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长沙中考作文题中一个易被忽略的细节
(2023-06-20 19:49:56)
标签:
文化作文 |
分类: 初中语文 |
2023长沙中考作文题中一个易被忽略的细节
谭嘉慧
写这篇文章,纯粹是为了记录一点写作教学思考,若您的孩子正在中考,请不要给他看,让孩子保持稳定的心态最重要,欢迎孩子们考完之后来此探讨。
关于2023年长沙市中考作文题的解析,现在已经有多位名师大咖都已经撰写了专业又详细的见解了,链接如下:
原题重现
光明中学开展“成长银行”的活动,号召大家以写作的形式进行“存款”,希望考生将自己成长生活中有借鉴价值或启迪意义范例故事记录下来,作为自己在成长银行中的“存款”。
命题特点
近年来,长沙市的中考作文命题非常“贴近生活”,本次命题依然延续了这一规律,也坚守了一贯的原则——“审题无障碍,立意有高下”。其中考作文命题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关照学生个体:
中考作文命题与考生的现实生活和成长经历息息相关,要求考生写自己的经历、感受,讲述身边的故事,发表议论等。
2023年长沙卷一如往常,依旧聚焦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成长经历,要求考生记录成长生活中有借鉴价值或启迪意义范例故事。不仅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历程,也引导学生试着以冷静客观的视角,从自身的经历故事中挖掘出闪光点,滋润自身的成长。
二、鼓励积极向上:
中考作文命题倾向于鼓励积极向上的主题,如培养自信、战胜困难、改变习惯等。有助于激发考生的积极性和自我提升的意识,引导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从本次作文题目的关键词,如”成长生活“”借鉴价值“”启迪意义“”范例故事“等等,可以看出本次作文命题要求考生以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态度从自身成长经历中挖掘具有正面意义的事例。不仅要对自己成长有所助益,还可能对他人有所”启迪“”借鉴“。
三、考察成长体悟:
例如,2018年长沙卷引导考生思考写作是否需要说真话、抒真情,2019年长沙卷则引发考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和感受。这类命题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表达力。
而2023年作文命题核心要求在于,以现在为原点,放眼过去,记录成长生活中有借鉴价值或启迪意义的范例故事。这一要求有内在的规定性:不可随意一记了事,必须从叙述之事中寻摸出“借鉴价值”与“启迪意义”,这也就要求考生必须对自己所记录的成长经历进行思考,有所体悟。因此,体悟之深浅,部分决定了考生作文之高低程度。
关于以上这一点,我在考前的送给大家的链接视频里已经提及,链接如下:
写作指导丨中考作文冲刺提分资料包来袭!
细节之思
关于以上之思考,我只是简单铺垫一下,名家大咖们已经阐述的比我更详细深刻,我就不再赘叙。
我只是在想以下几个问题:
1.
既然这篇审题浅易、素材广泛、且大部分学生初中都写过的“成长感悟类”作文,那么除去基本的写作衡量标准外,学生的分值差到底在哪里拉开?
2.“这一篇”成长感悟类的作文命题和“其他任何一次”成长感悟类的作文命题有什么区别?
3.
如果都是差不多的“成长感悟类”作文,是不是学生任何一个该主题的命题下训练过的旧作都可以直接照搬过来以此“宿构”作文?
4.
如果都能直接照搬任何一次“成长类”素材的话,那么如何体现“学习一次作文”和“学习三年作文”的学生的水平之差?
基于以上思考,也带着我自己要写“下水作文”的任务,我把题目一读再读,我发现了长沙市中考“这一篇”成长感悟类的作文命题和“其他任何一次”成长感悟类的作文命题最大的区别在于——
构建了一个情境:自己在成长银行中的“存款”。
这一个情境乍一看,有它没它影响不大。也基于“这一大点”“影响不大”,所以任何一个写“成长感悟类”的作文,只要有“成长“+“感悟”,那么肯定不能算离题;如果成长类的素材写得好、写得真情涌动、写得细节感人、写得层次清楚……再加上“感悟”还深刻,写出了题目中所说的“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那么肯定是高分作文。
可是我想问的是:这样的作品能不能逼近顶尖级高分甚至是满分?
在我看来,是不行的,因为——没有完全贴合题目。
回到我们的原点再来看——
这一个情境乍一看,有它没它影响不大,可是再仔细一看,却颇有玄妙之处,有它没它,的确有那么一点点影响。而这“一点点影响”,应该是高分作文逼近满分的必经之路,也是拉开立意深度差距的核心和关键。
“将自己成长生活存入成长银行”到底是何意?它应该有以下几层解读:
第一层:保存,纪念,不遗忘/遗失。
把“成长经历”存入“成长银行”意味着——我珍视这段成长故事,我把这段对我有启发的成长故事记录下来,是为了更好地保存、珍藏,不遗忘它,所以叫做“存入银行”。
它值得我们时时咀嚼回味,可以让我们进一步发现从前遗漏了的成长中的闪光点。
第二层:保值,未来可能有更大的价值、影响和光彩。
如果仅仅是第一层“保存”“珍藏”的意思,那么为什么不保存在自己家的抽屉或者保险箱里?有人说,这就是命题者随口一个“情境”罢了!那么,我的情境为何不能是自己家里的“记忆抽屉”或者是“时光保险箱”呢?而一定要是“银行”呢?
