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诫子书》: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短短86字,影响人的一生

(2024-12-03 12:04:14)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诫子书》: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短短86字,影响人的一生


小时候,父亲让我们一定要背会的一封家书——《诫子书》。

初读不知其中意,读懂已不再少年。

提到千古名相诸葛亮,想到的是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是阿斗的乱世生存指南《出师表》。

他是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为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比如,他在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中,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对修身养性、治学做人却有着精简而具体的忠告。

1800多年前的智慧,至今仍然熠熠生辉。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0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大学》里讲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然而,大多数人追求短暂的成功和即时的满足,在忙碌奔波中追逐着一个个目标,鲜少停下脚步去涵养内心的平静。



就如同老子所说:“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而论及节俭,它绝非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的节省,更是一种深植于灵魂的道德涵养。



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花样翻新的消费方式,不断诱惑着我们去过度消费。



事实上,一个人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物品并不多。



真正有品德修养之人,深知物力的珍贵,明白每一份资源都凝聚着无数的辛劳。



节俭能让我们不被物欲所奴役,保持一颗清醒且谦逊的心。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学会回归内心的宁静,坚守节俭的美德,不断完善自我,成就美好的人生境界。



0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的这句话,是修身养性的至理名言,是对儿子的教诲,也是对后人的启示。



没有一步登天的云梯,也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所有的果实,都是在循序渐进的积累中,慢慢结下的。



浮躁的人,是等不及花开,也等不来天晴的。



唯有宁静才能修养身心,静思反省,才能走得更远。



杨绛曾在其《一百岁感言》中写道:“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淡泊宁静绝不是消极地逃避现实世界,反而是一种极具高度与深度的精神追求。



只有超脱于名利的诱惑,做到心境淡泊,才能坚守内心的志向;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03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告诉孩子,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唯有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才能够拓宽自身的才能。



唯有立下坚定的志向,以志向为指引和动力,才能够成就学业、学有所成。



就像匡衡,家境贫寒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坚定的志向。



为了能够读书学习,凿穿墙壁引邻舍烛光,借着微弱的光亮苦读。



一个人若是没有学习的意识和行动,往往会被困在自身认知的狭小天地,才能得不到拓展,思想也会逐渐变得狭隘。



然而,学习并非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我们付出时间、精力乃至心血。



只有把学习当作一种终身的追求,不断充实自己,怀揣坚定不移的志向,才能走得更加坚定、更加长远。



04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地掌握要点,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只有摒弃骄傲自满、散漫懈怠的态度,才能够振奋精神、砥砺前行。



只有克服急躁冒进、轻薄浮躁的毛病,才能够修养品性、完善自我。



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古往今来,诸多事例都印证了这一道理。



比如仲永,少时天资聪慧,才思敏捷,能指物作诗立就,一时之间声名远扬。



然而,随着名声渐起,他的家人及他自己渐渐陷入了慆慢之中,不再勤奋学习,以为凭借着那点天赋便可高枕无忧。



如此一来,曾经的灵性逐渐消逝,最终泯然众人矣。



倘若仲永及其家人能时刻警醒,不被一时的赞誉冲昏头脑,始终保持励精图治的态度,继续勤奋钻研学问,又怎会落得这般结局?



可见,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会自律。



空怀壮志,却又不思进取,既痛恨自己懒惰拖延,又沉迷于眼前的安逸,最后玩不尽兴也睡不踏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