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中小学教育如何突围

(2024-03-20 19:53:05)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聚焦“两会教育观察”: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中小学教育如何突围
写在前面: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9日下午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就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人才培养回答了记者提问。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今天便来结合一下教育部长讲话,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来谈一下中小学教育如何就加快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交出合格“答卷”的话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质生产力人才,成为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小学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起点和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中小学阶段应如何作为,如何“答卷”,如何为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贡献力量呢?

01头脑有“方向”: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部长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要素。通过在基础教育中推进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掌握科学的方法。同时,通过实践的教育和培养,来更好激发中小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要特别提倡‘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在实战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强化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中小学教育阶段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首位。要以优化资源使用效益为先导,不断健全实践教学环节各项政策措施;要以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线,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实践教学模式;要以实验教学和学生创新赛事为依托,推进课程资源知识理论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课程设置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02脚下有“硅步”: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育部长强调:“要在不同学段中实现全过程的人才培养,因此要从打牢基础做起。”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龙头”在高等教育,“基点”却在基础教育。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虽然强调高校人才的创新和实践,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仍是中小学教育阶段的核心任务。

落实双基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必备基础和必要条件,创新能力培养是双基落实过程中的内在追求。中小学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根基,是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落实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关键阶段。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键时期,也是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形成的重要阶段。中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只有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才能为日后的创新活动打下坚实基础。中小学校应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科学、语文等学科基础知识,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阅读、写作、计算、表达等,没有基础夯实,何来万丈高楼?放眼学生观念、能力、素养和创造力的发展过程,从小学时期的意识观念、初中时期的关键能力,到高中时期的核心素养,才能够形成大学时期的专业创造力,才能够构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学段衔接与贯通培养的全方位布局。

03手里有“重拳”:强化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

教育部长强调:“大家都知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自是围绕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等等,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垂直使用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一个重要标志。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国家教材委员会科学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义教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熊璋教授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是教育强国建设的紧迫任务》为主题,介绍了世界数字教育发展趋势、中国数字教育发展战略。他强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时不我待”,要通过人工智能改变学、改变教、改变师生交互、改变教育治理,激发新质生产力。

因此,中小学阶段应加强信息技术教育,让学生掌握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科技工具的基本操作和信息处理技能,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数字素养和技能。同时,注重从真实需求出发,立足人工智能技术企业优势,为信息科技学科注入强劲动能,助力创新数字人才培养,让更多孩子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上面向未来。

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利用在线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例如基于教学平台、授课终端、实验教具一体化的信息科技教育解决方案,搭载各类软硬件设备,帮助老师轻松开好一节信息科技课。在备课环节,提供体系化课程资源,如课件、教学设计、学习单、说课视频、虚拟实验等,帮助老师轻松备课;在授课环节,为老师打造一套信息科技教学评管一体化工具,支持实验教学、项目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等场景,帮助老师轻松课堂管理,高效课堂互动,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课堂教学效果等等。

04心中有“妙招”:完善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

教育部长强调:“我理解,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中,要从发现、选拔、培养和评价全过程中来理解和推进。”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已无法完全适应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中小学阶段应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价。除了考试成绩外,还应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活动参与度、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致力于强大的问题解决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开放的创新思维和持续自我提升的态度等核心素养,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创新人才培养必须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以开放的视角来培养人才,尤其是在儿童成长早期,要适度调整注重效率的目标模式,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体验,驱动儿童、青少年内部创造动机,鼓励人人创造,相信人人创造,支持人人创造,从外部支持和内部激励两方面去促进我国科技类拔尖创新人才的发展。学校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应该形成“创设自由的环境、丰富成长的刺激、激发创造的动机、完善自学的资源”的培养“妙招”。

05肩上有“责任”:加强师德建设和扩优提质

教育部长强调:“教师队伍要扩优提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依靠有爱的温度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教育强国建设,教师队伍是其中必答之题。”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中小学阶段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育行业,为培养新质生产力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有效供给并以此催生“教育新质生产力”,广大中小学教师应该志在成为教育新质生产力的参与者、新质生产力素材与原创性资源的加工者、新质生产力工具创新应用的选择者、学生基于网络混合式学习的引领者。

综上,正因为中小学教育阶段在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惟有通过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便可为新质生产力人才的培养贡献自己的教育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躬耕于教坛,强国自有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