因为银行可以——保值甚至是增值。
正是因为“保值”,未来才可能有更大的价值、影响和光彩。放到我们作文题中的意思是:正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的“成长经历”放进银行,所以这段“成长经历”可能为我们的未来续存能量、抵御风险,可能“保值到增值”从而启发未来的自己,进一步更深远、且超越时空地印证了题目中所提及的“启迪意义”。
第三层:延时,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银行有延时功能,先不要管这段成长经历对当下有没有什么用,不要焦躁,先存储起来,一段时间后,其意义会自然显现。
爱伦坡用一个世纪等待一个读者,我也可以把我的记忆存储起来——
我可能是等待一个当年的自己被理解的机会,总有一天,我自己可以坦然地悦纳自己,或者他人理解自己;我可能是等待一个方向逐渐变得清晰,迷雾随着时间散去……
写作启发
基于以上立意层次的解读,我们在原本写的“成长+感悟”的高分作品上,可以如何贴合文题、增加亮点呢?
我想,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方法:
(一)记叙一件有情感、有内容、有细节的成长小事,在“感悟”的议论部分,任选以上立意的解读其一或者其二来“贴着”阐述或者生发。
(二)组合多个精心选择的素材,用蒙太奇的手法结构全文,每一个素材指向一个解读,一事一悟,让整篇文章层次分明、层层递进,解读有深度。
第一种方法较为简单,第二种方法较为费劲,我尝试用第二种方法写了一篇下水作文,希望多多指点!
教师下水作文
记忆因“存储”而熠熠生辉
长沙市怡海中学 谭嘉慧
一
十岁那年,我上学的报名凭证不翼而飞,我满屋子疯找,却只找到一堆碎纸。那一瞬我的情绪涌上心头、崩溃大哭。我年迈的爷爷踉跄赶来,轻拍我的肩膀告诉我:“没事,交给爷爷!”
后两天,爷爷几乎没离开书桌半步。半夜醒来,我看到那个背影依然扎根在椅子上,借着昏黄的灯光一张张拼凑粘贴那指盖大小的碎片。藏青色外套有些发皱,罩在爷爷弓一样瘦削的身体上显得空空荡荡,他的手臂动得很慢,桌面上的影子静静地摩挲着。极暗的夜色中,光下苍老的爷爷似乎有了“伟大的神力”。我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寻梦环游记》里说:“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爷爷去世后我顿觉世界崩塌无所依靠,但是每每困顿之时,这个背影完好无缺地闪耀在我的脑海里,给予我往下再走一步的“神力”。
这段记忆被我郑重地存储到“成长银行”中,我无需担心遗失,只要我看向自己的内心,它就在此熠熠生辉。
郑重地保存,是为了不遗忘。
二
爷爷去世之后,我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书籍里。寄宿制初中条件落后,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站在厕所外阅读。旧灯泡散发着微弱的光,寂静的夜色下,我看见露珠在夜色下发光、山坡下稀疏卧着几户入眠的人家、夜空星罗密布窃窃私语……
当时间在流动的时候,大自然以其温柔的方式安抚着我青春期焦躁的心,而书中的文字则震颤着我的思想。
周围安静,夜风浓稠。语种、学派、文体,似乎这些都成了被抛弃的空壳,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雨果、鲁迅……他们在我耳边私语,没有语言的障碍,我就这么自然而然地明悟他们的所思所讲。
这段经历孤独而丰富,我存入“成长银行”的一瞬间,心中无比坚毅,因为我相信——
存储可保值,未来会焕发更大的光彩。
三
高中毕业后,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中文系,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旁人嘲笑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父母担心将来无法赚钱养活自己,外人讥讽是“不务实的文艺青年”……
那天,我走入拥挤的地铁。当我看到路人人人握着手机,表情淡漠时,我心中感到无限的悲哀和迷茫。直到——我看见一个格格不入的小小身影:刚迈入学堂的她跻身在人堆里,却埋头专注地读着《成语故事》,她眼睛闪亮,翻开的那一页的成语正好是——“杞人忧天”。
我一瞬间被震撼,走出地铁的脚步轻松又坚定。阅读和写作潜移默化地滋润我的心灵与生活,证明着我的存在。世间若存我的只言片语,我便从未消失于世界。
若干年后,我终于确定中文系就是在教我们“不受限地体验世界”和“将生活过成一首诗”的能力吧。
爱伦坡愿意“花一个世纪等待理解我的读者”,而我也愿意将我那点不被接纳的“任性”存储进“成长银行”之中,像那颗千年古莲子一般,等待多年后某个春天的重逢。
存储的延时,是等待一个时间的答案。
人的记忆有限,“成长银行”也只能存储几个瞬间。
而那存储的几个金灿灿的时光碎片,却构成了整个熠熠生辉的人生。
前一篇:如何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后一篇:名家笔下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