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母亲:两种身份,一个教会我“柔软”,一个教会我“欣赏”

(2024-05-14 11:43:25)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教师母亲:两种身份,一个教会我“柔软”,一个教会我“欣赏”
 陈典 



15年,看着刚刚蹒跚走步的女儿——“愿你慢慢成长”;
22年,看着刚刚进入育才中学的孩子们——“愿你们慢慢成长”。
两重身份的交织,让我存在的虚空日渐填满,在生命的饱和中去探寻另一群生命层层开放的神秘与欣喜。


痛苦,且并快乐

“呜——”女儿几乎是边哭边扑向日夜陪伴在身边的婆婆。那一刻的逃离后,我才细数,原来我已经有一个月左右没和女儿亲近地玩耍了。
2022年开学的第一个月,我像一只永不停息的陀螺一样,围绕着每一个孩子每一场活动旋转。初进初中部,原以为有过教学经验的我能很快胜任新的工作。但当工作摆在眼前时,才发现这是截然不同的工作节奏、教学节奏,胜券在握的我顿时茫然无措。熟悉学生,熬夜备课,反思教学,参与学生活动......每天奔波于各种教育教学事务中,我渐渐想不起还有一重新身份:母亲。
天气渐凉,白昼渐短,我在女儿熟睡时离家,在星夜渐沉时归来。就着家里玄关处撑着的一盏孤灯,沙发上母亲唤一声“回来了”,便开始与我分享女儿今天的点滴。我知道是母亲怕我工作向前冲时还带着对女儿的愧疚感。在那些“道听途说”里,我用想象力填补了缺席的那一份成长。
“最近有一个活动,需要撰写方案。”
“你怎么作业又不交?”
“老师,我们幺儿小学成绩很好,为什么初中下滑得厉害?”
“羊妹最近睡觉的时候总是张嘴巴睡,还打呼噜,什么原因呢?”
“羊妹身上长了些小疙瘩,她总是在挠,怎么办?”
“羊妹今天白天有点发烧,晚上得留意。”
......
一面是刚入新环境的老师,一面是孩子刚上学的妈妈。
焦虑与不安中,崩溃与重建中,我努力去平衡。
但好在,生活总有一分甜,冲淡剩下的九分苦。
“这次你们班发挥得真好!”
“我的老师会在我没考好时打电话帮我分析问题,给我安慰和力量。”
“羊妹今天考试得了全班第一名!”
“羊妹今天成了升旗仪式主持人!”
在两种身份带来的困境中,我跌撞前行。
在两种身份带来的收获中,我细嗅馨香。


柔软,且更浩瀚



在学校,我是几十个孩子的“妈妈”;在家里,我是自己孩子的妈妈。

两种身份的冲突磨合,也让我开始思考这两种身份之于我的意义。

从小区门口到楼下,10分钟的路,女儿却总是走得很“长”。她常被路边各种各样的事物吸引:或许是一只蝴蝶,或许是今天刚冒出的一朵花,或许是恰巧从天上飞过的飞机,或许是一群正在搬家的蚂蚁......我下意识地催促她:“快走”!当她恋恋不舍与这“花花世界”说再见时,我的悔意就涌上心头。小小的她,该对这个世界多好奇呢?她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的时候,我可不可以等一等呢?那以后,我开始蹲下来,这段路,那条道,陪她一起,从她的视角凝视这个世界。

慢慢地,我也好像变得柔软多了。

于是,以前很多无法理解的事情,也好像开始有了答案。“老师,我们幺儿太喜欢看手机视频了”“老师,他太喜欢玩儿游戏了”“他太喜欢打篮球了”......这些,不也正是十几岁的孩子们,认识和探索这个多彩世界的方式吗?既然一味的纠正,是拉远两颗心的距离,不如和他们站在一起,用他们的视角,去感受这多元的世界。

渐渐,我发现,班里的调皮大王原来篮球打得那么好;

渐渐,我发现,爱打瞌睡的妹妹原来跳舞跳得那么好;

渐渐,我发现,性格内向的孩子原来动手能力那么强;

渐渐,......

我的心,在柔软的同时,好像变得更加浩瀚。原来那些灰蒙蒙的星星,当我带上水桶和抹布去擦亮时,是那么的耀眼。

我也开始为自己的孩子喝彩:从平衡车上摔下过一次的她再站起来,我会投以鼓励的目光;跟着我害羞地说出了一个英语单词的她,我会投以肯定的目光;倔强的要自己背诵“蜀道难”而不要我提示的她,我会投以赞赏的目光......

妈妈,教会我“柔软”;老师,教会我“欣赏”。

两种身份,一个目的:愿你慢慢成长。



会爱,且更慧爱

“她最近总是不好好吃饭!”

“她在凳子上坐不住,会不会专注力出了问题?”

“陈老师,他就是磨磨蹭蹭很晚才回家,我都要急死了!”

“陈老师,一到考试他就紧张,落笔就出问题,可咋个办哟?”

一面是我偶尔的观察女儿带来的困惑,一面是手机上层出不穷的家长提问。从家里到学校,我无限次做着灭火员的工作。为避免火星子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我总是安抚好女儿的情绪,又赶紧给家人带去情绪价值;在与孩子谈完心后,更是与父母建立起盟友关系。我想,用爱铸就的养育与教育的底色,怎么,也是最美的颜色吧。

如果说有刹那间我顿悟了:事后灭火远不及防患未然。那一定是带着愧疚感和探知欲翻阅丛书时带来的灵感。看见,是建立美好亲子关系的起点。

当我带着“爱”的旗子给女儿带去我所谓的养育时,好像忽略了她内心的真正的需求。当我真正去品尝她的食物时,才发现女儿的味蕾原来早已不被满足。当我坐到她的凳子上时,才发现原来那么多触手可及书籍玩物“诱惑”着她。原来,我曾经“蹲下来”的凝视世界,只做到了一半。剩下的另一半是体会她的体会,感受她的感受。

当我带着“爱”的旗子给学生和家长带去我所谓的教育时,好像只是结果导向,却忽略了过程与源头。当我真正走进他的家,才知道他只是从一个学习域到另一个学习域,“家”的温度好像只是“渴望”;当我真正走进他的心,才发现他承托着一家三代人的嘱托,考试是一张家庭氛围晴雨表。原来,我曾经的“家校共育”,只做到了一半,那就是与盟友“育”孩子。剩下的另一半是与我的学生一起“育”盟友。

妈妈的身份让我明白:教育的起点和终点其实是“会爱”。

老师的身份让我明白:教育的专业和责任其实是“慧爱”。



是妈妈,也是老师。

是妈妈,更是老师。

感谢我的孩子,感谢我的孩子们,引领着我穿过存在的虚空,去探寻与期待一场又一场生命的奇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