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要对校长、教师、家长说的心里话

(2024-11-08 18:03:58)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我要对校长、教师、家长说的心里话
刘长铭



“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则曾引发教育圈轰动的金句,出自原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14年校长经历,30年从教经验,刘长铭留下的,除了对四中的付出,还有一封《致全体教育者的公开信》。信中,有写给校长的管理反思,有写给教师的课堂经验,还有写给家长的家教智慧......





致校长



作为教育管理者,尤其是作为校长,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去开展教育探索,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方法和艺术。



关键是要调动教师的能动性。



作为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要做的就是为师生创造实践提供机会、支持和保障,营造鼓励探索、鼓励创造的学术氛围。



教师是创造的源泉和主体,但梳理和提升至关重要。这是校长的文化使命。



校长要有形而上的思维,善于将师生的智慧提炼凝固下来,使之成为学校的理念、财富和传统。这就是学校文化建设。





致教师



什么是一堂好课?从听课和评教中总结好课的共性,我可以概括为“四有”: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

——刘长铭



 “有知识”  



知识不是讲的越多就越好,要讲的精准、精炼、精彩。少则得,多则惑。怎样把握好这个度,取决于教师对规律的把握和对学生的了解,知道学生的困惑在哪里。



讲课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陈述,不是课本搬家,更不是讲标准答案。这样的课学生不欢迎,这样的教师也没有存在的价值。



有知识还不是好课的唯一指标。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是好课的重要特征。



 “有方法”   



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悟出方法。



思想是比方法更高一层的东西,是道,而非术。方法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可以说思想是可以移植应用到其他领域,触类旁通的方法,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普遍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悟出方法和思想是教育者更高超的技艺。



 “有生活”    



人类创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活,使生活更加美好和有意义,而不是为了考试和个人发展。仅仅把学知识与考试挂钩是一种价值迷失。



所以我们在讲课时,除了要关注考试外,还要广泛联系与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和人类职业活动,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理解知识的意义与价值。



价值引领而非以考试为导向的知识教育,是能使学生获得主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热情。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了解知识在改变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运用知识来创造和改变世界的欲望和冲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这种价值引导的教学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胜过空洞的说教。



 “有境界”      



一节好课展现的不仅是教师的口才和处理教材的技巧,还有教师的思想、情感、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我认为后者更为重要。



一个好的课堂,应当是充满正能量的课堂,是赋予了教育者的态度、精神、生命与价值观的课堂,是充满了热情、激情、憧憬、情感激荡和心灵互动的课堂,是将精神和人格引向高尚的课堂。



给青年教育者的“四句箴言”


 淡化得失   



人生没有绝对的得与失。得到未必是好事,失去未必是坏事,所以得失不必放在心上。你在这里失去,必会在别处得到。得与失是守恒的,关键是你更看重什么。



 培养兴趣和激情 



有兴趣就会有激情。兴趣和激情不是天生的。所以大家要培养自己对工作的兴趣和激情,这样就可以从工作中享受到无穷的快乐与幸福。



有激情还有一个巨大好处——它会使人保持年轻,不论是心态还是外表。



 认真做事 



原惠普公司的女总裁卡莉·菲奥利娜有一篇著名演讲,题目是《人生是提取精华的过程》。



我要说,人生是积累精华的过程,因为提取是为了积累。



所以我和大家说,年轻时要认真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包括备课、上课、开设研究课、开设讲座、撰写科研论文,或者是认真和学生或家长展开一次谈话。因为只有认真做的事,才是具有积累价值的财富。



 心态平和 



有些东西,如名和利,得到固然好,没得到也未必不好;有人早得到,有人晚得到,有人没得到。



早得到未必就好,晚得到未必不好,即使没得到,也要心态平和,多反思自己,不要怨天尤人,这样会气阻伤身,不利健康。




致家长



 理解老师,冷静处理 



孩子上学后,每个家长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特别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关注。



但是教师很难像家长一样对待每个孩子——不是由于责任心的缘故,而是由于角色不同,关注的方式也不同。老师像父母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我认为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师应当比家长更有理智。



当孩子没有受到特殊关注而产生失落感时,家长应保持冷静,运用智慧做好“补台”的工作。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悄悄地与老师进行沟通。



如果家长不能保持冷静和理智,情绪上流露出对学校老师的不满,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发一通牢骚,使孩子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了成见,那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教育需要耐心 



急躁和揠苗助长可能会收到眼前的、显现的效果,但是很可能会在孩子精神上造成缺陷(很多事例说明缺陷是存在的)。



所以,我更欣赏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



给家长的“八条箴言”




1.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千万不要认为上名校才是决定一生。



2.永远要保持沟通,家长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3.孩子的任何缺点和优点都与家长有关,不了解孩子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4.别把自己的梦想附加给孩子的未来。



5.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6.如何与孩子沟通应该被当作一门艺术。



7.宽容对待孩子,做到“眼里能够揉进沙”。



8.夫妻关系才是第一位,正因为有了牢固的夫妻关系,才有了牢固的家庭,有了牢固的家庭,孩子才会有一个正常、良好的成长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