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坚持中享受,在享受中坚持,七个微行动点燃教师成长引擎

(2024-04-19 10:41:12)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在坚持中享受,在享受中坚持,七个微行动点燃教师成长引擎 
张家海 

从一名新入职的教师成长为一名资深教师,这一路上在获得专业发展的同时必然也会经历成长的困惑。有的老师尽管在教学质量、教科研成绩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却感觉自己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忙、越走越盲、越走越茫。如何应对从教之路上的三“mang”问题,在教育寻光的路上不断前进?这位从教近30年的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一些教师在执教数年后仍面临的忙碌、盲目、茫然的“三mang”问题,作为基层学校教师,我深有同感。



1995年8月,我踏入了今天供职的这所学校的大门,一路走来,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但也收获了成长与荣誉。靠的是什么?在坚持中的享受,在享受中的坚持。具体来说,就是七个“不停”的微行动。



不停地观察,是教师成长的第一步。教育如同一门精妙的观察艺术,要求我们具备教育学眼光,需要我们用心探寻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去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真正俯下身子,用心去看、去听、去感受,才能发现教育的无限可能,才能找到最贴合孩子心灵的教育方式。观察,不仅是了解孩子的基础,更是教育创新的源泉。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我们才能在教育之路上笃定前行,不再迷茫。



不停地感悟,是教师成长的内驱力。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是对独特个体的独特关注,需要我们持续思考和感悟。感悟,让我们能够突破经验的桎梏,不断探索教育的本质;感悟,让我们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感悟,更让我们能够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不停地读书,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书籍是我们获取新知、开阔视野的重要媒介。作为“教书人”,我们理应做“读书人”,珍惜每一本好书,用心去阅读、品味和领悟。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想得更深;读书可以丰富文化底蕴,改变教育教学的话语体系,以博学多才赢得学生的深情厚爱;读书可以让我们汲取前人的智慧,为教育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不停地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基石。优秀教师是“做”出来的,也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具体来讲,所谓“做”是指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将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生产力”,实现“育人”与“育分”的有机结合,真正理解教书育人的真谛。实践,让我们在“要成绩”和“要成长”中摸索前行,在“二元对立”挑战中成长;实践,更让我们在享受教育中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不停地写作,是教师成长的见证。写作既是一种思想表达,也是一种思考方式,更是成长历程的重要记录。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将教育实践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形成宝贵的经验;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将思考的成果转化为文字,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智慧和见解;通过写作,我们还可以不断反思自己,持续提升自己。



不停地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对于教师而言,如同镜子般映照出教学的真实模样。每次结束教学,教师都应静下心来,仔细回味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成功的教学案例可以提炼出宝贵的经验,而不足之处则可以成为今后改进的方向。反思,让教师不断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调整育人策略,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这样的反思过程,无疑是教师成长的强大推动力。



不停地总结,是教师成长的关键一步。通过总结,教师可以将日常教学中的点滴感悟和心得汇聚成系统的教育智慧。模糊的教育理念,可以在总结中逐渐清晰;肤浅的教育认识,可以在总结中变得深刻。这样的总结,不仅有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更会为教育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总结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既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也是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重要途径。



七个微行动,不仅是教师成长的七个步骤,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教育的执着追求。七个微行动,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构成了教师成长的完整链条。只要我们平时作出微小努力,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和创新,就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探寻出专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当然,教师成长的过程并非一片坦途,肯定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七年之痒”只是成长道路上必然会遇到的“瓶颈”,教师成长宛如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必然会有无数个“七年之痒”,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努力。我们不能因偶遇荆棘而退缩,也不能因一时的成就而自鸣得意。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成长不应掺杂功利性,不应只为让自身更加光鲜亮丽,要时刻想着如何让学生的未来清晰明朗。教师的成长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倘若我们自己都前路迷茫,那学生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