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犹太人为什么能?

(2024-11-24 12:28:18)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犹太人为什么能?

    ——读《塔木德:学习的智慧》

               陈 文

目前,全世界的犹太人只有1600万左右,占全球人口总数不到0.25%,可犹太人中至今产生了近200位诺贝尔奖得主,占全部诺贝尔奖获奖人数的22.35%,其获奖概率远高于其他各个民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8倍。犹太人问什么这么能?以色列为什么能够做到小国强大?近读《塔木德:学习的智慧》一书,从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妥拉》(上帝启示给犹太人的真义)和《塔木德》(犹太人的商道和智慧)是犹太人的两部圣书,前者是神在说话,建立人对上帝的神圣信仰,提升人的道德和智慧境界,让人过一种圣洁的生活;后者是人在说话,让人坐在信仰的磐石上学会思考和理解上帝、世界和人。两部书塑造了犹太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塔木德》被称为犹太智慧的基因库,“塔木德”是“钻研”或者“道德训诫”之意。该书以为:“学习是至善行为,是美德的本源,一个人的虔诚、至善、平和、优雅都是靠后天教育的结果。”

纵观几千年的犹太民族史,几十年的以色列国家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民族高素质的历史和把教育摆在头等重要位置的历史。本文从国家、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对犹太民族作一些思考。

一、国家:把教育摆在头等位置

犹太人还非常重视教育,这是根植于这个民族灵魂深处的核心教育价值观。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犹太人的教育内容主要有:(1)尝试失败而不是放弃尝试;(2)两个犹太人有三种观点;(3)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4)为了生存。它们的教育归纳起来具有以下特点:(1)一位教师最多只能照顾25位学生;(2)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当教孩子能理解的知识;(3)让每一位资质不同的孩子受到合适的教育;(4)让勤奋好学的学生与懒散的学生坐在一起,可以带动懒散的学生进步;(5)当学生听不懂时,教师不应该发脾气;(6)对学习不用心、粗心大意的学生,老师可以训斥他们;(7)老师不应该加太多重担在学生身上,唯有轻松愉快地传达才会高效学习;(8)教育孩子,既要一手抓紧,也要一手放开;(9)为了教学,教师应该保持身体强健与精神健康;(10)实物教学胜过概念教学,用手摸、用眼看绝对胜过用耳听。

犹太人在教育上遵从以下理念:(1)学习和钻研本身就是信仰的组成部分;(2)学者比国王更伟大;(3)重视智慧;(4)崇尚创新;(5)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6)重视通过各种节日对孩子进行传统教育;(7)深谙经营之道;(8)具有良好的“世界公民”意识。

犹太人认为“读书的目的就是知道自己的无知”,因为只有知道自己无知的人,才能真正变得有知。所以,他们认为,读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变得谦卑。通过不断地学习,彻底了解自己,并且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真正影响社会,并成为服务他人的“奉献者”。当这种人成为领袖,国家和社会才能发展。因此,学校从不鼓励学生崇拜权威,他们保护每个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事实证明,犹太人创造力的主要源泉之一,就是从传统犹太学院中保留下来的不断地提问题和毫无保留的质疑精神。

《塔木德》中说:“坐在圣贤面前的有四类人:海绵、漏斗、过滤器和面筛子。海绵照单全收;漏斗,边进边漏;过滤器,滤走了酒,只留下酒糟;面筛子,筛除了粗面,得到了精粉。”按照犹太人的观点,四流的教师教导学生学知识,三流的教师给学生解释知识,二流的教师给学生演示知识的流程,一流的教师启发学生的智慧。而判断一个教师是否优秀有三条标准: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课堂中的创新方法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犹太人教育中还非常注重锻炼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想方设法地让他们打开自己的心灵之门和大脑之门,并迫使他们发现一个充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会。《塔木德》中说:“有智慧和有朋友的人永远不会破产;智者就是向所有人学习的人,强者就是能够战胜自我和化敌为友的人。”

