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之长与一校之“长”
(2023-09-08 09:50:3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一校之长与一校之“长”
陈宝生
一
学校的校长与学校的成长
教育作为一项工作要讲发展,但教育作为一项事业还要讲成长,教育是一项关于成长的事业。“一校之长与一校之‘长’”,头一个“长”是校长的“长”,后一个“长”是成长的“长”。把校长和学校的成长联系起来,就是要通过校长看学校的成长,同时通过学校的成长看校长。
作为一校之长的校长与一所学校的成长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包含着“什么样的校长才算好校长”“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校长”“一位校长应当为学校留下些什么”等子问题。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办学的公益性、育人的长效性、岗位的专业性,都对一校之长(校长)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要求。在学校实地调研中,在与校长们交流中深切感受到,一所学校的校长与一所学校的成长是正相关的。
二
好校长的标志性特征
好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有一位好校长,而每一位好校长都有自己独特的高招。简而言之,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从这些校长的独特经验、办学理念和社会风评中,可以综合和提炼出好校长的画像。大体说来,好校长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教育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政治。立足中国大地办教育,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九个坚持”重要论述,即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中国教育的根本政治要求,决定了校长不仅仅是具体业务工作者,也是基层单位的政治工作者。
所谓政治上的明白人,就是拥护党的领导,坚决执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具体业务工作中,结合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各项部署。做中小学校长,政治上不能糊涂,否则就有可能成为“灰犀牛”的饲养员,犯颠覆性错误。教育战线犯颠覆性错误,纠正起来难度极大,成本极高。校长岗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有坚定的政治意识和又红又专的政治素养,是对校长职务和岗位最根本的要求。
第二,做业务上的能干人。校长是学校行政工作和业务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在组织上是领导者,在行政上是决策者,在教学上是领军者,在文化上是建设者,在管理上既是执行者,又是监督者,更是服务者。可以说,一校之长,责任重于泰山。所谓业务上的能干人,就是校长要具有胜任岗位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实践经验,能把上级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并抓好贯彻、落实,对自己管理职能运行的一般规律,能积极探索和准确把握,并按规律指导工作;对学校各方面情况胸中有数,了如指掌,能应对和解决各种复杂问题,保证学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好校长各有各的特点,但他们都是业务上的能干人,校内校外有很多“铁粉”和追随者,可以带领大家冲锋陷阵,担负起“一线总指挥”的职责。
第三,做管理上的责任人。决策、执行、监督、评价、服务等学校管理运行的各环节、各方面,都是校长履职尽责的领域,都是校长强化担当的阵地。所谓管理上的责任人,就是校长要敢于担当、敢于负责,不仅要在工作数量上尽职尽责,而且要在质量上尽职尽责,更要在政治上尽职尽责。校长要学会用制度管理人,用纪律约束人,用精神激励人,用理想引导人,用成就鼓舞人。我国教育战线不断涌现出优秀的校长,他们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实绩突出,管理制度上各有各的高招,管理理念上各有各的思考,有的已经形成了体系,是推动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人。
第四,做教学上的带头人。好校长们还有一个“共有胎记”——他们都是学校教学的带头人,能够领导课程教学和引领教师成长,为学校培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是好校长们是“内行”,是从教学岗位上成长起来的行家里手,熟悉教育教学的主要方面和环节。二是好校长们是“权威”,是某门课程的学科领军人,有的还可做到一专多能。三是好校长们是“灵魂人物”,拥有从教学经验和管理实践中凝练出来的成熟理念,并且在本校得到贯彻,受到师生的拥护,在师生中有较大影响力。好校长最大的不同点就在这里,最鲜明的特色也在这里。
第五,做文化上的设计人。好校长普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在真正核心的位置。好学校都有自己的价值文化体系,都有校园文化的特色载体,都有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实现路径,都有体现自身文化建设特色的著名品牌,都有支撑本校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的校本教材。这一切都打上了校长的鲜明烙印,是校长在党组织集体领导下具体设计和组织实施的。好校长是学校文化的设计人,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善于规划学校发展,在教育实践中沉淀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以此提升学校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第六,做作风上的实在人。校长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践行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予以解决,是对好校长的要求。好校长有许多优秀品质,集中到一点,他们都是作风上的实在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他们实实在在,诚实待人,诚实办事,不弄虚作假。好校长也讲究说话沟通技巧,也追求独特的工作方法,但整体上作风是扎实的,能够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凡是有这样的校长的学校,每一步发展都是扎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
