、“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工作中的基础理论。



陶行知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学有三个层次:



1、 一种是只会教书,只会拿一书本要儿童来读它,记它,这是一种拿学生来配书本的办法,让学生死读死记书本的文字。



2、 另一种是拿书本来配学生,教师把注意力从书本上转移到学生,凡是学生需要的他都拿来给他们。这种教学比第一种好得多。



3、再一种是“教学生学”的方法,这种方法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先生负指导的责任,学生负学习的责任。这样,学生才会形成“自得自动”的品质,才会主动探知识之本源,求知识之归宿。



陶行知认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这样,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也就乐学了。



陶行知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陶行知认为:教师必须“一面教一面学”,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的法子联络,还要和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他主张,教师必须不断去探究新的学问,求得新的进步。教师先要“学而不厌”,然后才能“毁人不倦”,从而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情,不是三件事情,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来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是实学。



“教学做合一”原理的核心在“做”字上。真正意义上的做是手脑并用,努力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又要运用身外的工具。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非常适合我们的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技能训练的最好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就是老师要在做中教,学生要在做中学。“做”是核心,是重点,是关键。



亲爱的读者朋友:您知道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吗?欢迎关注订阅【学思悟道】,一起来学习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改进我们的学习和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