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好的家庭教育方法有哪些?
(2023-03-29 19:01:44)
标签:
杂谈 |
分类: 家教 |
比较好的家庭教育方法有哪些?
一、快乐教育。快乐是人性,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快乐是一种感觉,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态度。父母要自己快乐,然后教会孩子快乐。顺境要快乐,因为它可以降低生活工作事业的成本;逆境要快乐,因为它能带给我们成长,让我们懂得拥有的珍贵和不易。富有要快乐,因为你拥有了帮助别人的资本和实力;贫穷要快乐,因为简单和无用让你的心灵更富有。
二、民主氛围。民主产生和谐,和谐派生快乐,快乐转化为效率。父母是家庭民主的重要推手,要营造讨论的氛围,有事商量着办的习惯,从而打牢快乐的根基,收获和气生财的喜悦。
三、感恩文化。要感恩父母,感恩祖先,感恩盛世,感恩一切帮助过我们的人。父母每天都要叮咛孩子:今天你感恩了没有?因为感恩是一种素养,一种成功的基因。
四、家规家训。家规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好的家规家训应包括以下内容:尊老爱幼;宽厚待人;知书达理;勤俭持家;管理有序。
四种家庭教育,或更容易养出优秀的孩子,你家是这样吗?
父母有多重身份,除了是家长之外,还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家庭除了是生活的港湾之外,还是孩子身处的第一所学校。
可能有很多父母不认同这样的说法,总觉得专业的学校,才是教育孩子的地方。而自己身为父母,只需要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好。其实,这样的想法不够全面,甚至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从出生开始,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就是父母。不仅教会他们吃饭走路,同时也教会他们摔倒后要爬起来的勇敢,以及做错事情要勇敢承认的担当。未入学之前,孩子在父母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所以父母是当之无愧的老师。
学校更注重的知识传播,而家庭教育需要关注到孩子的方方面面。生活习惯、独立能力、动手能力等等,这些优秀的习惯和能力,都将决定孩子未来能够走多远。
每个优秀的孩子,他们背后都有同样优秀的家庭和父母。因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辛苦浇灌和培养。与其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出色,不如从教育环境和观点开始改变。
这四种家庭教育,最易养出优秀的孩子
1、不过分注重“精英”教育
不以精英来定成败的父母,他们内心一定是宽容的,愿意接受孩子所有的平庸和不如意。要知道,精英真的是少数,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如此优秀。家长更应该看到他们的努力和责任心,因为愿意努力的孩子,终有一天会超越当下的自己。
父母在培养孩子时,不要给他们制定太多的条框,更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着重培养孩子的梦想,尊重他们的习惯和决定,这样才会让孩子的幸福感更强烈。内心有爱,任何时候,都不会惧怕突如其来的风雨挫折。
2、注重传统美德的教育
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就需要拥有良好的人格,所以教育的本质,应该在于人格的培养。从小,教会孩子传统的礼仪道德,让他做个重视亲情孝道,懂礼貌有诚信的人。或许,孩子的成绩不是很好,但是贵在有诚信和道德,将来也会为自己开辟一条成功道路。
树立好的价值观,养成好的品行习惯,以后肯定会在工作和生活中,通过人品修养打动他人。这个社会,并不是只有学习成绩就够了,与人相处和共事,离不开好人品。
3、选择中西结合教育
教育中,要学会借鉴他人的优点,最好的方式,就是将中西方的教育观念结合起来。一直以来,中方的教育以“塑造”为主,更注重孩子人格修养等方面的教育,所以限制了他们的梦想和创造。很多事情,父母不允许孩子尝试,总觉得太过危险。
但是西方的教育完全不同,它们注重成长的理念。遵循孩子的生长特点,让他们顺其自然的长大。因此,西方的孩子更具独立性,以及创造性。在教育孩子时,聪慧的父母要允许他们有思想,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在如此开明的环境下长大,孩子会掌握更多的技能,为他将来的成功做好铺垫。
4、注重读书
不管环境和时代怎么变化,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能变,读书是流传多年的好习惯,父母也应该养成“以读书为本”的教育思想。其实阅读并不仅仅是看书这么简单,它还蕴藏着孩子适当思想和见解,并且提高孩子的格局和眼界。在书中,可以领略到很多不同的知识,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想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自然得要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并且有自己独特思想,恰好这些能力,阅读都可以培养孩子。习惯要从娃娃开始抓起,从最初给孩子讲故事开始,激发他读书的兴趣。再到后来的亲子阅读,帮助孩子养成爱看书的习惯。记住,不管多忙,阅读的时间都要抽出来。
书籍的选择不要盲目,家长可以从孩子的兴趣开始入手,这样便于习惯的养成。家长认为的那些有用的书,孩子很可能不喜欢,或者看不懂。所以,带着孩子多去图书馆,悄悄观察,发现他的兴趣所在。
总结
好的家庭氛围,不仅可以让孩子健康的长大,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肩负起“老师”的职责,帮助孩子在童年时期,养成更多的好习惯。
这4种优质的家庭教育方式,最能培养出色的孩子!
