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2024-11-02 16:26:0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新学期的课堂上,当我提出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时,他们一脸茫然,无动于衷;当我邀请同学们到黑板上板演展示时,他们也面面相觑,毫无反应。面对学生的表现,我深感困惑。考虑到乡镇学生的家庭重视程度、教学资源分配以及教研力度相对薄弱等多方面因素,我意识到乡镇学生与县城学生相比,在基础水平、视野见识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
面对学生们的这种反应,我颇感失落,甚至质疑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他们。我不断反思: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转机出现在10月18日下午,县教师发展中心苏主任到我校开展了关于目标导向教学的讲座。他提出的“合作学习”“小老师培养”和“课堂时间管理”等策略,为我指明了方向,也坚定了我改变课堂的决心。结合苏主任的讲座内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与学生们在摸索中共同成长,逐步探索适合乡镇学生的教学方法。
一、构建学习小组,激发互助主动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尝试将班级学生分成每6人左右的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设有两个小组长,成员由各个层次的学生构成。小组合作学习旨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我要学、我乐学、互相学”的主动学习局面。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加法》这一课时,我设计了问题串:自学教材25-27页,完成以下问题(先独立思考3分钟,然后小组合作5分钟):1.加入有理数概念后,你认为有理数加法会出现哪些情况?2.针对以上几种情况,你能通过画图来理解吗?3.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小组长根据同伴的基础水平分配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体会成就感。在此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兵带兵、兵教兵”,促进共同提升
针对乡镇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计算能力不过关的问题,我采用了“兵带兵、兵教兵”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以优辅弱,不仅能让优生得到巩固,还能让学困生得到及时的帮助,实现互补互促、共同提高。
在计算课上,我只用10分钟进行新授,剩下的时间全部交给学生。1.下达任务并设置闹钟,让学生在时间的驱动下提高学习效率;2.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学生举手示意,我现场批改辅导,满分者则充当小老师,辅导其他学生完成任务;3.时间结束后,由板演的学生讲解解题思路,其他学生可以质疑或补充。无论学生做得好与否,我都会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老师的肯定和同学们的关注。经过几节课的适应,学生们逐渐喜欢上了这种课堂模式,甚至每节课都抢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建立小组积分制,增强学习竞争意识
为了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我建立了小组积分制度。这一制度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发言和汇报。不甘人后的中学生特点使得学生们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意识。为了展示自己,也为了让自己小组和个人得到更高的积分,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出来进行板演,包括中下层的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们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于小组积分,我将每两个月统计一次,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练习检测情况等都会进行量化考核。最终得分高的学生将获得相应的奖励,如“带表扬信回家”、“微信群公开表扬”、“免作业卡”、“小零食”和“文具”等。通过这些奖励,希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经过近两周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学生们逐渐喜欢上了这种课堂模式。他们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还在课后主动查阅资料、思考问题。我私下问学生是否喜欢这样的课堂,他们竟然不约而同地回答:“喜欢!”基础薄弱的学生说:“老师,您的课很好玩,很有趣。”基础好的学生则说:“您的课不枯燥,可以让我们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让我辅导同学,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学生们的正向反馈以及作业质量的逐步提升,让我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我相信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总之,万事开头难。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勇于面对困难、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就一定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课堂,由他们做主。我深信,久而久之,我们的课堂就可以达到学生爱学、乐学的目标,进而稳步提高学习质量。
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