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规划为重实干为要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规划为重实干为要
周有寿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教育的新任务新要求,是基础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是确保现代化建设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支撑,更是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坚实的路径保障。在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必然会推动学校治理走向深度变革,中央推进的中小学治理现代化,旨在激活学校教育细胞、释放中小学办学活力,是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要求。国务院早在2019年就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0年中央八部委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更是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为推进中小学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更是注入了新内涵。
有学者认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人民为根本目标,以优先发展为根本方法,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扎根中国大地为根本途径,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根本方式,以高质量教师队伍为根本依靠为本质特征的发展理念。在梳理西川中学近、远期规划时,虽有宏观层面政策支撑,面对新课程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新机遇,尤其是人民群众对办好家门口教育的期待日益强烈,还是限于具体措施自我困顿,作为校长感受到现代治理视角下优质学校校长的治校之道更多的是“规划为重,实干为要”。
规划为重。西川中学位于西川河畔,是西宁市属初级中学。虽然前期学校虽然对办学理念和精神进行了凝炼,但整体布局和文化提升方面还缺乏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建设方案,投入与产出不对称,无法有效落实校园文化建设的愿景和蓝图。在新时代教育均衡发展,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及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深入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背景下,西川中学认真梳理西川的“人”“事”,特别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遇到的问题,提出不同阶段的西川治校理念,梳理出深耕“和合”文化,深化“传承和合文化
奠基幸福人生”办学理念,“以和合文化涵养西川润泽育人生态,以学习之力厚植根基承载家国未来”为抓手,致力于“和润西川
学载未来”品牌建设,以“重复做好具体事,爱与支持身边人,办好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为目标,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全人格,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制定出了《西宁市西川中学2023—2025三年发展规划》,不断优化治理结构、治理方式,建立健全制度,构建适切西川本土的学校治理体系。
实干为要。任何事情如果只停留在口头上,都是苍白无力的,只有把它落实到行动,才能干出成绩。学校已构建出“和润西川管理体系”,从愿景规划、文化传承、和润课程、教师成长、优化管理、调试环境等六方面进行探索实践,以“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育人总目标,不断培养出“全人格,高素质”的西川学子。以“和顺管理”“和润课程”“和美校园”的和润教育体系12个维度进行纵向贯通,横向链接,构建出着重于“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核心素养提升,即引导西川学子坚持“把事做正确,能做事,愿做事”三个素养要求。建立起和润教育为中心的“面向全体发展的学科课程,面向兴趣培养的走班课程,面向个别指导的特色课程”的三级五育融合课程体系,细化为12项课程内容,如“和润德育”课程主要构建出“一总纲、二目标、三理念、四原则、五抓手、六理念”的和润德育课程体系,现已全面启动。在课程整体实施中,全体管理人员坚持每日做好具体事,爱与支持身边人,促使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学生行为习惯优化,学校文化品质不断升级。
在构建西川中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治理中,将和润课程体系建设问题化、项目化、具体化、流程化和责任化,从点、线、面、体展开层层推导和梳理,确立总目标下的分级责任和任务图景,不断调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全校上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实现“同频共振”,致力于“和润西川
学载未来”品牌建设,办好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为国家培养出“全人格,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