孩子今年7岁,刚上小学一年级。我不知道是孩子天生调皮捣蛋,还是我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有问题,总之最近这一两年来,我都感觉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非常吃力。有时候我都甚至自暴自弃的觉得,我只要供孩子吃饱穿暖就够了。可细细一想,我又觉得这样放弃孩子不妥当,我该怎么办呢?”
教育孩子,不只是单纯的供吃供穿,而需要作为父母的我们,学会以最恰当的方式去培养孩子。那么,怎样的教育方式是值得推崇的呢?或许下面这几点能够给你带来启发!
01父母需要进步
固步自封的家长,是孩子心中永远的痛。很多家长总是信奉“棍棒教育”,只要孩子稍微出现了一点错误,家长就开始拳打脚踢。他们认为:“我们小时候都是被这样教育大的呀,我怎么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呢?”
棍棒教育或许在某一时刻确实有用,但它并不适合所有孩子,也并不适合孩子的所有教育问题。家长总是会把孩子进行对比,比如: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又考第一名了;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又参加省里的比赛获奖了;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多么有礼貌呀……
网上流传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中国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别人家的孩子。”与其“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还不如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做足功课。
陪伴一个孩子成长,不仅仅是抚养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教养。如果父母自身的能力和教养就不够,又拿什么奢望孩子成功成才呢?所以,学会做一个积极向上的父母,做一个愿意时刻进步的父母,比什么都重要。
02习惯需要培养
有些家长天真的以为,阅读嘛,不过就是父母叮嘱孩子两句,让孩子去看看书就完事儿了。如果你是这样的家长,我敢断言你的孩子一定是一个很难爱上阅读的人。
任何好习惯都是培养而来的,不是靠父母简单的几句催促就行得通的。就拿阅读来说,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初期,家长首先应该让孩子对阅读感兴趣,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做一个爱阅读的人,从而带动孩子爱上阅读。
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方方面面都能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有些家长属于逃避责任的类型,比如:孩子学习习惯不对,家长就开始怪老师不负责任,怪学校师资水平不行,怪孩子笨,但唯独不会怪自己。
优质的家庭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色的孩子。换句话说,如果家长在孩子各种习惯的养成上没有做好榜样,那么想培养一个拥有各方面好习惯的孩子,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03孩子需要认可
表扬和鼓励别人家的孩子,是很多家长最擅长的事情;而批评和惩罚自己的孩子,也是各位家长比较乐意从事的“事业”。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父母在自己的口中,表露出来的最差劲的孩子永远都是自己的孩子。
得不到父母认可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时间长了要么会自卑,要么就叛逆。聪明的家长从来不吝啬对孩子的鼓励和认可,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鼓励和认可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前进的推动力,它能使孩子变得更好,更出色。
奇怪的是,大部分家长总喜欢把孩子的缺点放大化,把孩子的优点缩小话。久而久之,孩子甚至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如父母所说的太差劲,他们开始自暴自弃,开始接受自己低人一等的现状,不再有努力和改变的欲望。
吝啬对孩子的表扬和认可,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用欣赏的态度去发现孩子的过人之处,而不是总盯着孩子的缺点大篇幅的说教。适当的批评教育和惩罚教育是值得提倡的,但及时具体的表扬和认可也是父母们必须学会的一件事儿!
04陪伴需要高质量
我一直坚信这样一句话——长时间的低质量陪伴,不如短时间的高质量陪伴。尤其是很多全职陪读的父母,在他们的眼中,总认为我放弃工作和事业,成天围着孩子转,就是高质量的陪伴。但事实上,很多家长嘴上说的高质量陪伴就是——孩子看书,家长看电视或打游戏,总之就是自顾自的。
尤其是很多全职陪读的妈妈,被生活中各种琐碎的小事儿磨掉了最后的耐心。每天面对孩子都是一副心烦气躁的态度,有时候连好好跟孩子说句话,都感觉很困难,因为打心底累呀。如果你以这样的态度和孩子相处,孩子不仅不会感激你,反而会越来越反感,甚至厌恶的你存在。
低质量的陪伴,不仅妈妈累,孩子也心酸,彼此都以“仇人”的态度相处,就算时时刻刻和孩子待在一起,关系也不会缓和,反而越来越疏远。那么怎么样的陪伴算是高质量的陪伴呢?
当孩子在和家长分享学校或者生活中的某些趣事时,家长一定要以非常感兴趣的态度去聆听。做一个善于倾听的父母,是让一个孩子敞开心扉的关键;当孩子有疑惑的时候,家长一定要耐心的解答,不要总就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当孩子做错了某件事,除了批评教育以外,家长应该耐心的告诉孩子下一次应该如何改正,并且要有一颗相信孩子能够改正的心,给孩子一种被信任的感觉很重要……
教育孩子,本身就是慢工出细活的事情,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能急功近利。只要你给足了耐心,用对了方法,我相信你的孩子一定很优秀!
前一篇:家庭教育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