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谁榨干了教师的激情,谁摧毁了教师的理想?

(2023-04-28 08:54:58)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是谁榨干了教师的激情,谁摧毁了教师的理想?
李镇西
其实文章“李镇西:我为什么会爱上教师这份职业?”一发布,我就知道,许多老师并非不爱好教育,而是他们的激情渐渐被榨干,他们的理想慢慢被摧毁,最后本来就有的教育爱好也被吞噬了。
那么,是谁榨干了教师的激情,谁摧毁了教师的理想呢?
01

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学校管理、评价方式……但表现出来的现象,其实很简单——

是越来越不纯粹的“教育”侵蚀了教育的纯粹,让本来很简单很沉静的教育日渐复杂而喧嚣,让本来很朴素而真实的教育变得华丽而虚假,甚至恶心!

为了这些复杂、喧嚣、华丽、虚假和恶心,老师们毫无意义地耗费的热情与青春,汗水与泪水,最后,心灵渐渐麻木,对教育渐渐厌倦!

难道不是吗?

——各种检查、验收、展示、汇报、评估、创卫(文)……让老师们在认认真真地弄虚作假中疲于奔命,在“引导”甚至“培训”学生作假中自己厌恶自己,可还得以崇高的名义去让学生心甘情愿作假;

——动辄“痕迹管理”,动辄“过程资料”,老师们喘息着拍照、填表、做PPT、发微信公号(其实也没几个人点击),还有各种打卡……而这一切都和考评有关,和绩效有关,老师们明知没用意义,也敢怒不敢言,甚至不敢怒不敢言;

——“教坛新秀技能大赛”“××教学模式大赛”“劳动教育班会大赛”“班主任技能大赛”“做新时代四有教师演讲大赛”……有时候类似大赛又通过视频方式呈现,一场接一场,一拨接一拨,马不停蹄,扑爬跟斗,近乎窒息;

——还有没有实质内容而纯粹是“到此一游”的“课题研究”“继续培训”“论文写作”……这些本来是很好的,也是必须的,可一旦成为强迫而且成为学校的“成果数据”,就变味了,老师们不得不为此凭空编造、冒名签到、网上抄袭……不这样又能怎样?

——现在越来越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笔记本和手机的各种新功能,都成了压榨老师们的帮凶,无数个QQ群和微信群需要参与,但又不能说真话,必须“政治正确”,否则领导会提醒你“注意影响”,宝贵的青春便毫无意义地抛洒在流量中……

02
我常常在想,如果不是八十年代初从教,而是现在参加工作,我会热爱教育吗?那时候几乎没有人管我,我不也成长起来了吗?

我常常在想,三十年前,没有繁琐的评估检查,没有信息技术,没有QQ微信,难道就没有教育吗?

那时候,仅仅靠着一支粉笔,老师们的课不一样上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有滋有味吗?

现在,每天都披星戴月,每时都呕心沥血,每一件领导说“意义重大”的事都以“教育”的名义被布置下来,可累死老师们的大部分工作,都不是教育!

主任何尝不是这样?
校长何尝不是这样?
局长何尝不是这样?
为什么人人都知道这一切是“假的假的”,可都还得装作心悦诚服地认真去做?
明明大家都在心里诅咒这一切,但嘴上却还得说“有有必要”“很有意义”“很有价值”“促进了学校发展”“提升了专业水平”?

中央三令五申破除形式主义,三番五次发文要减轻各种负担,可为什么形式主义依然春风得意,教师负担仍旧沉重不堪?

写在最后:

请不要把我今天这篇吐槽的文字,视为“负能量”,虽然苍白无力,我还是要说出我想说的话。
我想以此提醒……提醒……对了,我能提醒谁呢?
不管了,反正我想说——
请教育回到纯粹,回到诚实,回到简单,回到朴素,回到真实,回到风清气正,回到一尘不染,回到明亮通透……
“教育”,请保护年轻人的职业理想,不要榨干青春的激情!我这难道不是“满满的正能量”吗?

李镇西老师的经典语录

1、一个后进生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科研对象。

2、爱,是教育的前提;但远不是教育的全部。由爱升华为责任--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3、先为人,次为知识分子,再为教育者,终为语文教师。知识分子的特质是思考,是批判,是创造。

4、高素质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触觉十分灵敏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独立思考,保持个性,应该是每一个教育者坚定的人生信念。

5、心灵自由,就意味着独立思考,意味着不迷信任何权威,意味着让思想的火炬熊熊燃烧。

6、让教育与文学共进,思想与激情齐飞,青春与童心为伴,生命与使命同行。

7、挽留青春,珍藏童心;挥洒情感,燃烧思想;从职业到事业,从幻想到理想;手舞足蹈于校园,心灵飞翔于社会--这就是我的生活。

以上7条摘自《教有所思》序

8、忠于自己的心灵,是最自然最愉快的事情。

9、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儿童时代,但他却可以永远拥有一颗童心。

10、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人民的善良之心。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邪恶的正直之心。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事业的创造之心。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之心。

