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出轨叫“戴绿帽”?

(2024-05-29 17:24:19)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为什么出轨叫“戴绿帽”?

如果有人送你一顶绿色的帽子,你一定会非常生气,恨不得甩到他脸上。

众所周知,戴绿帽,就是爱人出轨的意思,带有羞辱的含义。

为什么出轨叫“戴绿帽”?

不叫蓝帽?
不叫红帽?
或者黄帽子?

且听我慢慢道来。



《说文解字》:“绿,帛青黄色也。”

绿色是指青中带黄的颜色。

古时,人们把颜色谱系分为正色和间色两种。

正色指青、赤、黄、白、黑五种纯正的颜色。间色则视为不纯正的杂色。

古人非常看重颜色的寓意。

绿色,和青色同属,在颜色中,被视为低贱的色。

正色和间色是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

《礼记》中记载: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

在衣服上,古人认为上下有别,上尊下卑。

帽子为黑色或红色等,上衣黄色,下衣绿色是正常的,相反则不正常。

诗经中,有一首诗名《绿衣》,其中有这样两句: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宋代大儒朱熹认为,这是卫庄公的夫人庄姜所作。

庄姜是卫庄公的正妻,可是,卫庄公宠爱妾室,冷落庄姜。

所以,庄姜在诗中说“绿衣黄里”,“绿衣黄裳”。

在古时,外比里显要,上比下尊贵。

黄色比绿色尊贵,却被放在里面,却被作为下衣。

庄姜以此诗讽刺庄公让贱妾尊贵,让正室幽微。

作为人来说,头首为尊,不可戴绿色。




第一个戴绿帽子的人,叫董偃。

董偃是西汉馆陶公主的情夫。

馆陶公主刘嫖,是汉文帝和窦皇后的女儿,汉武帝的姑姑。

汉武帝继位为帝,馆陶公主有大功。

汉武帝继位后,封馆陶公主为大长公主,称窦太主,并娶了她的女儿阿娇为皇后。

馆陶公主权势正盛,很多人上赶着巴结她。

董偃面容俊美,馆陶公主收在府中,后来,成为她的男宠,备受宠遇。

沾了公主的光,董偃与王公贵族结交,名扬长安城,人称“董君”。

窦太主养男宠,总归是件上不得台面的事,还弄得全城皆知。

汉武帝也知道了。

这一天,汉武帝来到窦太主府邸,点名要见董偃。

董君绿帻傅韝,随主前,伏殿下。——《汉书·传·东方朔传》

绿帻[zé]:绿色的头巾。

颜师古注曰:绿帻,贱人之服也。

董偃穿着厨房仆役的衣服,头上戴绿头巾,进来拜见汉武帝。

如此装束,有自明身份低下之意。

汉武帝没有怪罪,赐了董偃衣、冠,让他上殿,表示对他的认可。


唐代时,官服以服色分尊卑。

《唐会要》规定,官服分为紫、绯、绿、青四色。

三品官以上服紫色,四至五品服绯色,六至七品服绿色,八至九品穿青色。

绿青色,是最末等的颜色,下级官员才穿的服色。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郡司马,官列九品。

所以,他在《琵琶行》中说:江州司马青衫湿。

北宋灭了南唐,李后主与群臣北上,不论官阶品级,命令他们一律穿绿服,与宋朝官员区别开来,其中的轻蔑侮辱不言而喻。

绿色,作为一种低贱颜色,是一种共识。

李白: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明代陆师道说:黄衫少年子,绿帻侯家奴。

官方、民间都以戴绿头巾为耻。

唐代封演所著的《封氏闻见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李封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随所犯轻重, 以日数为等级,日满乃释。吴人著此服,出入州乡,以为大耻。——《封氏闻见录》



李封为延陵令,小吏们犯了错,不打板子,只让他们裹上绿色的头巾,意为侮辱,以示惩戒。

根据犯错的严重程度来决定佩戴时间,佩戴时日满了之后,才可以摘下来。

戴着绿头巾,出入往来,看到的人,都以为耻。




绿帽子第一次寓意出轨,是在元朝。

元朝时,《元典章》规定:“娼妓各分等第,穿着紫皂衫子,戴着冠儿,娼妓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

妓女穿紫衫,在妓院工作的男子或者妓女的男性亲属,都要裹青头巾,以示与普通人分别。

娼妓的丈夫要戴绿帽子成了常例。

后来,民间将妻子有外遇,称为“戴绿头巾”。

明朝延续了元朝的传统。

洪武三年,《明史·舆服志》规定:“教坊司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人服。”

伶人和娼妓职业较相似,因此规定都用绿头巾来区别。

在街上,人们看到戴绿帽子的人,便知道他家有人从事青楼营生。

而后,“戴绿帽”成为妻子卖淫或妻子出轨的俗称。

在当时,就有人用“绿帽子”骂人了。

明代《七修类稿》中记载:“今吴人骂人妻有淫行者,曰绿头巾。”

渐渐的,人们不戴头巾了,帽子盛行,人们就把妻子不贞的男人称为“戴绿帽子”。




绿帽子,其实是中国人含蓄思维的一种表现。

比如:
出恭,表示上厕所。
死的说法就更多了,羽化、归天、涅槃、见背、不禄、仙游。

但不论怎么用文雅的说辞,意思也无法改变。

在传播中,“戴绿帽”就成了一句极伤人的骂人话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