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长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吗?

(2023-09-08 10:31:38)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校长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吗?

对于教育,常常被人们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文件中的一句话,那就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这一句本是昭示办教育责任与使命的话,但是在有的地方和学校,为了追求所谓的“满意”,却成了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束缚。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毋庸置疑,“满意率”当然越高越好,但是教育毕竟不是一个普通的消费业。

大凡到宾馆住店、到餐馆吃饭,到小摊擦皮鞋,进超市购物,只要顾客掏钱,只要商家禀承“顾客第一”“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用心服务,热情周到,态度和蔼,质量保证,顾客就能够很直接地感受到“满意”还是“不满意”。

而教育则不同,它不是一般服务性行业,也不是一般的消费行为,更不能简单地把教育等同于一种商业化的供需关系。

教育作为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特殊事业,它是人的事业,也是人文的艺术,更是人性的关切,这就决定了教育教学行为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教育必须遵循教育本真,必须遵重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必须深谙教育教学方法,必须懂得教育教学艺术。

教育做得如何,不是由一个“满意”或者“不满意”就能够说清楚的,当然更无法据此就作出简单定论。

教育究竟做得如何,它的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由更多的教育专业人士参与,而且按照教育自身的评价标准,并在深入了解论证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出相关的定性与定量的诠释,岂是一个“跟着感觉走”的“满意”与“不满意”了得?

更何况,“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中的“人民”,究竟指的是谁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弄清楚“人民”的内涵与外延。

 “人民”一词古已有之。在中国古籍中,人民一般泛指人,如《管子·七法》:“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也指平民、庶民、百姓,如《周礼·官记·大司徒》:“掌建邦之生地之图,舆其人民之数”。

而现在,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相对于敌人而言,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鉴于此,人民应该很广泛,它包括除了人民的敌人之外的社会各阶层以及社会各界的所有人士,当然也必然包括家长、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了。

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民满意”,恰恰在很多时候指的是家长满不满意。在相当部分家长的眼中,什么是满意的教育,那就是孩子送到学校后,不管自己的孩子天赋如何,不管学校采取什么手段,自己的孩子平时要得满分,要争第一,可是一个班第一名只有一个,他的孩子得了99,屈居第二,你说家长会满意吗?十二年下来,要上重本,要读清华北大。这又可能吗?

每个孩子作为独特的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教育只能为他的发展提供可能,而不是“一定”和“必然”。更何况我们的教育不只是教给他们知识,不只是让他们获得分数,除了掌握必要的知识,获得相应的分数之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养成好习惯,练就好品质,历练一种好情操,具有一种强大而乐观的心理,也就是让孩子学会做人,今后能够成为一个合格公民,拥有一个幸福而阳光自信的人生,这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我曾经讲过,如果把人人考高分,人人上重本,人人读清华北大,作为家长对教育“满意”的标准,就即使每个孩子都考上了,那么我们的教育还是永远不可能让家长这样的“人民”达到人人满意,因为就是人人上重本、上清华北大了,还存在着专业好坏与冷热上的差别,如果一个孩子挑了好专业,一个炙手可热的专业,而自己的孩子却读了一个比较差的专业,你说当家长的心理平衡不?满意不?

更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分数,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学校如果按照国家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规律施教,很多不懂教育的家长是不满意的。

我曾经听一些校园长讲,高中开设音乐、美术课程,有家长跑到学校质问校长,这些课程又不能为孩子提分,开设这些课程干什么,有什么用,并强烈要求取消。学校为了让家长“满意”,不得不取消这些课程。

有一所幼儿园为孩子营造童话般的世界,让孩子尽情嬉戏、游戏、玩耍,这本是幼儿教育的规律与本质之所在,一些孩子的爷爷奶奶却大闹幼儿园,说别的幼儿园教的孩子能认多少字,能记多少英语单词,能背多少首唐诗,为什么这个幼儿园的老师不教孩子拼音、识字、加减法,不要求孩子记英语单词,背唐诗。这个幼儿园出于为了赢得家长的“满意”,便“改弦易辙”了,不让孩子嬉戏、游戏,一门心思对婴幼儿进行知识化教学了。

由此看来,办学绝不能纯粹追求家长的“满意”。

除此之外,人们还往往把“人民满意”窄化成领导是否满意。要承认的是,领导不是全才,即或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他不一定熟悉教育,也不一定是教育专家,领导的满意与不满意其实并不能完全代表教育的满意与不满意。

更何况,如果遇到那种浮躁功利、盲目追求政绩观的领导,他的眼中或许就只有分数和升学率,就只有重本和清华北大,就只有所谓的名校和超大规模学校的做大做强,如果仅仅为了迎合领导满意,这样的教育做下去岂不让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岂不让教育在反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远?

一县长履新,到某示范高中视察,校长与县长见面握手后,便如数家珍地汇报学校的办学特色,素质教育、书香校园、社团活动、新课程改革......县长哪有心思听这些,便急切地问,学校考了多少重本,有几个清华北大,校长如实回答,估计离县长“满意”的要求相差甚远,县长便很语重心长地对校长说:“看来,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还任重道远呀!”

我在想,这位校长如若没有一点教育良知,如果一味迎合县长的“满意”,便加压加码,层层传递,死整蛮干,拼死拼活,学生岂不遭殃,教育岂不乱套?

如果仅仅让家长和领导满意的教育,其实并不一定是好教育。在很多的时候,我们应该听听教师的心声,了解一下学生的想法,看他们对我们的教育是否“满意”,他们毕竟也属于“人民”的范畴。

比如问问教师,他们对职业是个什么态度?他们的教育生活幸福吗?他们让学生们进入了自主探究的学习状态没有?他们教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了吗?问问学生,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教育?喜欢什么样的学校?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这或许能够让我们更真实地掌握教育的现状和满意度。

其实,真正的“人民满意的教育”,应该更多地体现在教育的均衡与教育公平上,应该更多地体现在我们的每一个孩子“有学上”和“有好学上”,应该更多地体现在我们提供的教育能够让每一个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接受平等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不被落下,让每一个孩子都快乐而幸福地成长。

教育有自己的标准,我们虽然办不出全体人民满意的教育,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自然,回归人性,回归常识,完全可以办出孩子们喜欢的学校,做出适合孩子们向往的教育,甚至可以做出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

当我们的教育仅仅是为了“满意”而“满意”,当我们的教育甚至教学行为一旦被牵着鼻子走的时候,当我们的教育缺少个性品质而多了奴性色彩后,教育就完全可能变味和异化了!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让更多的人满意,我以为,一定要确保一个前提,那就是,要办符合规律的教育,办有尊严的教育,办有温度的教育,绝不能一味地为了所谓的“满意”,而背离教育初心,束缚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手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