以上3条摘自《童心万岁:写给我永远的儿童节》

11、远离大自然的教育无疑不是完整而健全的教育。

12、民主与科学的教育不是一句空话,它必须要具体落实再学生的“六大解放”上;否则,无论怎么高喊“素质教育”,都不过是叶公好龙而已。

13、缺少了诗意和美感的涌动,孩子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智力发展。

14、让我们的课堂吹进大自然的煦煦清风,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在青山绿水之间强健体魄、飞翔心灵、解放个性,这是我对新实际教育的企盼。

以上4条摘自《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

15、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持孩子善良而富于幻想的天性,这对于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幸福的精神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16、理想与现实,玫瑰与毒刺,美丽与邪恶,真诚与虚伪,热爱与憎恶……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生,都应该或拥有或经历或感受的,但对于特定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是否应该将这些一股脑儿全部展现给他们呢?不,我认为,对于某一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教育者只应该给他这个年龄最需要的东西。这不是对学生的欺骗,而是对人性的尊重。

17、在学生从幼年、同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善良是一切美德的根本,由此萌生出正直--憎恶一切毁灭善良的罪恶,而与罪恶抗争,则必须有一颗机智的心。

以上摘自《教育:把童心还给童年》

18、知识分子这四个字首先意味着一种没有理由不求回报甚至不求理解的神圣的使命感。

19、 我经常提醒自己,我不能左右社会,但我可以左右我自己的精神。

20、 中国教育也确实需要一批乃至一代把教育当作事业而不仅仅是谋生饭碗的教育者。他们应该有直面现实的勇气,有超越苦难的精神,有披荆斩棘的双手,有遥望未来的眼睛;在他们的心中应该永远燃烧着教育理想主义之熊熊火炬。

21、我们无法选择教材,但我们可以选择教法;我们无法躲避高考,但我们可以躲避题海--当然,在这里,“可以选择”和“可以躲避”的前提是,教师本人不但富有爱心而且拥有智慧。

22、今天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理想教育?我认为,需要一种把人当成人的教育!我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满着民主精神、散发着科学芬芳、闪烁着热行光芒的教育。

23、茫茫人海,如蚁人生,我们个人的确太渺小,但作为知识分子,我们可以使自己的灵魂接近高尚,使自己的心灵自由地飞翔。

以上摘自《重建教育理想》

24、我想,在我们的教育越来越走向民主与科学的今天,什么都是可以塑造的,惟有人的灵魂--即人的精神和个性是不可塑造的。“塑造”的前提是要有模式的,然而,根据模式塑造出来的灵魂是否还术语学生自己的灵魂?这个灵魂是否还有真正的生命?

25、只有教育者随时随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才真正有利于教师的不断完善。

26、学生童心的保持,个性的发展,思想的成熟,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教育。但这种教育,不应该是教师居高临下与学生的俯首贴耳,而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27、所谓“还教育以真诚”,就是面对现实中弥漫的教育虚假,教育者以自身的城市以方面消解着虚假教育的负面影响,同时又以城市培养着真诚。

28、 从某中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让我们的教育有更多的民主,更多的科学,更多的平等,更多的个性!

以上摘自《反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9、高尚的人格能够使你们真正走向事业的辉煌!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到最后,不是拼智力火能力,而是拼人格。

摘自《学生请我吃火锅》

30、我认为,我们所说的语文教学中的所谓“灵气”,指的就是“心灵之气”,即师生内心深处的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自然的流淌与飞扬;所谓活力,指的是“活泼之力”,即语文课堂上呈现出的富于变化的蓬勃生机。

31、语文学科与数理化学科最大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它的“灵”与“活”,即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有灵魂的,是有思想感情的,因而它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活动的流动的,而不应该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

32、 要让语文课充满灵气与活力,除了要处理好通常人们所说的“三个关系”(即“学生、作品和作家的关系”)外,还有一个关键,这就是教师应该破除迷信,让自己成为自己教学的主人--不要成为拜倒在名家脚下的奴隶,不要成为演绎教材教参的道具,不要曾为某种僵化教学模式的工匠。

《让语文课充满灵性与活力》

33、都说上公开课锻炼人,但我要说,正是在这一次次不断“锤炼”中,教师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因而失去了创造性。

34、语文公开课的规范化、模式化,实际上是传统文化中“大一统”思想对语文教学个性潜移默化的扼杀:而扼杀了个性,便窒息了语文教育科学的生命。

《公开课,别再演戏了》

35、语文老师应该拥有一个辽阔而富有个性的精神空间,即应该具备移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人文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仪式,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36、真正的写作应该是感情泉水的自然而然的流淌或思想花朵的无拘无束的开放。

37、尽管我也许一辈子都只是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但这不防碍我在三尺讲台上通过语文教育传播人类文化精华,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推动社会进步的神圣使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