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教育成为一件美好的事

(2024-03-18 11:44:44)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让教育成为一件美好的事

    ——读《教育与美好生活》

                陈 文

读伯特兰·罗素,有三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是他的长寿,他生于1872年,终于1970年,在世98年,几乎跨越了一个世纪;二是他在政治、哲学、经济、教育、文学等多个领域成就斐然,是百年难遇的全才;三是他八十岁才开始文学创作,却于195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罗素曾言:有三个简单的而强烈的热情决定我的一生,即对爱的需求,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人类苦难的难以承受的同情。

阅读《教育与美好生活》,就像是一位长者、智者与你促膝长谈。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教育与美好生活;第二部分为品质教育,第三部分为智力教育。读罢全书,三个观点令人难忘。

一、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理想的人格

罗素对现代教育的冀望,着重体现在人格教育和智力教育。他认为,教育本身只是手段,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理想的人格,理想人格的品质是活力、勇气、敏锐和智力。智力教育是让孩子形成独立判断与思想的关键。自由是罗素推崇的重要教育原则,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通过恐吓、威胁或者热衷于灌输自以为正确的信念去教育孩子,而忽视和牺牲了孩子的未来。学校培养出来的人应该精力充沛、坚忍不拔、身强力壮,具有某些不可动摇的信念,高度正直并且坚信自己肩负天下大任。

他指出,教育应该培养人求真理的愿望,而不是相信某种特殊的信条就是真理。他主张教育方法应“减少很快的讲授而多事于讨论,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使他们受到鼓励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多地尝试使教育的内容能使学生感到一些兴趣”。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不应当要求教师发表千篇一律的意见,而且要尽可能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教师各抒己见是健全的教育所必不可少的”。他认为教育不应该是使人轻信的教育。他指出,这样的教育,“经过一个时期很快就会引导到思想的腐朽”。

二、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无法替代

罗素认为,每个孩子都喜欢表扬,讨厌责备。通常,渴望好评是人一生都会保有的主要动机之一,它对于激发善行和遏制贪婪是很有价值的。如果我们能更加明智地赞美他人,它就可能更具价值。教育在于培养天性,而不是压制天性。对大部分天性来说,需要某种技能才能得到满足。教育的秘诀就是给孩子提供可以引导他有效发挥天性的那些技能。他提醒家长,当梦想是一种动力时,它们就是实现人类理想重要目标的工具。扼杀童年时代的想象无异于让孩子变成现实的奴隶,像是被牢牢拴在地球上的生物,因此不可能创造出天堂。而强行对孩子灌输道德观念是无用的。唯一的效果就是引起孩子的厌烦,以及到了这些观念本可以形成有力影响的年龄,他们却毫无触动。现实生活中,得到明智和友善对待的孩子,眼睛里充满坦诚,即使与陌生人在一起也不会缩手缩脚;受到无休止的挑剔和严斥的孩子,则总是害怕遭到责骂,在以自然的方式行事时,他都担心违反了某条规矩。我们可以看到,通情达理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是通情达理的。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慈爱,而不只是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孩子会对此心存感激。这种慈爱是暖心的爱,即看到孩子在身边,看到他们的一举一动就真心欣喜。

罗素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孩子从很小的时候,他们就被引导怀着爱心去观察生命的发展过程,从而感受生命的价值;如果他们习得了各种建设性技能,如果有人能使他们忧虑地领悟到,一项苦心孤诣多年打造的成果可以多么轻易地被毁于一旦——如果所有这些构成他们早年道德教育的一部分,他们就不会那么随意地破坏别人费心创造或爱护的东西。如果一个社会的男性和女性,拥有教育所能培养出的最高程度的活力、勇气、敏锐和智力,那这个社会将与迄今存在过的所有社会都截然不同,很少有人会不幸福。

三、让学生主动学习是一件美好的事

罗素认为,教育的驱动力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愿望,而不是教师的权威。只要有可能,就应该让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这是使教育成为一种幸福美好之事而不是折磨的秘诀之一。每个正常的孩子都有自发学习的意愿,就像他们努力学习走路和说话时一样,这种意愿才应该是教育的驱动力。

智力的天然基础是好奇心。恰如其分的好奇心是由对知识的真正热爱激发的。教育应该产生的,既不是对怀疑主义的默认,也不是对教条的默认。它应该产生的是一种信念:在一定程度上,知识是可以获得的,虽然可能要克服一些困难;任何时候,大部分被认为是知识的东西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错误,但这些错误可以通过细心和勤奋来加以纠正。知识的传授应当是出于智力发展的目的,而不是为了证明某个道德或政治结论。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学的目的应该部分是为了满足他的好奇心,部分是给予他所需的技能,以便他可以设法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学的目的也应该是激发某种能带来丰硕成果的好奇心。但即使学生好奇的东西在学校课程之外,也绝不能打击这种好奇心。

罗素指出,对孩子进行抽象的道德教育是一种愚蠢的做法,只会浪费时间;所有的教诲都必须是具体的,并且要出于当时实际情况的需要。而恰当的教育使人可以合乎本性地生活,但这种本性是经过训练和培养的,而不是那种纯粹自然获得的未形成的原始冲动。天性的杰出塑造者是技能,能提供某些特定满足感的技能。给予一个人合适的技能,他会变成有德行的人,给予他错误的技能或者不给予任何技能,他将会变成邪恶的人。

赞扬和责备对幼儿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奖励和惩罚形式。第一,赞扬和责备都不能采取对比的方式。不应该告知孩子他比某个孩子做得好,或者说某个孩子从不淘气:前者会产生轻蔑,后者会产生仇恨。第二,对孩子的责备应该远远少于对孩子的赞扬;它应该是一种明确的惩罚,以应对某些意外的行为失当。第三,凡是孩子理所当然做的事,都不应该给予赞扬。教育与其他人类事务一样,进步的唯一途径是用爱来驾驭科学。没有科学,爱是无力的;没有爱,科学是破坏性的。教育必须有爱激发,又必须以培养孩子的爱心为目标。

今天,我们的教育太卷了,家长、老师和学生孜孜以求的东西,离教育的初衷渐行渐远。如何让教育回归本质,让它真正成为每个人的人生之路上幸福、美好的经历,恐怕我们还要走很长的路,下很大的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