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轮岗,融入新团队最好的方式是走进课堂
(2023-03-17 08:35:3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校长轮岗,融入新团队最好的方式是走进课堂
宋继东
校长轮岗,我来到海淀区实验小学,离开33年熟悉的环境,来到全新的环境;离开33年的伙伴,重新结识新的工作伙伴。如何更快、更好地融入这个团队,我认为最好的方式,也是我最喜欢的方式,那就是——走进课堂。走进课堂,我感受到了学校文化;走进课堂,我认识了老师;走进课堂,我和老师们成为了朋友。
做课堂的“朋友”
就是做教师的朋友
初进课堂,我结识了百位教师,因为轮岗的第一个学年,我听了将近百节课,走进了学校教师的教学现场。我选择和课堂做“朋友”,也就选择了和教师做朋友。因为走进课堂,我和老师在做同样的事情。搬一个小圆凳,坐在教室里,不比高年级学生高多少,我和学生们一起,在各学科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新知”,跟随老师们在课堂上布置的单元大任务、主问题,和孩子们一起思考,一起讨论,我也在一边细细欣赏着每一位教师的精彩教学。
对学生的爱是我们的根。我的前任校长赵璐玫在她的一本专著《爱星满天》中写道:一所有爱的学校,才有教育的风华、幸福和担当。这里是实验,这里,心有大爱……课堂必须是有爱的地方。老师的爱表现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上,我们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如一位六年级老师的语文课,老师的情感投入唤起学生回答问题的激情,一个小男孩回答老师问题时已经将自己融入文本中了。
研究发现,积极的师生关系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业成就,当学生感到老师关心他们时,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参与更具挑战性的学术活动,在学校中表现得更得体,达到或超过老师的期望。我们的老师善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善待学生的错误,一般听课时违纪的学生少,多数是回答问题出错,很多老师对于“有错误”的同学给予鼓励,告诉他的想法对于全班以及找到正确结果是有贡献和价值的,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思考的重要。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就像婴儿学走路一样,要有一个想错、再想、错了、再想的过程。学生的每一个错误都意味着成长;善待困难生,课堂上给困难生机会、给指导、多重复、多练习。
学科育人是我们的魂。我们认识到学科与德育是“一体共在”,德育“内在于”学科内容。我们教师在开展学科教学时,需要将学科中所蕴含的德育资源,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挖掘出来,且能在学科教学中注重选择适合学科德育实现的方式方法,并将学科德育自然体现在教学各环节中,促使学生感悟,从而实现学科育人功能。如学习英雄人物、传承传统文化、热爱尊重自然、遵守规则团结友爱等。
当然,课堂也有需要完善之处,完善之处正是一节课结束之后,我和每一位学科教师共同讨论的话题。学期结束,我更是以汇报的形式和老师们一起分享课堂的得与失。在讨论中,我们逐渐熟悉,在碰撞中,我们,我和教师已经成为了朋友。
做教师的朋友
就是做团队的朋友
学校的教研团队从大教研组到小教研组,大大小小有几十个,当我在课堂和教师们熟悉之后,他们也会主动邀请我参加教研组的活动。与团队做朋友,我积极参与老师们的讨论。团队教研,必须做对的事情,从大单元教学到教学评考一体化,从大概念提炼到学习目标的制定,从教师素养到学生如何高水平学习,每个团队都在潜心耕耘。
包容开放是我们的态度。教研主体是教师,这里淡化权威,强调人人的贡献,教学研讨从观念到方式方法都与时俱进,每一位参与教研的教师都会从团队中汲取个人反思提升的智慧与力量。
教研的进步是我们的推动力。教研组是重要的合作共同体,是学习型组织,是我们课堂改变的推动力,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有好的教学能力,希望自己成为推动教学进步的人,这样一个平台造就了学校一批优秀人才。