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定期开家长会?
(2024-01-11 11:13:4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为什么要定期开家长会?
一提到家长会,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召开家长会时紧张的样子。或许,很多年轻班主任和当时的我有一样的困惑——学校为什么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只有搞清楚为什么要开家长会,才能开好家长会。
大概捋了捋,我认为一个合格的家长会应该达到四个教育目标。
1、向家长介绍班级、年级的阶段工作计划,让家长心里有数
下阶段的班级发展规划是什么?年级是否有其他的德育活动安排?这些信息都需要班主任利用家长会传递给家长。对于初三、高三等毕业班的家长会,班主任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教学、复习安排。
给家长介绍班级、年级的阶段工作计划的目的,就是让家长心里有数、心里踏实,让家长知道该如何配合学校工作。
2、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和班级的特色活动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求学阶段的学生,在校时间远远多于居家时间。有时,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甚至超过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学生在校表现是什么样子,家长或许并不完全了解。这时,就需要班主任作为沟通桥梁,把学生的在校表现以适当的方式反馈给家长。
当然,反馈方式也是有技巧的。表现好的学生,可以在公开场合大张旗鼓地表扬;表现欠佳的学生,就要私下单独沟通了(顾及学生和家长的面子和情绪)。
我们还可以利用ppt展示一下班级的特色活动。展示活动环节,可以理解为班主任向家长做的班级育人工作汇报,还可以让家长感受到班主任对工作的热情、用心。
3、统一教育思想,消除家校内耗
有个公式很有意思:5+2=0,直白点就是“在校教育5天和在家休息2天,整体教育效果几乎为0”。这句话可能有些夸张,但是也反映了家校内耗问题。班主任明明把学生的毛病纠正过来了,怎么一放假又出现了?班主任明明把学生的自信心唤醒了一点点了,怎么和家长一聊天又自暴自弃了···有太多太多类似的情况,老师刚把学生教育得有些起色,可学生一和家长接触就又回到原点。
所以,我在家长会上经常会提我的教育思路,尝试用我的教育理念来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比如:开学之际,我就分享习惯、目标的重要性;期中考试完,我就分享我对考试成绩的看法;临近高考,我就分享我对学习压力的见解···
总之,在学生、班级的敏感问题上和家长达成教育共识,不要出现家校内耗现象。
4、提高家长的育人能力,实现家校共育
我见过很多“不太称职”的家长:有些家长依然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有些家长认为给钱就是爱孩子、有些家长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千万不要高估家长们的育人能力——并不是每位家长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并不是每位家长都有比较成熟的教育理念。
所以,在我班的家长会上一直开设“家长课堂”环节。每次家长会,我都会拿出10—15分钟的时间,给家长讲一讲如何教育孩子。以上次假期家长会为例,我就跟家长分享了“如何表扬孩子”、“如何和孩子正确沟通”等教育话题。
有人说:现在的班主任其实在带两个班,一个是学生班,一个是家长班。学生班好教,家长班难带。如果说日常的教育教学是带学生班,那么每学期定期的家长会就是在带家长班。
各位教育同仁,请抓住家长会这一教育契机,利用家长会给家长们留下好印象,把家长们紧紧团结在我们身边,真正实现家校共育。
前一篇:办好一所学校离不开这六个字
后一篇:打通素养培育“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