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造高效课堂

(2024-03-14 09:09:12)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打造高效课堂必须落实的 几个课堂常规
赵鹏 
      学校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策略,积极构建高效课堂。笔者认为,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抓好几个课堂常规,今天以小说《孔乙己》为例,来谈谈课堂的几个基本常规如何更好地落实。

      1.必须进行集体备课课 。大家都知道集备的重要性,笔者所在的学校集备活动能做到定时间、定地点,能做到教学进度统一,作业布置统一,但真正做到“一课一研”的备课组却不多。每人一课,集备前提前进行个人备课,集备时进行说课,其他成员相互补充,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课堂流程、有效的作业等。对于需要处理的“困惑”点,还要反复推敲研究,找到突破的办法。比如《孔乙己》中如何理解孔乙己是唯一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如何理解文中的小伙计这个角色,都需要交流研讨。就任课教师而言,借助教师用书,这样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我们理解了,设计什么样的问题和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才是关键。所以通过集体设计、研究、讨论,形成备课组集体智慧。

      2.必须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形成适合本班级学生的教学设计。同时,在教学设计时,要按照新课标要求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注重情境化教学;注重大单元设计;努力做到先学后教;科学设计驱动课堂的问题;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思维性,努力做到因此施教,分类施教。《孔乙己》是鲁迅的一篇小说,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有关小说的文体知识需要学生掌握,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需要再次让学生积累。在集备的基础上,我又进行了重新的教学设计,提前一天让学生查找小说的文体知识和鲁迅的相关文学常识,上课时通过竞赛答题的方式,让学生抢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用好课前3分钟。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到教室,督查学生候课情况。提前安排学生做好两个准备:一是工具准备——课本、课堂笔记、同步或智慧学习、双色或多色笔;二是内容准备——2分钟交流预习情况,组长组织。候课时,要走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情况,接受学生的各类询问,主动问学生的预习情况,真正了解课前的学情。

      4.注重上课的仪式感。要有师生的互相问好,学生起立说“老师好”的时候,站姿要端正,声音要洪亮。同时,整顿课堂秩序,不允许学生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收心,尽快从课间的兴奋状态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下课后要有道别语。

     5.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有自己教学的一套方法。一个学校,同一年级同一学科最好采用一致的方法,既考虑到了校情学情,也能确保进度和作业的一致。学习《孔乙己》,我采用目标导学法。目标导学一,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我知道;目标导学二,小说情节我能理;目标导学三,人物形象我理解;目标导学四,小说主题我能悟。

      6.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调实施分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对学、合学、领学等不同的学习方式,改变被动学习的毛病,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

      7. 以问题设计驱动教学。问题的设计,不能浅层化,不要仅仅提问书上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要增加思考性问题、开放式问题。比如,理解人物形象时,我设了两个问题:一是,有人评价鲁迅在塑造笔下的人物时,总是“哀其不幸,怒其争”,请结合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加以分析;二是,有人说杀死孔乙己的是丁举人,还有人说是酒店老板,是喝酒的人,等等,你觉得呢?

      8. 教师指令性语言要简洁完整规范。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一次次指令下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的指令性语言务必科学合理。发出重要性指令时,要加重语气,清晰干净,一次性完整表达布置的问题、要求、方法,切忌学生在安静思考时不停的补充解释。

      9.要培养学生严谨规范口头回答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做到:敢于表达,有勇气在公共场所起立表达;主动表达,不需要教师点名的情况下主动站立回答;大声表达,以洪亮声音,确保一定范围内的师生听清楚;系统化表达,避免碎片化,形成完整的对一个问题的系统分析;逻辑性表达,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表达没有漏洞,不绝对化;规范性表达,运用学科术语,按照作答要求和程序,严谨作答;简洁性表达,不说废话,不重复表达,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一课一得即为有效教学
 赵鹏 
      今天,学习《安塞腰鼓》,上课却与我的教学设计不同。

     我提前布置了预习任务:1.阅读《同步学习》中的“知识链接”,收集整理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资料;2.在扫除障碍的基础的,朗读课文。上课的时候,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但进行到朗读环节,出现了一点小状况。找了两名学生朗读课文,都不太理想。声音低,无感情,无气势,未能展现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刚健雄浑的特点。听了一遍录音示范读,效果也不是太好,我又示范了其中几段,也许没听过这种朗读形式,我读的时候,学生不住地笑。看来学生对这种感情充沛的文章还不知道如何去读。

      这是一篇适合朗读的文章,大声朗读几遍,自然能感受到其中强烈的生命律动。 

      既然读的不理想,那就读吧!

    “听、说、读、写”本就是语文学科着力训练的能力,这节课就主要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于是我及时调整了教学设计,将本应该赏析语言特点的环节,改为朗读品味语言特点。如果只是让学生反复读,学生容易疲惫,甚至反感。必须要让朗读训练富有变化。

      于是我采用了如下策略:

     1.听读。听录音示范读,边听边跟读。进行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好的朗诵”有一个形象的感受,通过听读跟读,知道“好的朗读”该如何读。

      针对“宏伟的场面”,我还做了以下点拨:本段描写安塞腰鼓表演开始时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赞颂了那股喷涌而出的、不可扼制的生命力。因此,“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三个短句要读得简洁有力,重音要落在“发”“忘”“没”三个字上。“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组排比句表现腰鼓场面的火烈、豪放、动力十足,要用急促的、富有跳跃性的节奏语气来读。最后,“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这几句要读出对腰鼓场面,对人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三个“多么”要读得深情,“壮阔、豪放、火烈”三个词语要读的重一些。

      2.展读。选取其中一个片段组内展示读。学生读的怎么样,是否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读到什么程度,都需要展示出来才能了解。有效的课堂应该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的课堂;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朗读才是有效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展示朗读,课上的时间又是有限的。所以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形式。我觉得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展示是最好的形式。我提出了以下要求:从“宏伟的场面、雄壮的响声、击鼓的后生、奇丽的舞姿”四个场景中选取一个进行朗读训练。组长组织,组内的每位成员必须参与训练,形式自由确定,可以是齐读,可以是轮读,也可以是多种形式交错运用。经过小组的十分钟左右的训练,磨合,排练,然后进行了展读。

      本打算找几个小组展读,但每一个小组都在跃跃欲试,最终让每一个小组都进行了展读。展读中我还让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还有选读这一部分的小组,及时调整改进。

      下课的铃声响了,每一个小组都得到了充分展读,读的效果很好,已超乎我的预期!

      课后,我又进行了反思:教师虽进行了朗读方面的指导,因为时间限制,但基本上还是以学生自主练习朗读为主。一节课,让学生训练了一个能力,这就是所谓的“一课一得”吧!一课能有一得就是有效的教学。

     我想,接下来我还要进行第三个读——品读,让学生在品味本文语言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朗读训练。

    (作者刘成章极力铺陈,写得汪洋恣肆,慷慨激昂。文章语言很有特点,句式丰富多彩,短句急促有力,长句酣畅淋漓,句式的使用紧密配合氛围的变化;大量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让充满激情的语言相互碰撞、应和,汇成一股排山倒海之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