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保十条法则,是对教育现状的拷问
(2023-11-24 14:34:4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现在有一种说法,要想安安稳稳地做好一名教师,需要的不单单是对教学的热情,也要有“自保”的能力。当老师开启“自保”模式,势必会放松对学生的管理,不仅降低教育质量,而且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近段时间,有关教师自保法则的话题受到公众关注,也有不少网友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了教师自保法则,少则四五条,多则十余条。
其中,有网友整理的教师十大保命法则,引发不少老师们的共鸣和讨论。
这十条保命法则的大致内容为:
佛系教书,拒绝内卷;
身体最重要;
绝对不能打学生;
不要试图改变任何人;
工作和生活分离;
工作沟通要留好证据;
不要涉及金钱关系;
学生出事要及时上报;
不要动不动就找家长;
不要奖励学生食物。
内容涉及面很广,大致符合当下教育的现状。有人认为,教师是个良心职业,不能整天想着如何自保,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才对得起公众对教育的期待;也有网友认为,部分教师之所以要选择自保,无非是当前教育环境对老师“不友好”,尤其是职业的高危性越来越突出,自保是迫于无奈的抉择。
不得不说,学校和老师过分追求自保势必要降低教育质量,放松对学生的管理,可能会助长许多学生不良习惯的养成,加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但老师如果不注重自保,那么很容易被学生和家长伤害,只能自己吃暗亏。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以前的孩子被老师打了还不敢让家长知道,知道了可能会再被家长打一顿。而现在的孩子被老师打了,家长就会去学校找老师的“麻烦”,甚至不依不饶地去教育局举报,到最后老师可能就面临被处分和辞退的风险,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留下污点。
虽然我们不主张体罚教育,但适当的惩戒还是有必要的。
在当下教育环境中,学生出现一点点意外,哪怕与学校和老师无关,只要家长来闹,事件的影响力就很大,很可能会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和调查,最后很大可能会以委屈学校和老师为处理方式,来平息家长的愤怒。
每当这个时候,除了学校和老师跟家长讲道理之外,很难有人会出来为学校老师主持公道,久而久之,老师只能选择“自保”模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要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更不要把自己当成救世主。
以至于越来越多的老师明白,自己不过是一个立三尺讲台,靠一根粉笔养家糊口的平凡小辈。不必苛求自己,尽己所能,问心无愧,足矣!
当自己周围或网络上的同行在管教学生的过程中被伤害后,我们只能报之以同情,然后以此为鉴,小心翼翼地教书育人。然而,穿上小鞋的教育怎么能迈开步伐正常行走?其实,最终受害的是许多无辜的孩子和家庭,教育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买单的是学生和家长。
因此,在批评教师自保的时候,更应该了解教师群体生存现状和尴尬境遇,才会明白教师自保的真相,才会真正理解教师的处境和不易,才会做好家校协作,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是一个宏大和长远的话题,注定深系千家万户,关乎很多人的命运。然而由于各种因素,部分教师选择了自保模式,严重制约了教育的良性发展,亟待我们正视和解决。
前一篇:一堂好课“好”在哪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