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个“支点”撬起团队发展共生力

(2023-04-12 10:06:19)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四个“支点”撬起团队发展共生力
  谭嘉慧

就个人而言,我期待自己执着且勤奋,带着赤诚之心保持心中热爱,重复、复盘、提炼、总结,不断塑造更好的自我;就团队而言,我希望自己用一种平和坚定的力量带领着一群志同道合的“语文同行人”向前奔跑,让生命更充实丰盈。我将借助以下四个“支点”,来撬起团队发展共生力:


课题聚焦定点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团队发展,更应该聚焦立根在“研究”领域,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而课题研究正是这一转变的载体。

新课标提出:“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基于这一点,我们团队今年将申报以“情境化教学”为主题课题,我们共同确定阅读书目,展开了课例研究;根据课题各抒己见,团队成员们之间的相互点评,相互补充,推动从某个点向下挖掘的动力,进而获得更深的思考。

我还计划在今年根据课题提出具体的问题点,发动团队内个人再通过查论文、阅读书的方式凝练论文精华,再进行讨论,让大家在讨论中快速吸收和接受大量凝练过的论文精华,提高效率。




共读书籍助力
朱熹曾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在带领着我的团队成长的过程中曾反复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不读书,思想就如同一潭死水,再多的花招都是陈旧的事物套新衣。

在今年的计划当中,我将逐步发布孙绍振、罗晓晖等名师的书籍,邀请团队内的小伙伴们共读,进而收获更多的“活水”。

例如孙绍振教授的《名作细读》,教授在书中反复强调忠于文本,并且提出了可操作性非常强的“还原法”和“矛盾探析法”。今年我们将通过共读这本书,不断地深化对于文本解读方法的理解,并尝试着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文本的探究与探讨,在共读讨论之中将方法逐渐落实到我们的日常阅读与课本研读上来,让课堂在兼具深度的同时也尽可能深入浅出。

读书就是最好的学习,我们必须坚持阅读,坚持提升自己。通过共读书籍,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以实现团队的共生长。




主题沙龙托举
俗话说:“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以“主题沙龙”的形式进行沟通交流,团队成员们之间能够相互点评,相互补充,推动向深处挖掘的研讨。在具体施行上,我计划采用“轮番提问,各抒己见”的方式。每周由一名团队成员提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上最令自己困惑的一个具体的问题,其他人在一周之中的任意空余时间进行作答和讨论。

这个活动目的是集思广益,以多人的智慧落实到具体痛点问题的解决,同时也培养大家随时保持思考的习惯。诚如我有苹果,你有香蕉……现在我们把它们全部摆在一起,大家都可以收获更多的“水果点子”,用众多的“点子”托举团队成长。




复盘反向激励
所谓复盘,原是围棋上的专业术语,是说棋手们在下完一盘棋后会再推演一遍,详细地分析每一步的得失,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而我们教师这个群体也要聚焦个人成长,为自己的成长复盘。

在我们团队,与其说复盘是为了总结,不如说复盘是为了反向激励自己前行,不断努力。复盘不是结果,而是我们自我激励的措施。

我把我们团队复盘的时间选择在除夕,除夕——这样一个中国传统的真正的新旧交替时节。因为这个时间,仪式感满满:所有人都放假了,回到自己最早出发的地方。

因为知道自己年终要完成一份仪式满满的《年终复盘》,所以我会和团队成员一起在每一个时间节点提醒大家,鼓励大家保持奔跑的节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年我们团队共同摸索前行,定能交出无愧于自己内心的一份答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