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异见型”作文“五步走”,文脉清晰的满分卷
(2024-11-09 13:10:43)
标签:
文化作文 |
分类: 作文 |
2025届高三:“异见型”作文“五步走”,文脉清晰的满分卷
作文原题
【湖南省九校联考二(湖南师大附中版)作文题】
命题人: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李小军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临近春运,抢票大战日趋“白热化”。由于返乡车票“一票难求”、机票昂贵,近年来,选择“反向春运”的人群大增,去往大城市团圆成为新风尚。
专家:“反向春运”是城乡现代化进程标志场景,意味着城乡之间紧张的对立关系出现转折,让人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春节。
网友一:春节就是团圆,父母在哪,哪就是家;一家人在哪,哪就是年。
网友二: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春节气息,在这所谓的“反向春运”中,会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对于“反向春运”现象,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详细讲评资料点击:
湖南九校联考二作文:“反向春运”之辩(详解、佳作、素材、课件)
“异见型”时评作文“五步走”(不一定都写到,但力求做到其中若干点)
就事论事(立足作文材料,不要另起炉灶)
观点鲜明(明确态度立场,不能模棱两可)
讲清理由(找准若干角度,支撑文章观点)
让步说理(兼顾双方观点,不偏激更理性)
结合现实(关联社会实际,结合个人体验)
相关链接:考虑异见,深入思辨——异见型作文写作指导
考场佳作
反向春运,正向团圆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生 吴同学
寒冬冷冽,车站内却温暖如春。人们挤在站台上翘首以待,不是等候回家的列车,而是期待父母与孩子的身影。近年来,“反向春运”成为热词,春节去往大城市团圆正成为新时尚。
春节最重要的内核,莫过于全家聚首,幸福团圆。父母在哪,哪就是家;家人在哪,哪就是年。每年春节,引发返乡热潮的最大动力,不过是游子熬过一年,渴盼回到家的港湾,看父母身体是否依然康健,看儿女是否长高了一点。而将父母儿女接到城市过年,同样满足了这个心愿。不仅一家欢欣团圆,还可以让老幼看看自己在城市的生活,让他们安心,减少担忧牵挂,这远比一百句"我过得挺好”更有说服力。一家人吃年夜饭,放鞭炮,看烟火,城里的年味也“活”了。
从单程返乡到城乡之间“双向奔赴”,城乡之间的流动性增强,让我们看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生机,看到城乡的现代化进程的顺畅推进,也感受着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美好愿景。城市不再只是原住民的“老巢”,也是外来务工者的“新家”。
当然,“反向春运”也难以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隐忧和问题。中国乡土社会的年俗传统可能被稀释,春节的文化之河可能在城市断流。不过,我们也不必多虑。人们对阖家团圆,祈福来年的平安喜示,不会受到地域和形式的影响。在城市过年,同样可以尽情享受亲人团聚的幸福喜悦,不逊色于乡土中国年。实际上,岁月长河奔流,历史车轮滚滚,温暖人心的春节气息,数千年来都未真正消失,只是换了个新方式演绎。
正如张爱玲所说:“时光的列车轰轰地向前开,我们身处其中,随着时光前行,即使背后漫天火光,可我们仍向未来奔去。”反向春运,正向团圆,这就像萌发的春天,值得我们张开双臂,拥抱接纳。
行文思路
以下是精彩的行文思路,来自考场高分作文。不是机械罗列的并列或排比段,而是有内在逻辑、能支撑作文观点的角度。
示例一
反向春运,是基于现实的考量
反向春运,带来不一样的年味
示例二
反向春运,把和美的亲情带到城市。
反向春运,把馥郁的年味带到城市。
反向春运,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产物。
示例三
反向春运,是爱与年味的“新式奔赴”。
反向春运,是城乡之间的“双向奔赴”。
后一篇:《故都的秋》最值得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