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快构建完善高水平基础教育评价体系

(2024-01-29 09:19:40)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加快构建完善高水平基础教育评价体系

张辉武(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督导分会副理事长)

[摘 要] 教育评价是教育发展的指挥棒。随着基础教育“三段一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新格局基本确立。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持续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始终坚持质量导向、始终坚持丰富手段、始终坚持全面系统、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始终坚持迭代更新、始终坚持突出重点、始终坚持完善机制、始终坚持科学定位,着力构建完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为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提供牵引和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紧扣建设教育强国目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我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根基,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加快构建完善高水平基础教育评价体系,有效引领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奠基教育强国建设,要加强党对教育评价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重点做到八个“始终坚持”。



始终坚持质量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22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9.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6%,我国基础教育普及水平总体达到世界中上行列。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人口形势的变化,基础教育工作重心已经实现从条件、规模向质量、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转向。要深刻把握基础教育的阶段性特征,把引领促进全面提高质量作为基础教育评价工作的根本价值追求。评价学校的指标,要更多往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质量上走;评价教师的指标,要更多往育人能力、课堂效率上走;评价学生的指标,要更多往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上走,以评价为根本抓手和动力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始终坚持丰富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新时代新征程,要牢牢把握教育数字化的历史大势,充分发挥教育数字化的重要突破口作用,建立完善数字化平台,有效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评价,提高评价工作效率,减少对中小学校和教师的干扰。要积极发挥智能化评价技术的“威力”,努力使评价工作从“容易测量的知识技能”拓展到“不易测量的核心素养”,进一步深化提高评价的效度。要用好数据统计分析,精准研判每一所学校、每一堂课、每一名学生的优势和差距,通过评价促进有针对性改进提高。



始终坚持全面系统





  要进一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点”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孩子的一生成长发展打牢基础,基础教育这个“地基”就一定要口径宽、底盘稳。《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评价体系,促进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培养,努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倾向,是教育评价改革的现实考题,更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要拓宽评价工作场域,强化家校社协同,多方获取评价数据,系统掌握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成长等实际情况,做好数据的统筹整合,使评价成为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系统工程。



始终坚持因地制宜





  要深刻认识基础教育区域、城乡、校际差异大的特点,既要认真落实中央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四个质量评价指南(《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统一规定要求,又要积极探索适宜、特色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工作机制,形成适应需要、各具特点的评价模式。要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强化增值评价,在评价最终水平的同时,也要高度关注、科学评判努力程度、进步程度,让不同层次的区域、学校、学生在评价中都能得到激励、得到鼓舞、得到发展。



始终坚持迭代更新





  教育评价指标在确保科学性有效性的基础上,应根据不同阶段和需求进行适度优化调整。当前,要紧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形势任务,突出“双减”“优质均衡”“扩优提质”“数字化”“协同育人”等重点内容,把这些政策要求及时纳入对区域、学校、教师、学生评价监测的指标体系,引导推动在这些关键领域打基础、下功夫、出成效,促进政策目标实现。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时代对基础教育育人质量提出的新要求,从关注知识性学习转到更多关注学生的价值观、情感以及创新精神、创造思维、批判反思等能力的培养,及时研究、更新、完善基础教育评价指标和工作体系。



始终坚持突出重点



  

  既要有周期性的评价,也要有专项评价,中央部署的教育重点在哪里,专项评价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通过有效的监测评价,为制定政策提供支撑,为促进落实提供动力,为发现问题指出方向。当前,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尽快建立健全科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全面摸清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基本状况,动态监测科学教育工作落实情况并加强国际比较,为不断改进我国科学教育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始终坚持完善机制





  评价仍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要加强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保障,不断完善基础教育评价工作体系。要理顺工作机制,根据基础教育管理权限,进一步明确不同对象、学段的评价工作责任主体,既避免“无人抓”,又避免“多头抓”。要加强队伍建设,组建一支高水平、相对稳定,且具有较高理论素养、专业能力和丰富经验的基础教育评价工作队伍。要形成评价工作闭环,做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指导教师精准分析学情,因材施教;指导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和管理,提升办学治校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指导区域加强统筹保障,优化教育治理,整体提升区域基础教育育人水平。



始终坚持科学定位





  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一环,加快构建完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不是新增或强化行政职能,而是教育治理体系的不断改革优化。要通过一系列质量指标,重在引领,促进区域、学校、教师、学生等自我对照、自我改进、自我提升,强化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提高办学质量。要改变在评价中过于强调评审、甄别和分等次、定级别的做法,更加注重“同题共答”,切实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使评价始终成为有效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