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该如何践行教育家精神
(2023-12-05 11:32:1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一线教师该如何践行教育家精神
彭建
2023年9月9日,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教师代表,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诚挚问候,在信中鲜明地提出了教育家精神,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阐述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并希望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致信,为新时代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与标准,同时也给予了大家奋斗的方向、力量和智慧。
作为一线教师,除了认真学习领悟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弘扬教育家精神外,还要脚踏实地地践行教育家精神。对一线教师而言,践行就是最好的学习与弘扬。那么,一线教师该如何践行教育家精神呢?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彰显了教育家崇高的政治品格。
教师首先要真正理解新时代教师的内涵。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身份,一个职业,更是一份事业,新时代赋予了教师“大先生”的理想与情怀,我们不能把“教师”仅停留在教书、谋生的层面,要坚定教育信仰,牢记“国之大者”,正确地处理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以“大我”的理想引领“小我”的成长,将个人的教育人生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心中有国家信仰,肩上有使命担当。
教师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教师要心怀“国之大者”,心有报国之志,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在工作中坚决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抱怨,不退缩,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奋斗终身,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蕴含了教育家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教师言谈要符合道德规范,话语要文明有礼,用专业的语言去教授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去启发学生;用高雅的语言去熏陶学生;用温暖的语言去感染学生;用真诚的语言去打动学生。教师对学生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引领。
教师要言传身教,为学生做好榜样。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站稳课堂,站好课堂,站美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要在生活中以德立身,洁身自好,时刻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嘉言懿行影响学生,使自己努力成为“经师”和“人师”合一的“大先生”。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指明了实践教育家精神的具体要求。
教师要有扎实的学识与厚重的学养。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有长流水。教师要保持持续学习,不断地储备与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育人手段,从而更好地传道授业,启迪学生智慧。新时代教师的核心教育任务是育人,不仅要帮助学生启智,还需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多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体谅学生的青春情绪,包容学生的成长缺点,看见学生的闪光之处,让每个学生都能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能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案,开展差异化教育和个性化辅导,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得到最大的发展与成长。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体现了教育家不竭的发展动力。
教师要有勤学笃行的成长姿态。教师不仅要博览群书,更要在实践中勤于总结反思,向教育专家请教,勤学他们的教育著作,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向身边优秀的教师、教研员等学习,关注学生、钻研教材、热爱教研……形成过硬的教学本领。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勤学,更要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学情,灵活、合理地践履所学,实践中效果较好的做法要坚持,效果不好的做法要反思。总之,要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教师要实事求是,探寻规律,与时俱进,勇于革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真实的态度与客观的眼光对待学生,看待教育教学中呈现的各种问题,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总结各种教育教学现象,探寻育人规律,追求科学真理;教师要始终站在时代与课改的前沿,保持思想开放的状态,及时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丰盈自己的教育思想,引领学生探索未知、掌握新知,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揭示了教育家崇高的教育情怀。
教师要有一颗仁义慈爱之心,乐教爱生。教师工作是日复一日的教书育人,几十年如一日地战斗在教育教学一线,面临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层出不穷的教育问题,更有来自学生、同行、学校、社会的压力,这时就需要保持乐观、开朗、积极的心态,克服各种困难,化压力为动力,善教更要乐教,享受“教师人生”,追求教育梦想;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用爱育爱,尊重、理解、包容每一位学生,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用耐心去感化学生,用真心去打动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在三尺讲台上实现自我的价值。
教师要甘于奉献,在平凡的工作中成就伟大。教师工作的意义在于塑造纯洁可爱的生命,塑造生命的背后是教师默默的辛勤付出。教师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助推者,学生身心健康的引导者,学生生涯规划的策划者,学生点滴成长的见证者……教育是一项事业,需要教师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坚守工作岗位,把一生的智慧无私地奉献给学生、学校、国家,在平凡中见伟大。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概括了教育家宏大的人生格局。
教师要心系国家与人类前途命运。教师要开阔视野,坚定中国情怀,拥有世界眼光,不能把目光囿于学校,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与教育思想,辐射更多的区域,服务更广泛的人群;教师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为国为民的大胸怀,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
教师要以文化人,弘扬正道。教师要用文章、文德、文教等教化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我国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培根铸魂,引领一批又一批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在各行各业建功立业。以文化人根本在于以文载道,教师要以高度的“人文”精神,弘扬社会的正道与大道,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总之,教育家精神的提出,丰富了新时代教师的内涵,赋予了新时代教师的使命,对一线教师而言,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因此,教育家精神不只是教师精神的引领、奋斗的方向、智慧的源泉,更是具体的行动指南,教育家精神不仅要贯穿在教师躬耕教坛的每一个阶段中,更要洋溢在教师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细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