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宁乡2020年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2024-01-16 16:13:39)
标签:

试题

分类: 高一
湖南宁乡2020年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人的生活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在他富于学习的能力。他的行为方式并不固执地受着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所支配。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学的方法是“习”。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因之,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之隔。这是靠了我们人类的一种特别发达的能力,时间中的桥梁——记忆。在动物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有记忆,但是它们的“记忆”是在简单的生理水准上。一个小白老鼠在迷宫里学得了捷径,它所学得的是一套新的生理反应。和人的学习不相同的是它们并不靠一套象征体系的。人固然有很多习惯,在本质上是和小白老鼠走迷宫一般的,但是他却时常多一个象征体系帮他的忙。所谓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词”。我们不断地在学习时说着话,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概念必然是用词来表现的,于是我们靠着词,使我们从特殊走上普遍,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又使我们从当前走到今后,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桥梁。从这方面看去,一个动物和时间的接触,可以说是一条直线的,而人和时间的接触,靠了概念,也就是词,却比一条直线来得复杂。他有能力闭了眼睛置身于“昔日”的情境中,人的“当前”中包含着从“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时间的选择累积。
    在一个依本能而活动的动物不会发生时间上阻隔的问题,他的寿命是一联串的“当前”,谁也不能剪断时间,象是一条水,没有刀割得断。但是在人却不然,人的当前是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累积。如果记忆消失了、遗忘了,我们的“时间”就可说是阻隔了。
人之所以要有记忆,也许并不是因为他的脑子是个自动的摄影箱。人有此能力是事实,人利用此能力,发展此能力,还是因为他“当前”的生活必需有着“过去”所传下来的办法。我曾说人的学习是向一套已有的方式的学习。惟有学会了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这套方式并不是每个人个别的创制,而是社会的遗业。小白老鼠并不向别的老鼠学习,每只老鼠都得自己在具体情境里,从“试验错误”的过程中,得到个别的经验。它们并不能互相传递经验,互相学习,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不但累积了自己的经验,而且可以累积别人的经验。上边所谓那套传下来的办法,就是社会共同的经验的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学习文化。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再论文字下乡》,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人类的学习过程和小白鼠走迷宫本质上是一样的,凭借记忆打破今昔之隔,从而学到一套新的生理反应,找到新捷径,养成新习惯。
B.人类的学习就是积累自己的、别人的乃至社会共同的“过去”,沟通个人和社会的今昔,是“当前”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
C.人类的学习是依靠记忆能力,经过反复磨炼,改造自身那些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适应新方法的过程,就是要打破个人的今昔之隔。
D.人类的学习有别于动物,依靠“词”的帮助,通过时间的选择积累,可以在个别的、片刻的情境中获得普遍的、对于未来的认知。

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我们通过不断地学习,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普通的概念,从而从过去走到当前,从当前走到今后,在和时间的接触中,克服阻隔,延续历史。
B.我们必须不断发展记忆力,累积个人和群体的经验,形成文化,才能维持人类的生存,促进社会的发展,享受当前的生活。
C.动物的学习简单到依靠本能,在具体情境里不断“试错”,得到的仅是片刻的、个别的经验,不能实现积累,不能相互传递。
D.人类依靠独特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发展了学习的能力,保留且互相传递了过去的积累,形成共同经验,构成人类文化赖以维持的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会共同经验的累积就是文化,人类当前的文化是靠记忆保留下来的历史累积。“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说的也是历史的文化价值。
B.每个人的“当前”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也是民族“过去”的投影;认识这一点,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更好地认识我们的时代。
C.所谓时间上的阻隔包含个人的今昔之隔和社会的世代之隔,人靠记忆留住过去,打破时间阻隔;而其他动物因为不存在时间阻隔问题,所以只存在简单记忆。
D.传统经典源于我们民族的共同经验,我们学习传统经典,可以在社会的世代之间构筑桥梁,实现文化的传承。
4.节选的三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联系内容加以分析。(4分)

5.第三段论述了文化。请根据文段内容,给“文化”下一个定义,并概括文化的作用。(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复活的土地
艾青

