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校管理,是“管头管脚”,而不是“从头管到脚”

(2024-04-07 09:46:24)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学校管理,是“管头管脚”,而不是“从头管到脚” 
陈黎明 

张校长,这位踏入教育行业未满二十载的青年才俊,今岁伊始便肩负重任,执掌学校之舵。他满腔热忱,矢志为学校的发展倾注心血。然而,现实却如波涛汹涌,困难重重。学校的各项工作似乎总被阴霾笼罩,团队成员频频出错,诸多计划因此受阻。面对此状,张校长心急如焚,遂决定事必躬亲,从策划到执行,无一不细致过问。



起初,学校的工作似乎有所起色,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好景不长,问题便接踵而至。管理团队和教师们的抱怨声此起彼伏,工作热情大减,甚至对部分活动产生抵触情绪。张校长困惑不已,为何自己如此尽心竭力,却换来这般结果?



其实,张校长所踏入的误区,正是许多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新任校长们常犯之错——“从头管到脚”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看似严谨,实则隐患重重。



首先,“从头管到脚”的管理方式无异于束缚团队成员的翅膀。当管理者对每一个细节都过分插手时,团队成员便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决策的空间。他们无需再为如何完成任务而费心,只需按部就班地执行管理者的指令。如此一来,团队成员的学习与成长之路便被阻断,他们的潜力也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这种管理方式无疑会降低团队成员的工作效率。过度的管控让他们感到束缚和不被信任,他们失去了自主权和灵活性,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方法和进度。因此,工作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最后,“从头管到脚”的管理方式还会破坏团队的沟通和协作。当管理者成为唯一的决策者时,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便变得多余。他们无需再相互探讨和碰撞思想,只需听从管理者的安排。如此一来,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便受到严重削弱。



那么,作为管理者,如何避免陷入这一误区呢?答案便是“管头管脚”。



“管头管脚”的管理方式强调的是把握好方向和目标,对关键环节进行有效控制,而不是事无巨细地包揽一切。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管理者要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并将其清晰地传达给全体行政和教职员工。这样,每个团队成员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从而更加有动力和方向感地投入工作。同时,管理者还应关注团队成员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其次,管理者应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把控。在学校管理中,有些环节至关重要,如教学质量、校园安全、后勤保障等。对于这些环节,管理者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确保它们得到有效监控和改进。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定期对关键环节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最后,管理者应避免事无巨细地包揽一切。要相信团队成员的能力和专业素养,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当团队成员遇到问题时,管理者可以提供指导和帮助,但不要直接代替他们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团队成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自信心。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管理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他主张管理者应像弹簧一样,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而在非关键时刻则放手让团队成员去施展才华。他鼓励员工大胆尝试,即使犯错也视为成长的垫脚石。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为华为今日的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也应借鉴这种“管头管脚”的理念。校长应把握好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把控,同时给予管理团队成员足够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不断成长,最终带领学校团队走向成功。



一言以蔽之,“管头管脚”的学校管理方式是一种科学而合理的管理方式。它强调了校长的引导和把关作用,同时注重发挥团队成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学校团队才能高效运转,实现长远发展目标。作为管理者,我们应不断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为学校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