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早读课、自习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的“禁忌”

(2024-12-01 18:04:39)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早读课、自习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的“禁忌”



01


早读课禁忌



1.黄金早读时间处理班务。



2.早读目标不明晰不具体。



3.一刀切让学生大声读。



4.背得快的学优生没事干,白白浪费时间。



5.缺少对学困生单独领读,学困生不会读,背诵无法进行。



6.早读快结束前缺少“背默”双过关。



7.对过关缺少考核意识,对未过关学生缺少追踪反馈。



8.墙上缺少语文、英语日、周、月背诵过关累积考核表。


02


自习课(延时服务做作业时段)禁忌



1.只有学科自习,缺少学生可自由支配的公共自由自习。



2.学生把自习与做作业划等号,作业做完就没事干了。



3.学习顺序不合理,未按照整理笔记-做作-预习-课外阅读(写日记)进行。



4.未按照独立钻研、允许讨论、教师帮扶分区上自习,效率较低。



5.未依据学习方式、试题难度、题量多少让学生分层作业。



6.老师面批作业,学生排长队等待,白白浪费时间。



7.自习变成了教师讲课、讲练习册。



8.自习时学生不是裸做作业,而是把书上答案搬到练习册上。



03


复习课禁忌



1.“抄冷饭”,教师快速把自认为重点的知识重讲一遍。



2.把复习课当练习课上。教师讲题,学生做题,忽视了复习课要沟通知识内在联系、温故知新和融会贯通的本质定位。



3.教师替代学生对单元知识个性化梳理,直接呈现整理的结果,如图表、思维导图。学生缺少自我查漏补缺、个性化建构知识体系过程。



4.综合能力提升、拔高不到位,选题缺少梯度。



5.缺少定位,看不出课堂侧重点是知识拓展深化、知识梳理,还是专题技能提升。



6.易错点、易混点、重难点、常见考点点拔不到位。



7.作业设计没有与复习目标照应。



8.缺少学生之间整理的单元思维导图分享交流及二次个人补充完善。



04


练习课禁忌



1.练习课前半节对学过概念公式重新推导,而不是放在理解记忆上。



2.缺少练习题精选意识,拼奏练习的数量,轻练习题精选的质量。练习课成了“习题开会”,课堂练习品质较低。



3.重习题答案的呈现,轻解题方法的提炼。习题是孤立零散的,缺少题组训练、一题多解、多变、多题归一意识,没有达到概括、提炼方法的高阶设计。



4.合作讨论流于形式,合作仅局限于对对答案、抄抄答案、凑凑答案”,组长发展了,全体组员没提升。



5.简单题、复杂题学习,详略、主次不分,平均用力,导致“会的仍然会,不会的仍然不会”,无效、低效现实。



6.熟能生厌、生烦。为练而练,机械模仿,学生成了做题机器。



7.范例、同题、变例、仿例的选题四例,正向、逆向、特殊、综合的选题考虑四维,这四例、四维备课时没有落实好。



8.缺少让学生自己创编题自解或互练的高能训练。





05


试卷讲评课禁忌



1.没有采取柱状统计图、统计表,违反五项规定,直接公布学生分数。



2.把试卷讲评课当成了牢骚课,发泄个人情绪,缺少激励性评价。差生越不感兴趣,越不学,成绩越差,恶性循环。



3.把试卷讲评课上成了“一言堂”,自己从头讲到尾一讲到底,也不管学生是否认真参与,是否听得明白。



4.试卷讲评课上成了逐题“对答案”的课,我说你写,认为答案告诉学生了,就万事大吉了。若对答案,不如把答案发给学生更快捷。



5.没有分类意识,教学线索没有依照“要么依据学生错题原因、要么依据学生知识点漏洞”设计,课堂就像散落的珍珠。



6.教师改卷缺少对错题统计分析意识,没有采取简单题让学生课前自主修正,中等题让学生互相讨论、寻求帮助修正,重点题讲师点拔修正。



7.缺少概括、拓展、提升意识,就题论题。



8.对重点压轴题没有采取教师讲一遍,优等生再讲一遍,学困生复述一遍或同桌互说一遍理解、消化策略。



9.缺少追踪纠错、没有让学生对错题进行同类巩固或讲给别人听。



10.没有提醒学生对蒙对题″进行订证。



11.没有让学生对本次考试得失进行专题反思。



12.对学困生要求所有错题抄到纠错本上采取六步纠错,学生根本完不成,而不是让三类学生各自选择在自己最近发展区内10分左右的题进行重点纠错。



13.优等生在试卷讲评课上出现陪学现象,一节课没有一点收获。



14.出现讲评试卷时,学生一味抄黑板上答案,没有认真听,学生试卷订证了,但实际还不会。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上述五大课型的46条禁忌,也可看作负面清单,请一线教师逐条核对,自我评判。只有找到禁忌、注意禁忌,才能减少副作用,取得较高学习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