腐朽的日子
早已沉到河底,
让流水冲洗得
快要不留痕迹了;

河岸上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而从那边的丛林里
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
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呵,
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已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1937年7月6日,沪杭路上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作品开篇语出惊人,腐朽的生活即将结束,表达了对民族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B.“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通过写河岸上欣欣向荣的春景,表达对民族觉醒的乐观态度。
C.“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诗人呼吁播种者及时播种,就是呼吁人民大众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奋起抗争。
D.“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写出了诗人为了民族的奋起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决心。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整首诗的语言是素净的、庄重的,虽然没有用到形容词,但却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震撼心魄的艺术魅力。
B.“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运用比拟的手法,暗示大地即将复活,照应标题。
C.第二节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看到春天到来大地充满生机时的激动与喜悦。
D.“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通过声音的延长,节奏的变化,情感得到释放,增强了抒情效果。

8.如何理解“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这两句诗的含意?(4分)
9.法国散文家蒙田把预兆或预言称为“内心骚动的影像”和“神圣的灵感”,艾青也说“预言是‘照亮灵魂的火花’”。有人说艾青就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本诗以“复活的土地”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B.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C.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D.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泰山,就是所说的东岳,五岳之一,在山东省泰安市。其余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B.阴,山南水北为阴;阳,与“阴”相反。阴阳,古代也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问。
C.乾隆:是清高宗皇帝的年号。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乾隆皇帝的庙号为“高宗”,而开国君主的庙号一般是“祖”。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白居易《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帝京”也是此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清代桐城人姚鼐所写的一篇登临泰山的游记。姚鼐此行是与知府朱孝纯之子朱颖一同登上泰山之顶的。
B.作者按游踪进行描写。他从中谷登山,但是没有到古人所说的天门溪水即东谷去欣赏景色。
C.作者重点描述了日观峰处日出景观,通过对山水、雪雾、日光的描写,勾画出一幅壮丽、幽美的山水画;同时介绍了此处的历史遗迹。
D.本篇游记的写景角度灵活,做到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同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得泰山的景色更加形象生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2)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14.《登泰山记》一文的美,是多方面的。请从写景的“画面美”和写景语言的“凝练美”两方面作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纤云: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
B.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
C.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像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
D.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抒情句子,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16.分析这首词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用“         ,         ”两句,表现了青年一代关心国家大事,以天下为己任的襟怀。
(2)《琵琶行》中用“         ,         ”两句,运用侧面描写,烘托第二次琵琶演奏后万籁俱寂的情形。
(3)“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         ”。  《诗经·静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
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有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       ,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在睡意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
那样的日子不会回来了。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小儿子摘了一把榕树叶子,递到我面前,于是我又一叶一叶卷起来给他吹。那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吗?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        ?       (节选自《故乡的榕树》,有删改;作者:黄河浪,1941年3月生于福建省长乐县,1975年9月定居香港)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设问、通感、拟人      B.设问、排比、拟人
C.比喻、通感、对偶      D.比喻、排比、对偶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嫦娥驾一片白云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唱着甜蜜的摇篮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4月10日,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科研人员联合发布首张人类历史上黑洞照片。黑洞照片是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组织实施获得的。该张黑洞照片,人类第一次看见了位于星系中心的引力怪兽。这个黑洞距地球约5500万光年左右,其质量为太阳的65亿倍。看见黑洞不仅再次证明了爱因斯坦理论的正确性,也为将来揭开与黑洞有关的种种谜底奠定了基础。一张看似简单的黑洞照片,其背后凝聚了科学家们多年的心血。从数据分析到设备建造,再到最终的成图,耗费了全球200多位科学家近两年的时间。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2019年6月11日上午,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在武汉市开幕,来自84个国家和地区的4683框邮票精彩亮相。本届世界邮展不仅首次集中展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发行的1358套邮票,还展出了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馆藏的清代大龙邮票、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圆”邮票、民国“临时中立”大全套、苏维埃邮政邮票等众多珍品邮票。开幕式现场发布了《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纪念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们要了解家乡的人和物,关注家乡的文化和风俗,深入认识家乡,对丰富家乡文化生活提出合理建议,回顾昨天,考察今天,展望明天,寻找情感归宿,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请以“家乡那片最亮的记忆”为题,写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
要求: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夹叙夹议;字数不少于800字。