第七,做生活中的干净人。学校不是世外桃源,校长岗位权力集中,是最容易受到污染的岗位之一;校长位高权重,是最容易遭遇围猎的群体之一。所谓生活中的干净人,就是要洁身自好,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被污染,严防被围猎,干净做校长,坦荡为人师。教育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意义。好学校都非常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校风校纪建设,校长在带头廉洁自律,积极营造清朗政风、校风、教风、学风等方面责任重大。在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下,一些学校党员领导“出事”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一刻都不能放松。作为一校之长,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恪守职业道德,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廉洁从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不懈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品格。
第八,做家长们的贴心人。家校关系是学校诸多关系中最基础的一对关系。处理好家校关系、营造家校共同育人的氛围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校长面临的一场大考,需要一定的政策水平和技术水平,其关键是正确把握家长的行为方式。当下家长们的行为特征是,有疑惑找老师,有困难找校长,有问题找媒体,有矛盾找上级,其中找校长是关键,因为无论何种渠道,最终都得找校长。所谓家长们的贴心人,就是善于处理家校关系,发挥家长在办学治校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校要完善机制,预判、预防家校矛盾的发生,努力消除信息不对称和各种不确定性,让家长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都能相信学校和校长,依靠学校和校长,想到学校就有归属感,想到校长就有亲切感,真正有贴心人的感觉,有“及时雨”的效果。
三
以一校之长推动一校之“长”
以上八点标志性特征,是从业界声誉良好的校长们身上抽象提炼出来的,要求每一位校长全部做到不太可能,但基本做到并不困难,大家公认的好校长的治校实践和成功案例就是明证。以一校之长(校长)推动一校之“长”(成长),做到这八点是基本要求,校长们需深思之,细研之,常行之。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校长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重难点问题。一是有的校长还不善于把政治工作贯穿到业务工作中去,在思政课程上创新少,在课程思政上办法少,在体美劳教学上路子少。二是有的校长还不善于向教师及时反馈教学评价,教学指导滞后。有的校长过于拔高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此指导教师,却不善于概括提炼一线教师的经验,并同自己的经验融合起来。三是有的校长办学治校理念较为表面化,口号多、金句多、提法多,实质内容配套不上。四是有的校长工作努力、埋头苦干,但缺乏前瞻性思考,大多数校长对自己任后留点什么考虑不够,或考虑不系统、不全面。有的校长只是想留点个人政绩,留点硬件设施,很少从组织架构、制度规则、办学思路、师生都认可的价值文化角度考虑。对“一任校长就是一座里程碑”“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还缺乏深刻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立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大局,对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总体方向和重点任务提出新的明确要求。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基点在基础教育,校长们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切实肩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教育管理部门要培养好、选配好校长,充分发挥好校长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一要加强对校长的政治培训和引领,引导校长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是总开关,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二要加强对校长的业务轮训,多办校长强化班,特别是要强化对校长的领导力、校长形象和魅力、学校软实力、智能化时代教育应对策略的培训。可以考虑下大决心每年集中轮训10万名校长。采取长中短期、线上线下、集中分散、多种方法并用的轮训方式,经过几年努力,把校长们普遍强化培训一遍,以后做出专门的制度安排,并长期坚持下去。三是师范院校可以开发校长专用教材,开设“校长学”专业选修课,以此逐步加强校长职业岗位的人才培养、理论建设和学理支撑。四是改革校长职位的育、选、管、任制度和办法,把校长的选任管理同党政干部区分开来,同教师和科研人员区分开来,单立一个序列。中小学校长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的“前线指挥员”,有必要探索、实施这一群体的选任制度改革。现在各级各类学校校长的任期普遍偏短,各领风骚三四年,不利于校长们对学校发展进行战略考虑。战略领域的干部不能用管战术干部的办法去管。此外,校长退休时间相对于教育的特殊属性也显偏早,教育事业的特点是累积的、传承的、有机的,校长经验越丰富越有价值。可倡导适当延长校长任期,使其符合以教育为终身事业的需要,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育更多的未来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