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副校长要强化“四种意识”
(2024-01-02 12:46: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中小学副校长要强化“四种意识”
韩永春
中小学副校长是学校具体事务的管理者,是密切干群关系、凝聚团队核心竞争力的纽带,是学校管理的脊梁。要想当一名称职的副校长,做到对校长负责,对工作尽责,就要强化“四种意识”——学习意识、配合意识、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
1
作为一名副校长,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而且要学以致用。一方面要加强政治学习,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相关的教育法规,致力于党建领航,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善于从政治上抓管理,从政治上提能力,从政治上聚合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学习,学习岗位职责、工作规程、工作守则,学习新课标、新课程,当好师生公仆,守住自己分管的工作。学习是最好的导师。副校长要在学习中不断修炼思想引领力、战略行动力和组织治理力。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会丰富学识,增长见识,更好地带领团队孜孜以求,实现共同追寻的目标,要坚信“对在方向”“赢在策略”“干出成效”。
2
在一个学校领导班子里,副校长是校长的得力“助手”。因此,副校长首先要在思想上增强核心意识,这个核心就是学校的校长。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副校长摆不正位置,谋求与校长“平分权利”“平起平坐”,甚至争当核心,“抢镜头”“争彩头”。这样势必就削弱了学校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副校长要尊重校长,服从校长领导,主动地为校长当好参谋,做好助手,维护校长的核心地位。当校长发出号令时,要全力响应,主动作为,当好校长的左膀右臂;当工作取得成绩时,要虚心谦让,不要争名利、计得失;当工作出现问题时,要敢于担当,做到不上推下卸;出现矛盾不激化,善于化解矛盾但不和稀泥,敢于碰硬但不简单粗暴。特别是当校长某一方面的能力不如自己时,不能恃才狂傲,看不起校长。其次,要在行动上增强大局意识。副校长分管的工作,相对于全局来说是局部工作,只有局部服从并服务于全局,才能推动全面工作。
因此,在分管工作与全局工作发生矛盾时,要认真贯彻执行全局工作,不能另搞一套,更不能不负责任地乱发议论。只有真正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才能发挥整体领导的最大作用。再者,要在职能上增强系统意识。副校长是衔接上下、协调内外、保证领导系统有效运转的重要枢纽。副校长在履行职责时,不能超越校长,甚至混淆正副职之间关系,从而影响领导系统整体的“效能”。为此,副校长要增强系统意识,做到履行职责到位不越位,工作主动不妄动,相互补台不拆台。只有做到思想同心、事业同干,才能确保学校整体工作一盘棋。
3
在实际工作中,副校长既要乐于当好配角,又要当好分管工作的主角,独当一面抓好分管工作,对分管的工作有思路、有办法,能带领中层干部主动作为,引领教职工实现自我提升。副校长要积极主动为校长排忧解难、拾遗补缺。
在工作谋划时,要注意加强请示报告:一是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及时向校长请示,使校长及时了解自己的工作思路,便于校长从全局的高度把关定向,进行指导;二是在工作过程中,与其他副校长或部门领导之间发生矛盾时,一旦双方协商不成,解决不了,应主动请示校长出面协调;三是工作进行到某一阶段时,应主动向校长汇报工作情况,反映需要解决的问题,以获得校长的理解和支持。
当校长在工作中遇到矛盾和棘手问题时,副校长要鼎力相助,主动替校长减轻负担。当校长临时离位时,要及时补位,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同时,要善于与校长沟通思想,信息和感情的交流有助于副校长准确把握和理解校长的工作意图。当校长工作上出现偏差时,应及时提醒,主动补台。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幸灾乐祸,而要主动承担责任,协助校长做好工作。
4
在工作中要敢于探索创新,改革创新才有活力。首先,要坚持以创新思维为先导:一是变经验型思维为科学型思维。防止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片面性,要立足岗位职责,紧盯目标和任务,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工作。二是变单项型思维为多项型思维。在工作中不要只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而要多角度、全方位思考,把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变封闭型思维为开放型思维。在工作中要勤调查、勤研究、勤交流,多与师生交朋友,多听取他们的意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当工作遇到困难时不要畏惧,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积极思考对策解决困难。四是变守旧型思维为创新型思维。只有改变旧思维,才能成就新自我。干事创业要有创新思维,守正创新才会演绎精彩。
其次,要敢于和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对分管的工作要大胆地进行改革,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而要在改革中找办法,在创新中求突破。同时,要坚持创造性与原则性、科学性和继承性相统一,做到贯彻上级指示不当“播音员”,调查研究不当“摄影师”,检查工作不当“和事佬”,处理问题不当“消防员”,在敏感问题上有独到见解。要善于走访调查研究新问题,敢于提出新思路,长于总结推广新经验。
再次,要不断增强责任意识。要把创新实践当成一种责任,把创新能力当成一种必备的素质,努力做到多学习,少应酬;多调查研究,少犯主观主义;多干实事,少说空话,始终围绕形势、任务的变化和工作中心的转移,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在扩展创新效果上下真功夫、下苦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