2020年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语文答案

1.A  
2 B   
3. C  
4.例证法,对比论证,分析说理 
5.定义: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累积的经验。(3分)
构成个人、民族、社会的过去的投影;沟通人与社会生活;架设今昔和社会时代之间的桥梁。
(3分)
6. D(写出了祖国,不是“战斗者”)
7. A(多的是形容词)
8. 诗人勉励自己,(1分)忘记曾经苦难的生活1分。诗人勉励人民大众,1分相分信苦难的生活即将结束,表达了诗人相信光明即将到来的情感1分。(句子表面含意、深层含意+情感,有同学忽略表层含意。)
9. 题目一语双关(或象征点手法),既写出春天万物复苏,又预示民族光明即将到来,意蕴丰富。题目点明主要意象(点手法),诗人由这一意象又塑造了土地上的播种者、诗人和战斗者形象,是他们复活了土地,预言了历史的风云变幻。或“土地”意象贯穿全诗,使诗歌浑然一体。题目采用比拟手法(点手法),将土地拟作有主观意识的生命体,表达生动形象,预言了民族的觉醒、奋起、自救。
10.D(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11.B(阴阳判断相反)
12.A【朱孝纯之子朱颖(子颍),错,应该是:朱孝纯字子颖(子颍)】
13.(8分)
(1)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时,(我)和子颖(子颍或朱孝纯)坐在日观亭上,等着看日出(等着太阳升起来)。(“晦——月底”“与”“坐于日观亭”各1分,句意1分)
(2)这天,我(们)观看途中(路两旁)刻字的石碑(或直说“碑刻”),是从唐(高宗)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久远)的石碑(石刻)都模糊(缺失)了。(“是”“其”“漫失”各1分,句意1分)
14.画面美。作者用文字为我们绘出了一幅优美的登泰山地势图。一是泰山地势图,其二是雪后登山图,其三是泰山日出图。作者用:“极天云一线异色,须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描写出了泰山的雄浑气势和泰山日出的壮美奇景,別有一番风味;其四是泰山景物图。作者先以日观峰为参照物写其周边的名胜古迹,道中石刻,从而表现出泰山的古老风貌和奇特的自然景观。
  语言的凝练之美。全文不足五百字,却包含了很大的信息容量。介绍了泰山,叙说了登山经过,描写了泰山夕照和日出佳景,再现了隆冬时节泰山的壮丽景色,又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赞颂之情。真的是一字一图,字精意工。
15. D(议论句)
16.拟人。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在牛郎、织女相会佳期,彩云都来为他们“弄巧”,流星也来为他们“传恨”,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相会渲染气氛。对比。如“一相逢”与“无数”,“久长”与“朝朝暮暮”,表现了牛郎、织女的忠贞不渝的爱情。比喻。如“柔情似水”,形象地写出了牛郎织女相会时温柔缠绵的情意;“佳期如梦”,极言相会时间之短暂,表达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复杂心情。(每点2分)
17.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18.A
19.“悄悄”、“轻轻”、“静静”、“慢慢”等形容词的叠用(1分),把动作表现得轻柔(1分),衬托出环境的静谧,渲染出优美、温馨的意境(1分),表现出音韵美(1分)。
20.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关键信息为月亮)      思念我这飘泊天涯的游子吗(关键信息为思念、游子,意思对即可)(4分,每句2分)
21、语序不当,“首张”放在“黑洞照片”前;结构混乱,“人类”前加“使”;语义重复,“约”“左右”保留一个;不合逻辑(语序不当),应为“从设备建造到数据分析”。
22.关键信息2019年6月11日;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在武汉开幕;展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的邮票以及博物馆馆藏的珍品;现场发布纪念邮票。(关键信息完整给4分,句子简洁流畅给1分)
23.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