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减”背景下学校管理的守创平衡之道

(2024-11-21 18:49:08)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双减”背景下学校管理的守创平衡之道 
陈黎明

在“双减”政策的深刻影响下,学校管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一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提升教育质量,为学校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既坚守教育的初心,又勇于创新前行,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而“守”与“创”,正是“双减”下学校管理的两大基石,也是学校发展的腾飞双翼。



一、坚守初心,护航教育巨轮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坚守初心显得尤为重要。守,何为守?如何守?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守,并非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一种对教育本质的坚守与传承。



第一,要守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学生的身心健康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要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自由与快乐中茁壮成长。这需要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问题,让他们在学习之余,也能享受到童年的乐趣与美好。



第二,要守护教育的公平与正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们要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需要我们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公平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第三,要守护发展的质量与内涵。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我们不能降低教育的质量与要求。这个质量,不仅仅是学习性质量,更是发展性质量和生命性质量。学习性质量决定了学生今天能否快速进步;发展性质量则决定了他们未来能否走得更远;而生命性质量,则关乎他们每天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教育的完整内涵。



以江苏省常熟市淼泉小学为例,该校多年来一直关注学生的生命性质量,推行“有效体育”和“有效心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认为,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现在快乐,更要让他们未来幸福。这种理念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



二、回归“家常便饭”,细品教育真味



如何“守”?关键在于回归“家常便饭”。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提醒我们,学校管理要回归到最基础、最本质的东西上,关注学生的需求与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与进步,关注学校的文化与氛围。



关注学生的需求与发展,就是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让他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关注教师的成长与进步,则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一环。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他们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与效果。我们要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与机会,鼓励他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同时,我们还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让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注学校的文化与氛围,则是营造良好教育环境的关键。学校文化是学校精神的体现,它影响着师生的思想与行为。我们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师生在这种氛围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校园环境的美化与绿化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我们更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状态。一个日子、一个孩子就是教育;擦亮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我们要牢牢守住教育的底线与原则,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三、敢于创新,开拓教育新境



创新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应对“双减”挑战的关键所在。在坚守初心的同时,我们还要勇于创新前行。



首先,要创新管理理念。管理的核心是沟通,沟通的核心是倾听。在淼泉小学,善于倾听已经成为了校园的常规操作和最低标准。无论是倾听教师还是倾听学生,他们都做到了耐心、细致、真诚。这种倾听精神不仅增强了师生的信任感与归属感,还促进了学校管理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同时,该校还实行“扁平化管理”,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决定往哪里开炮。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决策效率与执行力,还激发了师生的参与热情与创造力。



作为校长,我们更要发挥自己的引领作用。一个校长的作用和好坏不在于他现在是否是一个好老师,而在于在他的管理下能否出现好老师以及出现多少好老师。因此,我们要注重提升自己的管理素养与领导能力,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其次,要创新课程设置。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与灵魂。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校园生活与童年记忆。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我们要更加注重课程的多样性与选择性。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与社团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培养兴趣与爱好、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



江苏省常熟市淼泉小学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尝试。他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开设了多个特色课程与社团活动,如科技创新、艺术创作、体育竞技等。这些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创造力。



再次,要创新教学方式。真正把儿童放在学习和课堂的中央是“双减”政策对我们的要求之一。我们要积极实践费曼学习法等先进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与主人。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在淼泉小学,教师们积极探索与实践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他们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探索;让他们在探究与实践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提升能力与素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成绩水平,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最后,要创新评价模式。评价是教育的导向与杠杆。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我们要更加注重评价的全面性与科学性。通过实行多元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通过实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与努力程度;通过实行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自我认知与同伴关系。



淼泉小学在评价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他们实行了“人人参加、人人获奖、人人出彩”的评价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与展示的机会;同时他们还注重改良“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伙伴关系),认为教育学就是关系学,所有的教育问题都是关系问题。这种评价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还促进了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四、平衡守创,共绘教育华章



在“守”与“创”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重平衡与协调。要在坚守教育初心和底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要在保持教育质量的同时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总之,“双减”政策下的学校管理既是一场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我们要在坚守与创新中寻求平衡与发展;让学校管理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学校管理的“守”与“创”最终达成“四感”效果:学生有获得感、教师有成就感、家长有期待感、人民有满意感。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坚守教育的初心与使命;勇于创新前行;不断探索与实践新的管理理念与方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