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太子头上的博客
太子头上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09,285
  • 关注人气:6,5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评一体化”中的形成性评价

(2024-11-29 12:27:59)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教学评一体化”中的形成性评价

 闫付庆
提到魏书生老师,我们大家都不陌生。过去,我们听魏老师的报告,热血沸腾,让我们感到最神奇的是魏老师开学就举行期末考试,这成为魏老师教学成绩优异的法宝之一。当初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现在想想也确实有他的道理。
教、学要接受评价的衡量和检验,教和学的质量如何,要靠评价来说。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评价,教学评分离,评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进行,判定教学效果,为学生评级分等。
这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要。时代的需要,现实的教学呼唤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评是为了更好地教学,给教学提供依据和建议。评和教学结合在一起,边教边学,边评以评促教促学。
能够把教学评结合起来的唯有教学目标。教学评都是为了、依据、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在教学目标的统领下,教学评实现有机统一,评价主体也从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领导等第三方变成了师生自己。
教师、学生、评价者都需要非常清楚教学目标是什么,而且在这一点上要达成一致,实现有意学习——教学评共同朝向相同的教学目标。否则就会造成学非所教、教非所评各自为是甚至相互矛盾互相排斥的局面。所以,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教学评三方在教学目标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避免圆枘方孔的现象。
作为教学的主导和评价的主体,老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知道要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如何去衡量是否达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清楚教学目标,知道学什么,如何才算学会,自己学到了几分成色,还要知道评价方法和标准是什么,学会自我评价。这就需要老师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去和学生沟通,把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变成自己的眼中的教学目标,再把教师眼中的目标变成学生脑海中的目标。
还要出示好作业和差作业作为样板和示范,让学生去比较去分析,把抽象的目标具象化,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差,区别在哪里,问题是什么,如何修改才能变差为好。师生在好与差上达成一致,教学评在好与差的标准上达成共识。教师眼中的好就是学生心中的好,就是课标期待的目标,老师认为的问题学生也能发现。在此基础上,我们实施教学才能高效。
打个比方,我们要建一座房子,心中首先要有房子的样子,长宽高是多少,几扇门,几个窗,盖几层,几尺上梁几米开窗,绘制成图纸。这张图纸就是我们的学习目标。但是,仅有图纸是不够的。盖房子要涉及到设计、施工、检验三方,施工方要能够准确理解图纸,最后验收才能过关。
为了把房子盖好,最好带施工方到样板房去看看,分别看几套房子,把设计图纸分解成若干个不同的指标,从不同的角度来衡量,让施工方认识到好房子好在哪里,差房子差在哪里,如何才能避免问题。这样三方就统一了认识,不至于或尽量减少出现分歧:我努力的方向不是你想要的,你看中的被我忽视。
这种图纸就是我们的课标,是专家学者根据国家特点、现实需要和时代发展、文化传承来制定的。施工方就是我们师生,检验就是评价。
对图纸有了准确的理解,清楚了目标是什么,就下来就开始施工盖房子了,要选择建筑材料,安排工作流程,按照一定的工序施工,但不能一味地盲目施工,如果一位盲目施工,难免有翻工的危险,需要拆了重建。这就需要不时停下来看看,或者边建边看:墙砌了多高,继续砌墙还是预留门窗?下一步是立柱还是架梁?了解施工的进度,还要对下一步干什么心中有数。如果每位建筑工人都能够自我评价和判断,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对施工进度的关注就是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学情的描述性反馈,我们要看到学生已经做了什么,取得了哪些成绩,还要清楚存在的问题,指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同时,学生也要学会自我评价,在成绩中获得自信,认识到自己努力付出换来的成果,并做出愿意继续努力的承诺。了解自己的问题,制订下一步努力的目标。
尽管我们的目标图景非常清晰,我们在按部就班的施工过程中慎之又慎,但难免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是主观认识上的,有的问题是对概念术语的理解偏差造成的,有的问题还带有普遍性,这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不能因为施工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就对施工方进行否定。真正的问题是有了问题我们还浑然不知或者选择无视。
有了问题我们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比方说砌墙过程中我们要经常拿吊坠来吊一吊,或者激光仪来测一测,墙面是否出现了外凸和内凹的现象,如果有的话就要及时用小锤子敲打敲打,纠正过来。还要分析到底是建筑材料本身性质导致的问题,还是工人施工的技术原因导致,或是客观原因形成的。比方说线绳太长,由于重力原因中间出现了下垂,导致了误差。误差出现了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正视它,错误是宝贵的资源,往往能够给我们提供新的学习契机。前提是我们必须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善于从问题中学习。只要我们在最后验收之前及时处理了问题,验收就是合格的,说不准还会评为优秀获得鲁班奖呢。
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聚焦性教学,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并提供及时的反馈,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品。每次只针对一个学习目标或者学习目标的一个方面,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最终在终结性评价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房子盖完了,但这还不是结束,我们必须一起回顾反思建房子的全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成长,增长了本领,提高了技能,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学习何尝不是如此?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魏书生老师开学之初就对学生进行期末考试,这从评价学的角度来看,是非常有道理的。他所教班级的优异成绩并不是靠学习初的考试决定的,但这次考试达到了以下几个目的:第一,明确了教学目标。老师和学生都知道考什么怎么考,自然也就明白了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第二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参照。以学期初的考试成绩为坐标原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可以看见,学生的努力成果可视化。老师可以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学生可以衡量自己的进度,确定调整下一步努力的目标和方法。第三,学期初的考试辅以日常的检测,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处理,有效减少了内耗。第四,学生不断总结经验,有利于更好的学习。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着眼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每个孩子不断发展、完善提升自己,在原谅的基础上不断超越,成为更好(注意这里不是最好)的自己。同伴互助、同伴评价都是为学习助力,而学习永远是自己的事。对比带不来效率,对比也带不来进步。这是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相对于孩子的过去,着眼于孩子的未来,着力于孩子的现实,让孩子不断地进步,走出自己的加速度,这就是评价的增值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