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处理教师精讲与学生自学的关系?|

(2023-11-27 15:52:29)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如何处理教师精讲与学生自学的关系?| 

教学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学的有机组合。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时贪多、贪细,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习得;放手让学生自学,却又担心掌握不好适当的度。请问如何处理教师精讲与学生自学的关系,在安排学生自学上有哪些可操作的方法?



——河北省沧州市第九中学 吴老师





“精讲”和“自学”引领学生思维发展
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 赵毅

好的教学是什么样?是学生有高昂的学习热情、充分的自我表达、丰富的练习反馈、灵动的思维发展。“精讲”和“自学”作为课堂教学两种实践形式各有优劣——教学中的“精讲”在实现“整齐划一的目标”时有较高的效率,但也存在教师讲得“过多”“过细”,剥夺学生“独立思考”机会的问题;而有效而充分的“自学”确实能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但存在组织困难、学习效率较低的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需要、教学目标和内容将“精讲”和“自学”有机组合,开展教学活动。

第一,用“问题串”牵引“精讲”和“自学”活动的开展。

教学的目的是什么?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展思维和能力。“精讲”和“自学”都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知识和技能,也都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发展和深化,但对有效的“自学”活动设计而言,关键在于如何设计“引导单”。

以数学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导学单”,培养学生教学阅读能力。首先,读清学习主题,读出新知的学习方向(学习目标是什么);其次,读懂数学情境(抓出数学元素),读懂课本设计的“问题串”(尝试性开展数学问题解决);最后,读懂课后练习层次(初步知晓问题的难度),掌握新的公式、定理、公理和法则。

第二,依据学生需求、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精讲”或“自学”行为。

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合作学习后仍有疑惑的,教师“精讲”。如果说前两个情况是以学生个体和合作学习为主的话,那么第三个的重点在于教师的精讲,精讲的优劣取决与教师的“演示”。

同样以数学学科为例,教师可以演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演示教师的思维形成过程,二是演示规范的解题过程,三是演示学科基本的思想方法。演示思维过程,就是讲解教师如何抓“已知”与“未知”,如何根据条件和结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演示解题过程,就是展示数学的规范表达,用数学语言来代替口头语言,表现逻辑的严密性;演示思想方法,就是理解学科中的重要原理,引导学生产生多种联系,学会“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形成抽象的问题解决策略。

第三,坚持分层推进,将个别指导、合作学习和精讲反馈相结合。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而定,学生生成的疑惑和错误就是最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每个班级都会存在学科后进生,比如在数学课堂中,对于一些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无论是“精讲”或“自学”,都会存在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节奏的情况。所以,在“自学”环节,教师应更关注后进生的学习进度,看到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课后对课堂重点进行“精讲”,根据不同难度分梯度引导后进生独立解决,将问题变为“长周期问题”,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进行知识和方法上的指导。


四方用力 构建自学课堂
武汉市卓刀泉中学 王希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的发展是被动的,学生就像一只栓着绳索的羊,教师牵到哪,学生就跟到哪。教学过程往往成为教师自我感动的过程,自己精疲力竭,学生毫无知觉。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学真实发生,教师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用力。

第一,明确目标,让自学有载力。

在传统课堂里,教学目标往往存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课堂来引导学生实现目标。但在设计学生自学学案时,一定要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且要明确告知学生学习的目标在哪。比如,语文课常见的文言文教学中,通常会以“疏通文意,感知文章大意”为教学目标,但是通过自学落实该目标时,就应将学习目标设计为“翻译这篇文章”。从教师“教”什么,到学生“学”什么,从教学者角度转变为学习者角度,教师要从教学设计中作出改变。

第二,创设情境,让自学有效力。

在设定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在传统课堂上,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被教师引领着实现目标,但在这个碎片化的过程中,学生失去了思维发展的大好时机。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只有面对复杂问题,学生才会主动地通过思维碰撞发挥自学的价值。如在语文课上,朗读展示、小演讲比赛、优秀人物评选、视频脚本创作等都是真实的情境,它们都能让学生参与其中、主动思考,比问答更有利于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碰撞、相互激发。

第三,搭建支架,让自学有助力。

课堂自学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不学,或者在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学、多数学生看的情况,这时教师应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是学生不愿学习吗?其实,比起学习欲望的匮乏,更多学生是自学能力的缺乏,学生不知怎么学,不知如何达成目标。所以教师在给出目标的同时,一定要搭建学习的支架。还用上文的例子,为了完成“能翻译这篇文章”的学习目标,教师一定要给予方法,如借助《古汉语词典》查找不会的字词;利用之前学过的“组词法”“替换法”,试着翻译文章;翻译后读给同桌听,看哪些地方不准确;仍然不能确定的词句可提出请全班交流。教师只有给出以上方法,学生才知道如何实现目标,才可能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及时参与学习活动并给予指导。

第四,转换评价,让自学有信力。

自学过程是由学生掌握的,那么教师是否只能作为结果的检查者?显然不是,教师同样可以参与到学生自学的全过程中,表现性评价就是最好的参与方法。教师既评价学习的结果,也评价学习的过程;既评价学习的内容,也评价学习的过程;既有个人自我评价,也有小组他人评价。在这种多元主体、多个维度的评价中,学生的自学过程得到了良好的关注,使得课堂自学成为了可能。