二、家庭:处处为孩子打样示范

犹太人把家庭教育看得高于一切,孩子出生第八天,拉比(圣者)就要对孩子进行“割礼”,然后告诉孩子的父母:“这个孩子是你们夫妻双方的共同作品,不光要养大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和教育他,孩子才是你们真正的产业。”犹太人有个习惯,就是在孩子学习识字之初,家长会把蜂蜜滴在《妥拉》上,让孩子从小感受到“知识是甜蜜的”。后来,这成为犹太小学生入学的第一课。

犹太人有谚语云:“家里可以没有衣柜,但是不能没有书柜。”“自己不去判断和思考,就是把自己的脑袋交给别人去保管。”《塔木德》也有类似的观点:“假如所有的人都朝一个方向前进,那这个世界必将灭亡。”正是这样的理念,使犹太人把“崇尚个性,鼓励创造”作为自己重要的价值观,要求每个孩子从小便学会提问与表达,追求智慧而非书本知识,擅长逆向思维,愿意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并培养延后享受生活的理念,目的就是要从小激发每个孩子喜欢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智慧潜能。

犹太父母对待孩子往往有两个原则,一是事先要约法三章,二是事后绝不妥协。他们认为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自己的生命中分离出去,用自己独立的人格,面对未知的世界。

在犹太人的一生中,最主要的就是在做三件事:一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二是多周游世界,开阔自己的眼界,发展自己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并享受生活;三是培养优秀的下一代,每个父母都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家长教育的使命就是要发现和放大属于孩子自己的独特才能和智慧。经过学校、家庭和社会文化的熏陶,以色列的学生会形成自信、独立、好奇和创造力强等诸多优秀品格。

194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伊西多·艾萨克·拉比·获奖后,有人向他请教说:“你是怎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呢?”他回答:“我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全靠我妈妈。”“那么,你妈妈是怎样培养你的呢?”艾萨克回答:“我妈妈没有怎么培养我,每天回家以后就问一句话,‘孩子,今天你在学校提问了吗?你问了一个什么样的好问题?’从此以后,我就养成了提问的习惯,自然地就获得了诺贝尔奖。”

三、个人:时时注重学习与思考

犹太人认为:“没有人是贫穷的,除非他没有知识。拥有知识的人便拥有一切。”成年的以色列人平均每周读完一本书,全国870万人(2017年),就有上百万人办有图书证。在拥有图书和出版社的数量上,犹太人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在年人均读书量上,以色列为64本,远远超出其他国家。在犹太人心目中,勤奋好学是仅次于敬奉上帝的一种美德,“教师比国王更伟大”“只要学校在,犹太民族就在”“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当代犹太政治家们更是提出了“对教育的投资是最有远见的投资”“在教育上的投资就等于经济上的投资”等真知灼见。

在犹太文化中,“知识”是一个动词,犹太人认为获得知识就是参与、交流和探讨的过程,而不是把知识等同于我们所说的书本知识。

犹太式学习法由以下条件组成:(1)学习要创造一定的氛围和情境;(2)提问和质疑是必须的;(3)所有的问题都必须被讨论和重视;(4)学习中产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5)所有答案都不一定对或错;(6)学习是为了学习本身,而没有任何功利目的;(7)找一个伙伴一起学习是十分重要的;(8)学习伙伴的任务是向对方提出挑战,并鼓励对方深度思考;(9)所有人都可以学习,所有人都需要学习;(10)学习中必然产生矛盾,矛盾是可以被接受的,并且不能被拒绝;(11)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样重要。简言之,犹太式学习法有四个要点:学会提问;寻找一个学习伙伴;没有客观真理;多角度思考问题。

犹太人的学习秘诀可以概况为:(1)信仰和智慧的力量;(2)塑造个性独立,并喜欢主动与父母亲近的孩子;(3)从提问开始的学习;(4)问答式读书法;(5)专注聆听的力量;(6)大声朗读;(7)互学比独学效率更高;(8)运动式读书法;(9)敢于挑战权威,拥有“求异”思维。

比较中国和以色列当下的教育,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现代化建设首要的是人的现代化。因此,首先我们需要从小对孩子进行哲学思辨能力的训练,以此来塑造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其次需要重建孩子的道德信仰和价值观,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成为“世界公民”;最后需要充分挖掘和培养孩子博览群书的能力及习惯,让他们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大势。惟其如此,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走上现代化建设的大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