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活动“花样”不断,让孩子在“悦”读中与书香撞个满怀!
(2024-02-26 17:18:4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读书活动“花样”不断,让孩子在“悦”读中与书香撞个满怀!
春来正逢读书时!为了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许多学校和老师们运用各种方法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有的学校开展全员全科整本书阅读,构建新型学校阅读文化生态;有的学校巧用互联网平台,打造读书小主播,制作有声书;有的老师在假期里开展线上共读活动……读书活动“花样”不断,一起来看看吧——
全员全科整本书阅读
建构学校阅读大场景
阅读是滋养学生性灵的重要途径。然而,很多学校开展的阅读活动存在阅读氛围不浓、阅读解题化、阅读碎片化浅表化等问题。重庆市第一中学校从2015年开始,在全校实施全员全科整本书阅读,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一、全员阅读,营造整体阅读氛围
“全员”指整本书阅读的参与者是与学校相关的全体成员,包括学生、教师、职工、学校管理者以及家长等。“全员”强调与教育场景相关人员的全体参与,使学生沉浸在阅读风气中,从而进行阅读并爱上阅读。
通过“学校统筹—教研组共建—备课组协同—家委会配合—比赛指向—学生参与—社团建设—图书馆联动”,多方协同推进全员阅读。在学校领导、干部、教职员工中开展图书漂流、每月图书推荐、书院文化沙龙等活动。强化家校社阅读共建,常态开展“家庭阅读分享会”“家长学校”“家校书单”“亲子阅读释疑”“亲子剧本展演”等活动。丰富学生书香活动,定期举办摘抄展览;定期举办人文知识大赛、征文比赛等;落实诗词吟诵计划,为学生颁发吟诵结业证;每年评选读书好苗子,树立读书典型。
书院沙龙读书活动
二、全科阅读,促进学科联动融通
“全科”指阅读者所读的整本书涉及中学各个学科,强调阅读的面要广泛,突出通识教育,培养“全人”。
我们召集动员所有学科负责人,首先推荐各个学科的阅读篇目,向全校师生推广;然后通过学科阅读的联合教研,寻找不同学科阅读的共性和特性,建构基于阅读通识和学科个性的全学科阅读指导体系,推动阅读的全学科覆盖和全链条衔接。我们既强调学科内的整合,也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推进各学科大教学的发展与融合。我们倡导打通学科壁垒,促进学科阅读融通,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本学科走向跨学科,实现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
整本书阅读文创展示
三、整本书阅读,强化深度高阶思维
整本书阅读对书的强调至少包括三点:一是整,是系统的阅读;二是量,是文字量较大的阅读;三是质,是对好书的阅读。其目标是要强化学生的高阶思维和深度阅读。
整本书阅读需要大量的时间,需要科学的方法,相对于课堂短篇目的阅读,更依赖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整体学习能力的养成。在操作上,首先是提供学生阅读的时间,包括校内阅读主题活动、专题阅读课、每日阅读时间,校外作业布置中对于阅读的专项要求等等。然后是提供专业的教学指导和过程监督,指导学生阅读的书目、阅读的方法,并通过检查批注、撰写心得、展示展演、主题交流等方式,督促学生的阅读进程,促进学生终身阅读习惯的养成。最后是创新评价手段,学校各学科组研究评价手段,制定量表,以评促读,不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最美校园书屋
四、全员全科整本书阅读,构建新型学校阅读文化生态
全员全科整本书阅读,其最终目标是构建新型学校阅读文化生态。生态,意味着不能以静态单一的方式去思考阅读的方式和形态。有了文化,师生阅读就会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有了阅读自觉,真正的教育才得以实现。
我校以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营造学生阅读的自觉氛围,建构新型学校阅读文化生态,通过文化营造实现书香润心,通过阅读反思实现阅读启智,在全员阅读中厚植学生德育之根,在全科阅读中凝铸学生发展之魂。
(作者周鹊虹,系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副校长,中学正高级教师)
巧用互联网,开启e阅读
阅读最好的输出方式是交流与分享。互联网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分享阅读体验的平台。
一、巧借媒体平台,打造读书小主播
互联网时代催生出许多新兴行业,网络主播就是其中之一。乘这一“时尚”之风,自2022年6月起,以“孟晋初心”为主播名,二师附小的学生已陆续在酷狗音乐等媒体平台建立专辑“孩子眼中的书”,目前已发布574个作品。这里既有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的阅读分享,也有班级共读一本书的思维碰撞。稚嫩的声音传达出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流露出对人物命运的关切,传递出“以文化人”的正能量。
寒假,读书活动结合各年级“快乐读书吧”的内容展开,一年级的童谣,二年级的童趣故事,三年级的寓言故事,四年级的科普书籍,五年级的古典名著,六年级的世界名著,学生用声音记录阅读感悟,并通过网络传播开来。1000万的播放量、202万人次的收听,足见这一新型读书方式的魅力。
二、公众号分享,开启小组共读之路
让阅读在孩子生活中持续发力,需要合作的力量,需要舞台的搭建。根据孩子们阅读能力的不同,按照一本书的章节数,组建能力异质小组,一个小组承担一个章节,每天在“孟宇杰小学语文工作室”公众号平台进行分享。
对于每一个章节的内容,由小组长作为分享同学在微信群内以视频形式进行分享,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推荐该篇内容,引起大家兴趣;另一方面提出两个帮助大家阅读的问题。第一个问题针对书中细节,目的是检查大家是否真实阅读。第二个问题或从题目入手,问出文章主旨;或从词句着眼,问出文字内涵;或从语段推敲,问出深层含义;或从写法聚焦,问出表达奥秘;或从情节深挖,问出内外关联,目的是帮助大家走向深度阅读。组员作为应答同学在阅读完该篇内容后,完成分享同学的提问,并提出自己阅读后觉得有价值的问题,填写应答表。
一组牵头、一问多答、一期期分享,借助公众号发布,孩子们啃完了一本本大部头书籍。
三、二维码制作,创编有声有色文字书
结合六年级“有目的地阅读”,二师附小的孩子们围绕“制作‘我爱故宫’班级图书”这一核心任务,开展“我眼中的故宫”主题阅读。
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按照学生对故宫感兴趣的内容,成立九个线上学习小组。为了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展示资料的能力,线上进行二维码制作的授课,让音频、视频在纸质书中完美展现。为了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将每一小组组员撰写的文档调为线上多人编辑模式,从内容、图片、排版多方面修订,最终《嗨,故宫》班级图书问世。
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掌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应用资料的基本方法,以及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就会呈现一个个融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为一体的精彩讲解(图七)。整本书从封面到目录到内容完全由学生协作完成(图八)。语文素养发展的同时,带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融入互联网时代,让我们一起“阅”享生活。
我和孩子们的寒假共读挑战
这个寒假,我与孩子们一起制定共读计划。每天早上,我会在微信群里发布阅读任务,引导孩子们带着问题阅读。在此期间,孩子们可以主动参与领读,也可以在群内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师再引导大家解开心中的谜团。一本书共读结束,老师会给每一位参与者发放电子版结业证书。小小的仪式感,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