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喜欢一位老师,我喜欢上了一个学科”
(2023-09-12 11:36:3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因为喜欢一位老师,我喜欢上了一个学科”
自踏入校门以后,熊孩子身边就多了一种除父母以外的“重要他人”:老师。
每位老师每年都会送走一批学生,又迎来一批学生;每个熊孩子每年都会遇见新的老师。
很多时候,岁月模糊了他们对于彼此的记忆;而少数记忆中的浮光掠影,却能在时间的长河里始终熠熠生辉,照亮一个人的一生。
教师节前夕,熊熊收集了一些“回忆杀”,让我们跟随讲述者的脚步,一起体会那些温暖的师生情谊。
壹
他是我见过的最热爱自己授课科目的理科老师
我读初一时的数学老师,是一个特别的人。
他可能是我见过的数学天赋最高、对数学最有热情的数学老师。
每次他讲起数学如何迷人,讲起各种数学思维,眼里就散发着无穷的光芒。
他也十分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这在当时非常少见。
有次他推荐了一本讲数学思维的经典入门书,可惜我们跑遍了全城的书店,都没有买到。
不过,他不是那种受欢迎的性格,有点自恋,恃才傲物,并且偏爱少数学生。
我就是被他偏爱的学生之一。
有次他出了一道难题,让我们发散思维去找解题方法。
我灵光乍现,用了一种他都没想到的解法解出来了。
他特别高兴,大踏步地走上讲台,把我的解法分享给了大家。
在我们那个闭塞的小县城,总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女孩的数学天赋不如男孩,上了中学尤其是高中,女孩就跟不上了。甚至有些老师也这样想。
他的欣赏和鼓励,给了一个13岁女孩莫大的信心和底气。
贰
因为喜欢一位老师
我喜欢上了一个学科
我读三年级时的语文老师,当时大概三十岁上下。
那时,学校里的老师普遍都比较严肃,叫学生的名字时也通常是连名带姓。
她不一样。她只叫我们的名,而且叫得很亲切,你听到就会觉得:哇,老师真的好喜欢我!
她对我们每一个成长阶段的学习规律都了如指掌,常常跟我们说,三年级是一个转折点,没学好的话,上到高年级就会怎样怎样。
正是因为她,班上很多同学,包括我在内,从此爱上了语文。
叁
如果没有她
我还不知会如何荒度人生
她是我初中的班主任。
上初一时,我十分好学,成绩不错,最好时能考到年级前二十名。
她对我很好,并寄予了厚望。
结果上初二以后,我沉迷于游戏和小说,成绩一落千丈。她多次旁敲侧击地警示我,我都当做了耳边风。
到了初二期末,我彻底“放飞自我”,连作业都不交了。
她在课堂上点了我的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我的书包扔了出去,吼道:“你给我滚!”
书包一路“飞驰”,形成一条长长的抛物线,远远地落在了操场边上。
我被吓懵了。那时不懂事,以为自己真要没书读了,十分害怕。
自这事以后,我痛改前非,变回了那个认真用功的好学生。
等我上了重点高中以后,发现学习难度陡然上升,才真正意识到初中打好学科基础有多重要。
回想起当年班主任看似“过激”的行为,终于明白到什么叫“爱之深,责之切”。
肆
老师的一句话
让普普通通的我,变成了一道光
记得我上三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被点名朗读课文,把然后的然,读成了ruan。
语文老师毫不留情地中断了我的朗读,让我把这个字读十遍。
当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
我磕磕巴巴地读着:然、然……声音渐渐低到自己都听不见,委屈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读完后,语文老师给我了掌声。全班同学顿时安静了下来。
他接着问:“你知道我为什么点你起来读课文吗?”
我摇了摇头。
他说,是因为我读书特别有感情,特别认真,而且发音标准。
我疑惑地看着他。
我当时的成绩并不算很好,老师平时也很少叫我回答问题,这个突如其来的表扬让我感觉有点奇怪。
接着,他讲了一句让我终身难忘的话:
记住,你自己觉得自己读得好就够了,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
如此普通的一句话,对于当时很受伤的我来说,却像是一针强心剂,鼓舞了我。
从那次以后,语文老师就经常点名让我回答问题,我的成绩就慢慢从中等变成了前几名。
那时在他的鼓励之下,我对自己信心满满,真的很少在意身边其他人的看法。
每次他望着我时,我都觉得他的眼里闪烁着光芒。他让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生,变成了一道照亮自己的光。
—— @李书虫(知乎用户)
伍
我很后悔
以前那样对待她
我上初二时,叛逆期爆发了。
恰好我的班主任是个性情严肃、作风老派的中年女老师,戴着一副圆圆的黑框眼镜。
作为班主任,她管理班级的方式让我难以认同。她同时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教学方式也比较传统。
我是学习委员兼语文课代表,曾做过很多明里暗里和她对着干的事情,可她一直没有严厉地批评过我。
后来我上了初三,不在她班上了。
有次晚自习,我发烧了,蹲在黑漆漆的一楼走廊上,等爸妈来接我看病。
她从我身边经过,停下来问我:“生病了?通知爸妈了吗,要不要坐我的车去医院?”
过了几年,我听同学说,她生了病,身体不太好。
我很后悔以前那样对待她。
陆
曾被全班同学的家长投诉的他,如今成了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记得开学第一天,我初见小珠同学。他从我身边跑过,突然回头向我大声问好。
我一下记住了这个有点小胖的可爱的小男孩。
不料,随后就有同事提醒我:“这个孩子读大班的时候,因为‘暴力’,几乎被班上所有同学的家长投诉过。”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不好,是个“暴力”男孩。从此,他进了我的“特别关注名单”。
他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坏孩子”。
他长得很可爱,平时也挺有礼貌,就是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气起来,喜欢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
时不时就有学生向我“告状”:“小珠他又又又打人啦!”
这个孩子需要合适的引导,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得对他保持耐心。
每次他打人以后,我在开导他时,都尽量先从他的角度去换位思考,替他着想:“老师知道,你动手肯定是有原因的对不对?可以告诉我吗?”
刚开始时,他一声不吭。后来终于开口了,渐渐地对我信任起来。他说,他也知道打人不对,但就是改不了。
他答应我,会尽量改。我也请他爸爸一起协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管齐下。
后来有一次,他又和同学发生了冲突,他握紧了愤怒的小拳头,但直到我赶到现场,都没有动手。
我当即表扬他有进步了,这一次真的管住了自己。
那天,他没吃中午饭,一个人生闷气。到了下午放学时,他跑过来找我,说想跟那个同学道个歉。
我把他带到那个同学的跟前,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他郑重地走上前去,向同学鞠了个躬,认真地道了歉。
那个同学接受了他的道歉,两个人握了握手重归于好。
自那以后,他越来越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了。因为性格开朗,乐于助人,还得到了班上同学的一致认可。
后来我问他:“小珠啊,我有个事情想不通。你爸妈都是有礼貌、讲道理的人,你以前咋就那么‘暴力’呢?”
他不好意思地说:“哎呀,那个……因为我爷爷就是很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啦!”
—— @静静
柒
我始终都记得
她把一块块苹果送到同桌手心的情景
我曾经带过的一个班里,有个智力不健全的孩子。有的学生会欺负他。他的同桌是个小姑娘。
有一次,英语老师让大家带水果回来做沙拉。我看到,这姑娘把苹果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
她往那孩子的手心里放一块,那孩子就捧起来吃一块。
这个小姑娘,成绩不太好,没什么才艺,性格也急躁,大嗓门,平日里我并不是很关注她。
可是这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此后,不论这姑娘做了什么,我都会非常耐心地对待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