核心素养的发展,强调终身的持续性、方式的多样性和学习的自主性。自主学习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教师要努力将自主学习引入教学,构建学习真实发生的现代课堂。



精讲与自学当依学情顺势而为
安徽省怀远县古城镇中心学校 郑健

精讲与自学宛如两条腿,只有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顺利前行、到达目的地。在课堂上,要想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学有所得,就必须正确处理精讲与自学的关系,让两者相互协调,相得益彰。

第一,自学在前,精讲在自学疑难处。

学习是学生知识生成、思维发展、能力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依靠学生的识记、思辨、领悟和理解。如果学生没有自己学习、思考、探究的过程,而只是一味地听老师讲解,学习的效果和体验就可想而知了。学生的自学应该在老师的精讲之前,精讲应该是帮助学生攀越阻挡在学习路上的“悬崖绝壁”“高山峻岭”。锦上添花,不如月中送炭,在学生自学的路上适时地帮助他们翻山越岭、跨越天堑才是精讲应有的意义。

第二,精讲当如蜻蜓点水,激荡学生思维的涟漪。

精讲在于精,而不在于讲。精讲应该是醍醐灌顶,三言两语点开穴位,一语中的化解死结,引导学生的思维回归正确的思路,激起学生心中思绪奔涌,让学生的自学沿着正确的道路高歌猛进。精讲不能讲起来虽然滔滔不绝、条分理析、说理透彻,但是却如填鸭一般硬往学生的头脑中灌,而应该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让学生的疑惑霎那间烟消云散,眼前一片清爽,心中清澈明晰。

第三,自学与精讲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精讲太多,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探究,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在遇到新问题时茫然无措,陷入迷茫的境地。精讲太少,仅依靠学生自学、思考、探究,缺乏有效的指引,则会陷入倦怠无功的窘境,学习自然岔路纵横,如入迷宫。因此学生的自学需要老师的精讲来引路,精讲的作用就是为学生的自学保驾护航,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引领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策马扬鞭。

最后,精讲与自学的平衡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有的学生的功底好,自学能力强,老师的精讲就可以精炼简洁一些,做一些一针见血的点拨即可;面对基础差、接受能力弱、自学有困难的学生,精讲就必须讲透彻,讲仔细。总之,法无定法,精讲与自学的取舍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生搬硬套。


教师的精讲要讲在“四大处”
甘肃省庆阳市东方红小学 边静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中,学生自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手段。那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怎样处理教师精讲与学生自学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教师的精讲要讲在学生的不懂处。

当学生通过自学与合作学习出现无法解决、无法理解、无法搞懂来龙去脉的问题时,教师要适时地介入进来,为学生进行精讲。学生能够通过自学习得的知识,教师就无需进行讲解;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也不必讲解。教师的精讲要出现在学生的不懂之处,需要出手时再出手,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第二,教师的精讲要讲在学生的疑惑处。

当学生对知识有疑惑或困惑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点拨或讲解。学生能自己学会的知识,教师不必讲;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搞清楚的地方,教师也不必讲。教师的精讲要讲在学生的疑惑之处,真正为学生解疑答惑,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第三,教师的精讲要讲在关键处。

当学生对某些问题有不同意见和看法时,教师要学会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帮助者,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比较,寻找其中隐藏的规律,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路,提示学生按照特定思路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教师要在关键之处展开精讲,如果学生还是存在理解困难,还需进行详解,直至学生掌握知识。

第四,教师的精讲要讲在难处。

自学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大情境、大任务,让学生带着驱动性任务展开自学。同时,教师要提出学习的具体要求和学习目标,让学生按照学习要求进行学习,切忌漫无目的、没有目标的自学。在反馈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如果存在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教师需要进行精讲,破解学生的难题。

总之,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自学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教师的精讲可以为学生弥补不懂的知识点,学生的自学可以帮助教师找到课程的难点。只有将两者有机联系起来,才能做到优势互补,使得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正确处理教师精讲与学生自学的关系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旦八初级中学 王琰

在现代教育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对于某些知识点来说,教师的精讲却又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好教师精讲和学生自学之间的关系呢?

一是确定清晰的目标。在开始任何一个课程或单元之前,老师应该先明确目标并将其传达给学生。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哪些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并有助于课后进行深入探究。在确定目标时,老师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背景和兴趣爱好等因素。

二是组织合理的授课计划。为了最大限度发挥精讲效果,老师需要准备好相关材料,以及适当数量和难度级别的例题、练习题。同时,老师还要在不同阶段制定合理有效的授课计划,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三是提供支持与反馈。除了传授知识外,老师还应该给予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来促进自主学习,在引导解题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拓展思路,在组织小组活动时注重鼓励学生多角度交流、互相协作。

四是鼓励独立思考与实践。我们不能期望每个人都像机器般按部就班地执行任务,学习也不例外,每位老师应该学会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也要积极推行多元化项目设计,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五是评价方式灵活多样。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既体现着老师对学生核心素质的认知度和把握能力,也影响着老师对学生是否取得进步的感知。评价方法既要灵活可变,又要公开透明化,才能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六是激发浓厚兴趣。学生只有真正被某件事情吸引住了,才会全身心投入其中,并取得优质成绩。老师应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投入其中,才可以产生学习动力,取得更大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